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好读
我在意的:
1.灵魂分为有逻各斯的部分和无逻各斯的部分。附录一所言“相应地德性也分为理智德性和道德德性”存疑。
2.制作与实践的目的不同,然而“实践的理智其实也是生产性活动的始因”。
制作活动得到的产品某种意义上也是在实现活动中的制作者自身。因此,制作者爱他的产品,因为这也是爱他自身的存在,而这种实现活动也是一种实践。(对此存疑)
对施慧者来说,这种实践之中包含有高贵的东西,但对受惠者来说则没有。亚里士多德把母亲生育孩子也看做这种实现活动的一种(?)
3.注意亚里士多德对人的自由意志的强调。选择是实践的始因,而只有在正确的逻各斯的指引下我们才能良好地实践。实践活动的目的就是它本身,沉思活动的目的亦是思本身。
选择意味着自由——但也意味着经过选择而做的恶比不能抑制欲望/情绪而做的坏事更坏。恶与德性一样出于人的意愿,行为的始因在我们自身。
4.明智是“求真”,即为判断,为选择。明智是德性而不是技艺,不可习得,而要通过在城邦中的生活去获取。
5.努斯既是始因又是目的。人先天地拥有努斯,但亚里士多德此处所指与康德所说的先天统觉能力并不相同,努斯带有道德判断的能力。努斯的实现活动是沉思,是最属于人的活动。
6.与苏格拉底底的“知识即道德”不同,亚里士多德认为德性与逻各斯一起发挥作用。德性使我们确定目的,明智使我们选择实现目的的正确的手段。但,“不能自制者所具有的只是感觉的知识”,这意味着亚里士多德仍然赞同苏格拉底所说的“一个人若具有真实的知识就不会做坏事”。善既是真。
7.快乐是完整的、属于现在的、整体的。快乐不是运动。
- 人的生命为感觉和思考所规定,生命就在于去感觉和去思考,而朋友的存在和我们自己的存在一样值得去欲求,我必须一道去感受朋友对我的存在的感受,这种感觉要通过共同生活和语言与思想的交流来实现。共同生活对于人的意义就在于这种交流。
享有福祉的人自身的存在就值得欲求。最幸福的活动是沉思,沉思活动可以独自进行而不依赖他人,但享有福祉的人无所匮乏,必定是有朋友的。
友爱是自爱的延伸,要爱自己。要以一个人以ta自身所是的样子去爱ta,我爱的是人而不是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