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

- 社会组织度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革命。组织度较低时原子化的个人无法串联起来,组织度过高时会分化成多个利益集团,从而无法革命。往往时组织度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的社会容易发生革命。
- 改革开放前因为意识形态的合法性,国家渗入社会的每个角落,个人都是原子化的
- 改革开放后放松管控,许多社会组织开始出现
- 文革时的四大等斗争手段还影响着许多人
- 合法性 。政权的合法性主要有 绩效型 意识形态型 规则型等。
- 64时高层领导人仍然抱有意识形态思想,认为党的领导不可变更,但底层民众普遍对意识形态不信任,事实上以绩效为国家合法性来源。对合法性的认识不同导致了64以悲剧收场。中共党内不允许派别存在,所有派系都是隐性的,派系斗争并非64悲剧的主要原因。
- 所以64悲剧并非保守派回潮。反而是92年的南巡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正统地位,中国继续引来了几十年的稳定与经济高速增长。
- 学生运动的特殊性。
- 文革遗留的运动记忆
-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马克思主义观点导致的大学扩招
- 改革开放初期产业链还处于地段,市场对知识份子需求不多。供给和需求不匹配,催生出了大量闲置知识分子,成为了社会不稳定因素。
- 改革开放后大量西方事物涌入中国,掀起了一波波文化热,让人们集中关心若干问题。九十年代后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反而导致人们兴趣分散。
- 运动中学生放并没有严密的组织
- 所有学生基本都是凭激情自发参与
- 高自连等组织也缺乏群众基础
- 学生领袖之间也存在着权力斗争
- 广场上学生出现了许多腐败和浪费现象
- 绝食和下跪上书让学生站在了道德一遍,激发了舆论同情
- 即使温和派撤出了广场,总有部分激进派留在广场,吸引大部分眼光
- 如果不镇压只能下台,但党内老人却又有自认高度的意识形态合法性,不可能让出权力
- 运动中有较多非理性因素激化了矛盾。
- 如市民与军队的冲突
- 学生之间的同侪压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