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执狂

白月
白月 @J_inthecities
死在这里也不错 - 评论

   一直用惯了的洗衣液,突然换了个牌子要适应好几个月。走在街上看见711就有种莫名的安全感,就算不买东西也要看见便利店到处都是。喜欢假装在咖啡店里就自己一个人,像在家里一样自在。每到一个新的城市,习惯性买一份当地报纸或杂志,不买就觉得不踏实。买衣服的时候最怕店员在背后介绍不停,所以喜欢Muji和H&M自己动手的销售方式,一试上瘾,从此欲罢不能。

    在城市里怕拥挤的人群,怕遮住天空的摩天大厦,怕绿灯时间太短的马路,怕总要等位的快餐厅。

    在家的时候想出去旅行,旅行的时候却想家。其实既不享受在家里的无聊,也不回味旅行时的疲累,也许只为了多年以后想起来的那点温情。

    现在手头上有本《死在这里也不错》,香港文人马家辉的游记。难得在一片“活泼开朗”的人群中找到一个脆弱又善感的同类。他恐人、恐飞机、怕鬼、怕黑、怕冻、易病——这样的体质为何还要坚持出游?梁文道的序写得甚是好:“由于他的旅行往往带着一点不情愿,所以他总是反复无常,有时候好像看得很开,有时候又想躲回到自己的身体以及身体之内的温暖习性。出入之间,总是犹豫,总是敏感。”

   我也是如此。也许许多人其实也如此。

   这本《死在这里也不错》随身带上,等车等位,上下课之间随手一翻便可一瞥这世界某一角落的花草树木,笔者涕泪。

   他唤女儿作“小女孩”,充满宠爱和可怜的味道。而妻子却有多个身份:身边的人,岳父的女儿,同行者,她——似乎是不愿叙述太多。模糊而暧昧,恰好说明了梁文道笔下的马家辉:“极其内向善感而迁徙,不喜欢饭局应酬,不擅长与人交往;他最适合做的事是躲在房里读书写作,或者坐在幽黑的电影院里一个人随着银幕默默流泪。”

    有些事有点恐惧却又不能拒绝。像旅行,其实是场孤单的放逐。纵使全家陪你出游,那些真实感受却必需自己去获取,起码在感受的路上,每个人都是孤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