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来问心篇:我们输在问心有愧亦有憾

书简湖问心篇应该是剑来最为关键的一卷,之前所有的铺垫在书简湖之争中都慢慢展开,陈平安一路走过来的心境也在此时遭遇了最大的挑战。在这一卷,连烽火戏诸侯的文笔都变得极为压抑,和陈平安一样也陷入了无比痛苦的两难之中。

于我而言,人生也行至关键处,何去何从的茫然也压在了我的心上。因此问心篇我看得极为认真,希望着能从书中找到一些力量,也期望随着陈平安破局而破开在我眼前的迷障。

但,陈平安输了,烽火戏诸侯输了,我也输了。

一、问心局之输

问心篇的故事其实和前文相关联并不多,除了主要角色外并没有其它卷的人物参与进来,所以整体显得比较独立。在这一卷,陈平安处理完此前诸多事宜后,前往书简湖看望其一直当作亲人的顾璨,却发现顾璨在书简湖依仗着陈平安曾经赠予他的一条蛟龙嚣张跋扈,滥杀无辜。此时问心局便已开始,陈平安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一边是他一直坚持的规矩,顾璨滥杀无辜理应受到惩罚,另一边则是他与顾璨的亲情,以及顾璨母亲对他的恩情。同时书简湖本身是一个弱肉强食的法外之地,顾璨为了生存变得嗜血似乎也有情可原。

如果将问心局掰开揉碎了来看,其实并不太复杂,但是烽火戏诸侯却没有将这个问题点透彻,反而是纠结于顾璨是否认错,纠结于在书简湖一地滥杀无辜是否有情可原,纠结于陈平安与顾璨的关系,而没有直面问题本身。陈平安在问心局中注定就会输掉,因为顾璨所犯之错已经发生了,根本无法挽回,这也是为何崔瀺稳操胜券的原因。而陈平安能够做出的选择,就是在坚持规矩和顾及亲情这两者之间,决无法兼得。

陈平安最终的做法也算中庸,他没有走上两条极端的道路,既没有依法惩罚罪该处死的顾璨,也没有完全因感情而无视顾璨的罪行,而是打杀了共同行凶的蛟龙,然后使用鬼修之术召来顾璨所滥杀之人,完成他们的遗愿。这种答案,算不上好,也算不上坏,但是这问心局,也是输得彻底。

除此之外,烽火戏诸侯也交待了另外两个关键点,一是书简湖的环境,其虽是法外之地,但不意味着人可行法外之事,既是不仁,亦是不智。尤其是不智,身处法外之地更应八面玲珑,寻求盟友,建立他人对自身的信任,这才是长久之计。当之后多方势力入局书简湖后,顾璨也是明白了这个道理,也让陈平安心稍安一些。二是顾璨母亲对其的恩情,陈平安通过多次对顾璨母女的照顾,还了这恩情,也将他与母女二人的界限划清,这是烽火戏诸侯多次强调的切割之法。问心局至此也基本算考究清楚了。

二、剑来之输

问心篇可能是戳破剑来玄虚的最后一剑。

烽火戏诸侯在剑来一书上立意很大,希望通过用书讲道理。这些道理让剑来的格调超出庸俗的网络爽文一截,也倍受众多读者的喜爱。我也很喜爱这些出自于儒释道三教的道理。我曾经戏称自己师承三教,心向佛,性向道,志向儒。也读过一些三教的经典,想过一些三教的事情和道理。刚看到剑来的时候,我十分欣喜,之前有金庸老先生充满禅意的武侠世界,也有徐公子胜治道法自然的天地人神鬼系列,如今终于有立于儒教的小说了。

但是剑来的道理太浅了,特别当剑来以说理为核心时,洋洋洒洒百万字,只有一个朴素的顺序学说,其余的则都是劝人向善的话罢了。我并非不喜欢这些,每当看到道理时,我也会静思己过,而不是嘲笑道理浅显。但是我仍是很失望,烽火戏诸侯通过自己的写作功力营造出了一个看似宏伟壮丽的意境,而这意境背后却只有如此简单的道理。

尤其是问心篇,烽火戏诸侯铺垫了很久,我期待着最终惊艳的结局,但他却给出了一个最不出彩的答案。之前所营造出的所有幻境,随着对陈平安的问心,也被问破了。我期待着剑来的封神,最终却只等到了烟消云散后的寡淡。陈平安一直在说对世界是否失望,对自己是否失望。但我对剑来是真的失望了。

三、我之输

我想烽火戏诸侯是真的在写他的想法,问心篇他写得很痛苦,有些问题他也无法给出答案。我也是。面对人生的岔路口,我无法做到两全。有时候企图两全本身就是一种幻想,而坚持一些事情的结果,注定是要牺牲另外一些事情。只不过有时候所要舍弃和牺牲的事情太大,大到个人无法承受,不愿接受,心心念念如何两全,形销骨立,也得不出解决办法。最终就在两头之间选择一个中庸之道,既没有赢得什么,心里也并不畅快。

问心时如何能无愧?又如何无憾?我面对我人生的困境,既有愧,觉得诸事未尽全力,亦有憾,觉得人生失去了太多梦寐以求的机会。我心中抑郁,不得舒缓。现实中不会有某一时刻的顿悟而让一切突然酣畅淋漓,心中的情绪也需要用时间来慢慢消解。许多人在人生的道路上都背负着遗憾,有些是因为时代的原因,有些是因为个人的原因,他们常常在深夜中惊醒,也幻想着人生的另一种可能性。

人生行至此处,已然是输了,唯一能做的,只有让下一局棋稍微赢回一点,让有愧疚和遗憾的人生多点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