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不去的香港

一個短篇
一個短篇 @yigeduanpian
春光乍泄 - 评论

北京电影节大银幕看完春光乍泄之后,我又细细梳理了一下自己对于王家卫电影的感情,发现顺着墨镜的电影创作年表来看,春光乍泄是我最后一部能全身心爱上的王家卫电影。尽管我一直标榜自己是王家卫的脑残粉,但不得不承认,春光乍泄可能是王家卫最后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杰作。这并不是从西方评论界的形式主义角度理解,他们最爱的王家卫存在于花样年华之中。花样年华在我看来并不是王家卫最好的电影,我心目中王家卫最好的电影永远是来自当下的香港。

如果没有记错的话,春光乍泄里那几个倒转的香港街景镜头应该是王家卫电影里最后一次出现当下的香港城市景观。王家卫永恒的灵感源泉:香港,再也不以当下的形态直接作为影像出现在他的电影中。《花样年华》,《一代宗师》甚至《2046》都是带着极强的怀旧气息,怀念那个逝去的香港。

王家卫最重要的特质在我看来是城市空间的影像诗人,他在高楼林立的钢筋水泥的现代都市空间之中寻找到了浪漫与诗意。墨镜一直强调刘以鬯对他的启发。刘以鬯对墨镜的启发并不是爱情这一主题层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对倒》里那个高楼林立的城市空间构建了这一对互不相识的男女主人公无意之中若即若离的奇妙关系。现代城市不再是构成一种压抑与焦虑,或是所谓的现代社会使一个个原子化的个体所造成的疏离,而是给予了一种诗意理想的浪漫爱情发生的可能性。城市空间在王家卫和刘以鬯这里成为了激情与浪漫发生的场所。这也就是为何即使春光乍泄之后王家卫的创作进入下坡,依旧可以拍出花样年华这样的西方影评人的最爱。花样年华虽然丢失了香港的当下(所以结尾甚至去到了吴哥窟),但王家卫在那个旧时想象的香港小巷之中,把这种略显逼仄的空间之中诗意的浪漫(二人相遇一遍遍的慢动作配上quizas quizas quizas的音乐)发挥到了极致。但花样年华已经失去了香港这一实在的根基,王家卫和张叔平在泰国所搭建的置景并不是一个还原,而是构建出了一个只存在于想象之中的东方,和香港几乎已经无关了。

但阿飞正传作为过去的香港,我却相当喜欢。因为阿飞的香港是王家卫与张叔平的童年回忆,这是实实在在存在着的,王家卫的电影无法脱离香港这一实实在在的根基。当他远离之时,例如《一代宗师》,他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讲什么,所以过了几年剪出了个全新的3d版去掉那些王家卫拍起来显得大而无当的内容。

我最钟意的王家卫电影都来源于他的香港情节所激发的电影,重庆森林是最典型的例子,春光乍泄是并没有那么典型,但是却是这一感情最强烈的一部

春光乍泄里,香港这一城市空间不是作为具体的场所出现在电影里,而是成为了黎耀辉和何宝荣二人永远的乡愁。王家卫把他对于香港九七之际对于香港所有的情感都投入在了这部电影里。即使具体的香港只有那么几个看似无关紧要的镜头,但她无处不在。甚至你可以将黎耀辉与何宝荣二人看成香港九七之际两类态度的象征。王家卫说他永远爱着他片里的每一个人物。在春光乍泄里,与其说他爱人物,不如说他深爱这对同志情侣代表的香港。至于王家卫对于九七真正的态度因此也就相当明显,何宝荣拿不回他英属海外领地的护照,在香港的反面黯然神伤。王家卫所深爱的那个香港走在一条回不了头也看不到底的公路之上,杜可风镜头之下的伊瓜苏在配乐之下却是充溢着绝望的挽歌气息。当黎耀辉在影片的结尾,坐在台北的捷运上第一次回头望向走过的路时,他知道,香港再也回不去了。王家卫也就此再也回不到那个,被过去活力四射的香港激发出无限灵感的创作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