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只不会飞的恐龙

写完这篇影评之后,我在想自己是不是对于子供向的动画太苛刻了;但是转念一想,即使不是面向成年人的作品,也应该是用简单易懂的方式,引导小朋友去了解这个世界的种种。美好的部分也好,残酷的部分也好,作品的内容无疑是会影响小孩子的认知的。

而在这一点上《哆啦A梦:大雄的新恐龙》还是有所欠缺。


哆啦A梦:大雄的新恐龙 (2020)7.12020 / 日本 / 动画 奇幻 冒险 / 今井一晓 / 水田山葵 大原惠美
作为《哆啦A梦》漫画连载50周年的纪念作品,《哆啦A梦:大雄的新恐龙》无疑是充满诚意的。

这次剧场版没有了主题曲开场,取而代之的是一段作画流畅的开场动画,展示了物种的起源和进化,分镜十分让人惊艳。影片全程也维持了这样精良的制作水准,不管是哆啦A梦系列的忠实粉丝,还是第一次接触这个系列的普通观众,走进影院都能收获单纯的快乐。

小啾(绿色)和小咪(粉色)
脱离了历史上真实的恐龙形象,这次剧场版的“二次元恐龙”主角在形象设计方面就更自由了,可爱的外表大概会受各个年龄段的观众欢迎(其中一只还是钉宫理惠配的音)。

和2006年《哆啦A梦:大雄的恐龙》相比,新剧场版的主线剧情类似——大雄意外发现了恐龙蛋,孵化之后却无法长期饲养,于是需要把恐龙送回白垩纪寻找同类。

06版《大雄的恐龙》海报
虽然主线展开相似,但这次重制内容显然是更加丰富的,故事的整体构造也更加复杂。

我个人很喜欢大雄最开始孵化恐龙和养育恐龙的片段。在这一个版本中,大雄为了照顾好小恐龙,会主动去图书馆查资料;小啾生病之后,他会在半夜焦急地跑出去请教研究恐龙的学者,寻找治病的方法。

大雄照顾生病的小啾
观众能很直观地感受到他们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这也成为了后面他们拼命想拯救恐龙的动机;而大雄也在养育恐龙的过程中,变得更加有责任心,逐渐成长了起来。

然而,抛开剧情和设定逻辑上的一些硬伤,《大雄的新恐龙》仍然只能算是中规中矩的剧场版续作,在情节和设定上并没有什么突破,反而因为想要讲更复杂的故事,暴露出了很多问题。


首先,在剧情安排上,巧合太多了。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在前作《大雄的恐龙》中,哆啦A梦和大雄一开始没能将恐龙送回正确的地方,是因为遭遇恐龙猎人的追捕,所以时光机发生了故障。恐龙猎人也是电影中重要的反派,剧情的展开显得比较合理。

06版中的恐龙猎人
反观《大雄的新恐龙》的处理方式:大雄不小心更改了时光机的设置,导致大家没能顺利回到白垩纪;在躲避恐龙追杀的时候,大雄又不小心弄丢了道具,为后来的展开埋下伏笔;再后来遇到危险,很巧地被路过的恐龙营救,还顺便抵达了目的地……

即使是在子供向的作品里面,在关键的剧情点频繁用巧合来推动发展,也还是有些偷懒。这样的处理方式太多,就比较影响观感了。


其次,在角色的设置和调度方面随意,所有的角色都成为了为剧本服务的工具人,缺乏自主的动机。

比如说全程监视主角组的可疑人物二人组,前期花了不少镜头做铺垫,最后却既没有给主角提供帮助,也没有阻止他们可能会改写历史的行为,对剧情的展开几乎没什么作用。为了让他们的“旁观”合理化,还加入了一个道具,说是道具显示不能干涉这些小孩子的行为……

大概这两个角色存在的意义,就是让木村拓哉和渡边直美客串了吧。

渡边直美和的客串角色
不仅仅是配角,连胖虎和小夫也没有什么存在感。在影片中途,他们两个和哆啦A梦一行分头寻找线索,两队人的经历是完全割裂开的,汇合后只有哆啦A梦轻描淡写的一句“你们也找到这里了呀”,仿佛无事发生过。


除此之外,为了让老粉丝感到惊喜,《大雄的新恐龙》在末尾还加入了前作的彩蛋。这样的方式运用得当是会让观众非常感动,可是这次的故事和前作《大雄的恐龙》在时间线上应该是平行的关系,安插前作的角色就有些让人困惑,好像把角色当成纯粹的催泪工具了。


最后,大概是担心小朋友不能理解过于复杂的东西,影片的说教意味太重了。所表达的主题在我看来并不是特别赞同,而且让影片中的一些设定变得有些多余。

内向又有些笨拙的小啾和大雄很像。小啾一直没学会怎么飞,而大雄因为学不会单杠被同学嘲笑。大概正因为他们相似,大雄会给小啾更多的关照,也期待着小啾能够像小咪一样飞起来。


常规的走向无非有两种:一是小啾和大雄经过努力,克服了自己的弱点,二是与众不同也没关系,小啾和大雄也有自己的闪光点。

在看到结尾之前,我一直以为《大雄的新恐龙》会选择后者,毕竟有了前面的铺垫,这样的展开会是情理之中。


比如说最开始发现小啾不会飞,大雄仔细观察后发现,小啾的尾巴和羽翼与小咪的不一样(这大概也是小咪全篇中最大的作用了)。大雄的态度也是让小咪不用着急,慢慢学,实在不会也没关系。

后来他们到了白垩纪,大雄觉得自己一无是处的时候,静香安慰了他,大意是为他人着想的这份温柔,是大雄和其他人最大的不同点。


当时的我认为,接下来的走向一定是大雄和小啾都发挥了自己的长处,一起解决遇到的难题。没想到剧情在主角组找到了恐龙同伴之后急转直下——小啾和小咪的同伴都会飞,由于小啾飞不起来,还被同类欺负和排挤。

影片前面的“铺垫”一下子就失去了意义。根据影片设定,小啾应该是开始进化的恐龙,他本来就是不一样的,结果却在大环境的压力下被迫去适应所谓“通用的规则”。

静香和小咪
大雄为了让小啾被同伴接纳,开始监督小啾练习飞行,他的态度也发生了极大的转变。

目睹小啾屡次失败,遍体鳞伤之后,他对小啾说“其他恐龙都能做到,那你也可以做到的”——真是像极了那些把自己的梦想寄托在小孩子身上的家长,不考虑孩子的感受。这样的大雄似乎也丢失了他身上的优点,迷失在社会的统一标准中了。

大雄监督小啾练习
于是影片最后,当小啾在危急关头终于飞起来,大雄苦练单杠想完成自己的承诺时,我并没有那么感动,更多的觉得是违和。

整部电影是比较低龄化的,却用看似浪漫的故事包裹着一个残酷的内核——如果你与众不同,就注定会被欺凌;只有通过努力变得和其他人一样,你才能融入这个集体,顺应社会的发展,否则就会被淘汰。

小啾最终还是学会了飞行
从我个人的角度出发,我可能更希望小啾回到同伴身边的时候,能见到和他相似的恐龙,给他学习飞行的过程中带去更多信心,让他不再惧怕做自己。

那些看起来与众不同的人,最终都能在世界上的某个角落,发现和自己相似的人。

告诉小孩子们做一只不会飞的恐龙不可怕,这样才是温柔又充满勇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