如何证明你不是僵尸?
答案是你不能。
一直到看完书,我也没找到如何证明自己不是僵尸的办法。
你的邻居是僵尸吗?假设有一天你搬到一个小镇上,但你的新邻居们似乎认定你是僵尸,虽然你看起来不像僵尸,行为举止也不像僵尸。然而这并没有阻止邻居们自发成立了“捉鬼敢死队”,并且想要在黑夜之后伺机将木桩钉入你的心脏里。
电影《捉鬼敢死队》DVD封面图
这时候,你打算怎么做?
这里我们先提供一个可行性的计划方案:
首先,你需要跟他谈谈,尝试用沟通、理解与信任的语言搭建一座友谊之桥。
电影《九品芝麻官》剧照
你约见了敢死队成员,并且向其解释自己不是僵尸,而是从很远地方搬来的房产经纪人。
这次会面并不理想,因为人们认为,活死人也会以买卖房屋为生。
电影《加勒比海盗2:聚魂棺》剧照
(有时候实在混不下去还会改行去做海盗)
敢死队成员向你解释道,僵尸的身体构造跟人类一模一样。如果你检查它们的大脑,就会发现,所有使人类产生理性、做出决策的结构和功能,僵尸统统都有。僵尸的行为举止也跟人类一样:它们会像我们一样成家、上班、运动、看电视。如果你用刀刺伤僵尸,它也会痛苦地哀嚎。如果僵尸的妻子去世,它也会悲伤哀悼。
电影《僵尸新娘》剧照
那么是人还是僵尸,区别到底是什么?
号称“僵尸百科全书”的敢死队成员384号进一步陈述,僵尸的内心是僵死的。它们没有意识、没有思想,也没有感觉。它们看起来似乎有经验和情感,会感到愉悦和痛苦,表现得像是有意识,但实际上并没有。
不仅如此,他们还从小镇的常驻僵尸专家兼学校图书馆馆员那里得知,你确实是僵尸。
但是鉴于你本着和平共处的外交原则主动示好沟通,在将你处决之前,他们再次给了你一个为自己辩解的机会。
所以你到底该对邻居们说些什么,让他们相信你是有意识的?
当阅读到这里,我发现作者的问题其实是从:
“如何证明你不是僵尸”,变成了——“如何证明你是有意识的?”
这其实是哲学家所谓的“他心问题”(problem of other mind)。
简而言之:鉴于无法得知别人的内心状态,我们怎么才能确保他们是有心智的?“人能展现某些行为”似乎并不能证明他们有心智,因为不难想象复杂的机器人也能展现同样的行为,尤其是人工智能,但它们并没有心智。所以说,你很可能是个生物机器人。
这其实是小说《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所探索的核心命题。
小说《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封面
《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是“科幻鬼才”菲利普•迪克最负盛名的作品,小说描述了从一天早晨到第二天早晨的二十多个小时,主人公里克•德卡德为了赏金追杀几个仿生人的过程,历经无数变故,狗血共桃花一色,阴谋与暴力齐飞。小说里的人类受到地球辐射尘的影响,相貌丑陋,很多在心智上都发生了退化,而仿生人却外表堂堂,多才多艺。当仿生人在外表和心智上无限逼近人类,甚至表面上已经超越人类时,人究竟何以为人?
小说里有专门针对仿生人而进行的量表测试题,以此来判断是人还是仿生人。
那么对于眼下僵尸的这个问题,究竟该怎么解决?
这里作者提出一个传统的办法——类推法,也就是从两个事实推导出其他人存在心智:
A. 所有人类都有类似的身体结构; B. 其他人某些事的反应跟我一样。
这个推论相当合理,可惜却并不能确定什么。反驳的例子还是机器人,想象一个充斥着生物机器人的世界,在那个世界里,复杂的机器像人类一样行动,但没有意识。
电影《银翼杀手》剧照
上文提到的小说里仿生人的例子,也恰巧佐证了这一说法。
看起来我们像是陷入了一个死局当中。
也就是说,我们无法证明自己不是僵尸。
任务失败,卒。
那么如果我们不仅有意识并且确信捕捉到了意识,将意识具体化,就像是照片展示在电脑屏幕上,那么是不是就自证清白了?
先让我再来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让我思考了许久,依旧很难给予一个定论。
汤姆还是汤姆吗?
公元23世纪,旅行的本质发生了变化。住在伦敦的汤姆今天打算前往希腊旅行。他走进远程传送装置,按下几个按钮,几秒钟后就可以从位于希腊的复制仪中走出来。
首先,他会走进扫描仪,仪器将记录他体内每个分子的准确状态,然后销毁他的躯体。位于希腊的复制仪收到这些数据后,会复制出一具完全相同的躯体。走出复制仪的那个人思考问题像汤姆,看起来像汤姆,也相信自己是汤姆。他只知道自己在传送装置中安然入睡,然后很快就从复制仪中醒过来了。
大多数人都乐于使用远程传送技术,但也有少数人以不安全为由拒绝使用。他们认为,一旦远程装置销毁来一个人的躯体,那个人就死了,而从复制仪中走出的是另外一个人,仅仅是个令人毛骨悚人的复制品。
汤姆对这个说法嗤之以鼻。他做过很多次远程传送,从来没有发生过意外。
电影《星际迷航3:超越星辰》剧照 曲速飞行,实现星际穿越
关于前往希腊之旅中,汤姆是否从远程传送装置中存活下来,这个问题目前还没有公认的答案。而这最大的争议点就在于肉体与意识之间到底是怎样的一种依存关系。
A. 认为汤姆活下来:相信一个人是否存活取决于某种形式的心理连续性,也就是说一个人只要保留自己的记忆、经历和个性,就算是活下来了。 B. 认为汤姆不能活下来:相信身体连续性才是最重要的,也就是说,只要一个人的身体以当前的完整形式继续存在,他就算是活下来了。
尽管这两种观点都有人支持,但大多哲学家更倾向于心理连续性的说法。
目前个人也是比较倾向于前者,即身体只是储存肉体的一种容器,我们的意识和灵魂(如果有的话)如果可以超脱出来,永生的出现将导致人与人之间根本的不平等,当然那就是另一个层面的事情,但是并不是说就不是我自己了。
然而仔细想想后者也不无道理,因为只有身心一致性才能确保完整性,肉体的痛苦与精神的痛苦密不可分,二者又彼此影响。所以就连古人也会说: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可见肉体会对精神直接施加以巨大的影响,并且带来巨大的转变,如果不经历一番肉体的折磨与体验,那么何来精神境界的提升与改变,从而改变性格,磨练品质。
其实这个问题涉及的是人格同一性问题,尤其是一个人的持续存在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这个问题已经在公元1世纪的时候,被罗马帝国时代的希腊作家和哲学家普鲁塔克提出来了。
普鲁塔克
另外说一句,莎士比亚的很多剧作都取材于他的记载。
忒修斯之船(The Ship of Theseus),最为古老的思想实验之一。最早出自普鲁塔克的记载。
它描述的是一艘可以在海上航行几百年的船,归功于不间断的维修和替换部件。只要一块木板腐烂了,它就会被替换掉,以此类推,直到所有的功能部件都不是最开始的那些了。问题是,最终产生的这艘船是否还是原来的那艘忒修斯之船,还是一艘完全不同的船?如果不是原来的船,那么在什么时候它不再是原来的船了?
哲学家托马斯·霍布斯后来对此进行了延伸,如果用忒修斯之船上取下来的老部件来重新建造一艘新的船,那么两艘船中哪艘才是真正的忒修斯之船?
到了近代,这个问题的变体已经层出不穷,比如“祖父的旧斧头”、“洛克的袜子”等等。
今年上半年热播的美剧《旺达幻视》也经幻视之口再次探讨了这个问题。
美剧《旺达幻视》截图
那么,话已至此,汤姆到底还是汤姆么?
美剧《旺达幻视》截图
我们不妨再将问题深挖一下,哲学家德里克•帕菲特首次提出了这个故事的变体,进一步说明了这场争论涉及的问题有多复杂:
汤姆走进远程传送装置,按下按钮,但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他听见扫描仪嗡嗡作响,但他并没有被传送出去。他走出传送装置,被告知装置发生了故障。关于他躯体的正确信息被传送给了位于希腊的复制仪,他的复制品已经制造出来了(目前正在当地一家咖啡馆享用奶茶),但他原本的躯体没有被销毁。这就是他看起来似乎没被传送出去的原因。
随后,他又得到了一些坏消息。他遭受了致命辐射,最多只能再活几天了。在这种情况下,想到自己的复制品能继续活下去,他该不该感到安慰呢?从心理连续性的角度来看,他似乎在这次旅行中活了下来,因为复制品与走进远程传送装置的那个人在心理层面上有连续性。但问题恰恰在于,很难想象这个念头会让他感到安慰。大多数会认为,复制品不是汤姆,而是一个认为自己是汤姆的人。真正的汤姆不仅没有完成旅程,而且还面临着寿命大大缩短的状况。
克隆人的道德难题正在于此。
所以关于这个问题,每个人心目中都有可以说服自己的答案。
其实不论是自证僵尸还是两个汤姆的问题,核心所在都是意识引发的问题。由于对意识的不确定和未知领域,存在着大量悖论和未解之谜。
作为在求知路上渺小的一份子,书中呈现的困境和逻辑谜题旨在重塑个人的思考方式,不断提高认知的高度,同时有效拓宽思维边界。
作者所选取的28个经典哲学难题,通过五章分成逻辑问题、概率难题、经典悖论,探讨了自由意志、决定论、身份认同和他心问题,探讨了知识和信念的局限性,并且试图通过最简短的语言描述问题和给予答案。全书总共144页,从74页开始之后都是答案,短小精悍。基本每个问题前作者都会借用一小段流行文化里的元素讲一个小故事,轻松之余也便于理解问题,偶尔还会加一些经典问题的变体。
从现在开始,发现人类思维里的BUG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