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听风暴》观感随笔

Eva
Eva @evaw
窃听风暴 - 评论

      好久没有看完电影有想写东西的冲动了,也是好久没有正儿八经的看一部好电影了。最近沉迷于没有营养的动画和游戏,毕业论文都拖了几个月。想到以后可能要靠写东西为生,就觉得自己前途一片灰暗啊。电影的色调场景总让人觉得是发生在很久之前,一起并不是,1984,仿佛触手可及的年份,也是乔治奥威尔笔下反乌托邦故事发生的年份。某种程度上来说,《窃听风暴》就是《1984》寓言的现实版。只是看着你的不是老大哥,而是高科技的窃听设备。魏斯曼一出场就是冷酷无情的形象,为了获取情报不让审问对象睡觉,还以此为案例讲给学生听。记下表露同情的学生的名字也仿佛理所当然的职业习惯。按理说,这样的人是最不容易被打动的吧,监听剧作家德莱曼的任务也理所当然的被交付给这位“业内人才”。初见面魏斯曼就断定,这个剧作家一定有问题,也是职业直觉吧。他猜到了结局,没猜到过程。魏斯曼对德莱曼的生活应该是有暗暗的羡慕和向往的,虽然有诸多不如意,至少他有爱人,有朋友,有事业,还有艺术。魏斯曼读诗是本片最动人的场景之一,也是他变化的开端。德莱曼和克莉丝汀娜的爱情也让他意识到自己孤独到可怕的处境。不自觉,他开始干涉,每天的窃听让他对德莱曼的生活有种怪异的参与感,像是小说家不忍心自己笔下喜爱的人物走向悲剧结局而想方设法编个大团圆,魏斯曼也想拯救在权利高压下德莱曼岌岌可危的爱情。至少暂时的,他是成功的。后来的一切就慢慢变得严重了,聪明如魏斯曼肯定一开始就知道,一旦帮他掩饰就只能一条路走到黑,最终断送的是自己的职业生涯。可是他不后悔,因为他太需要证明自己的价值,哪怕没有人知道。可这一切也拯救不了克里斯汀娜,这个自称懦弱的女人,谁又能责怪她什么呢,在体制下,人都太过脆弱了。她的死让“勇者行动”终结,可监听仍在继续,一切都在等待柏林墙倒塌的那一刻。不可否认,本片的价值观非常西方视角,可是时代的潮流确实指向这里,无论如何,对人的压迫都是恐怖的。好色的反派部长说,新的德国没有什么可写的,还不如我们的小共和国。诚然,大家都渴望当反抗权威的英雄,可要是能选择,想必还是愿意生活在没什么可写的时代,至少,平安生活还不是奢望。最终,两位主角还是没有真正碰面,也没有必要,德莱曼献给魏斯曼的新书就说明了一切。魏斯曼的最后一句台词,It’s for me,一语双关,这本书是我买给自己的,也是作家给我的感谢。黑暗时代,还有两颗保有良知的心。《窃听风暴》的故事不仅不遥远,还近的有些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