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摘录
在字里行间往往能看到苏联所带来的恐惧和灾难,即使是最后的分享幸福的章节,也有这样的描述:「这是玛丽娅第一次走运, 那年月许多孩子不仅失去了父母,还失去了自己的名字。他们被给予新的名 字以加快“再教育的进程”。」很显然,玛丽娅并不幸,至多也只能算是侥幸,绝不是幸运。
在读这本书时,我常常会不由地想起自己周围人以及过去和现在我有所耳闻的人的人生。
我也会想,同样是生活在举着共产主义的旗帜的国家,中国的女人们又经历了什么呢?我想到前些天看过一个视频,初中毕业的女生作为知青去农村接受所谓的「改造」,还有现在西北少数民族的女人们呢?她们都在想什么?
至少一部分,苏联的故事依然还在如今的共和国上演;更糟的是,我有时候担忧她们已经认为很不幸的事情在现在或以后会成为我们求之不得的东西。
下面是我摘录的几个:
- 人们出去的目的是为了自由地著书、作画、演 奏音乐、拍电影、演戏。有时我感到整个俄国都在出走。每次告别眼泪都要 流成河,而之后留下的记忆却是一片荒漠。
- 第一天我就讲过,我儿时最早的记忆是,妈妈穿着洁白的裙子,在半开的窗前弹奏钢琴,看上去年轻、温柔。好长时间我都认为这只不过是一个 梦,因为这种情景时常出现在我的梦中。我从没把这梦告诉过妈妈,因为我长大后生活很惨:妈妈长期患病,我们买食品和衣服的钱都不够,别说音乐了。多少年了,我甚至都不知道妈妈弹过钢琴。
- 红山是犯人的墓地。自 1930 年以来,这座山长高了好多,当时埋的是富农。
- 她曾让孩子们搞了一个荒唐的竞赛:回家翻旧报纸、杂志、找列宁像,然后带回学校,看谁找得最多。孩子们很卖力,带回了不少从报纸、杂志上剪下来的列宁像。他们把这些小画像都装在特制的剪贴簿里。班主任积累了一大堆这样的剪贴簿,最后都没地方放了。每次检查团来校,她都要当着他们的面夸耀她的这些宝贝。她为此得了不少荣誉证书和奖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