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薇龙和乔琪乔之间该说什么话?

Skyfoliage
Skyfoliage @treeblue
第一炉香 - 评论

  少时看以《第一炉香》为名的张爱玲短篇小说集,对《第二炉香》英式淑女的不晓人事、《茉莉香片》聂传庆的另类夺舍与《心经》的父女绝恋倒还能看得一知半解,看毕葛薇龙的故事,惟余一脸懵圈:这——到底讲了个啥?朱天心曾说写这些作品时张爱玲自己也年轻,也不晓“人事”,有些部分明显以高超技法虚笔带过。《第一炉香》则又是一种虚法:梳长辫拖着木屐、被作者形容为“糖醋排骨”的广东丫头,怎么一个个都拿着晴雯麝月的腔调说话呢?实在难懂。

  如此晦涩难懂、细致幽微的故事,许导执意要拍,也是一腔孤勇。但是拍出来……又真的哪儿哪儿不对,把我勉强能懂的部分都给拍得看不懂了。

  作者说葛薇龙是“极普通的上海女孩子”,多指她没见过姑妈这个阶层的世面。事实上——葛父因这位姊姊要给香港富商做小就与她交恶,原著更提及他不惯逢迎的书呆名士做派,这还是张爱玲最为熟悉的破落官户人家。葛薇龙作为那个年代的女孩子,能毫无阻滞地完成中学学业,甚至还可作念大学的打算,已经不是顾曼璐顾曼桢。她并非没有见识——甫一到姑妈家里,就醒悟自己不过是“长三堂子买进的讨人”。编剧王安忆也不知道是人好还是人好,把这句葛薇龙的内心独白换给睇睇讲,辅以马思纯憨直敦厚的形象(我觉得她最适合演《金锁记》袁芝寿……),坐实了姑妈纯是逼良为娼。 但王安忆可能人真的太好,又特地给姑妈安排了两段回忆杀,讲述她嫁入梁家做小所受的委屈与折辱。遗像中梁季腾不过五十许人,英挺精神,姑妈神色哀戚落寞,令我一度感觉她对梁老伯是真爱。虽然电影也未必要套用原作者的冷眼旁观,但这样的视角也令观众……略感困惑。敢情许导要拍的是被侮辱被损害的“旧社会”女性勇敢追爱的故事??也难怪影片的英文名作Love after Love(明明是Love without Love).

  俞飞鸿老师美归美,卯足了劲要演风流寡妇恶姑妈,给人的感觉是过犹不及。如此七情上面,反而少了令人背脊发凉的效果。乔诚爵士和司徒协则要好得多,毕竟在场面上是名流士绅,多少苟且与不堪,都不随便教人看到。司徒协开吸生蚝之后就很崩,而乔诚那副道貌岸然的儒味爹味,倒是一直贴切。尹昉小哥的卢兆麟第一次从姑妈屋里出来时那悻悻然神色,也很够味。

  葛薇龙为乔琪乔所吸引,他的好皮囊还在其次,更重要是他几次三番让姑妈栽跟头,使葛薇龙得到某种隐秘的报复的快感——但这也是因为乔琪凉薄。葛薇龙对乔琪乔,像是溺水的人抓到条水草,明知纠缠下去死得更快,偏忍不住要挣一挣。电影没多讲姑妈在乔琪处的挫败,彭于晏的皮囊气质就更……(客气点说)见仁见智,因此男女主的对手戏每一处都令人尴尬不已。待到乔琪对睨儿绑手绑脚要强上了她,而睨儿义正词严表示不愿再对不起小少奶时,我比少时看完原著更为懵圈。这真回到马思纯老师的“为爱勇敢”主题了啊!

  原著里说乔琪乔不懂上海话而葛薇龙不谙广东话,同时男方又称赞女方英文好。可见巴别塔已成,两人其实以各自的非母语交流。像这世上很多异国恋情侣一样,语言的障碍造成天然的距离,初时这距离产生美,最终却还是无法跨越的鸿沟。《第一炉香》这个故事对于现代读者也隔着一条鸿沟。从这个角度来讲,彭于晏一口天然台腔,张钧甯梁洛施硬拗大陆腔……这一切南腔北调倒也未必违和。虽然我觉得影版《第一炉香》简直比《倾城之恋》更糟糕,但仍要感谢许导(哦!爱许导!)给我一次重温原著的契机。顺便,观众“民选”的乔琪乔里,雷震先生简直太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