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zoottt
kazoottt @kazoottt
漫长的告别 - 评论

这是我第二次参加百校共读活动,第一次的阅读书籍是《高兴死了》,第二次便是今天要谈的书籍《漫长的告别》。

虽然对于钱德勒早有耳闻,但其实这是我第一次接触钱德勒的作品。所以首先对作者和作品的背景做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关于作者,雷蒙德・钱德勒,1888年生于美国芝加哥,幼年时跟随父母移居英国,然后在英国接受教育。1912年回到美国,定居洛杉矶。一战中加入加拿大军队,战争结束后回到美国洛杉矶。44岁,也就是1932年开始创作侦探小说。而《漫长的告别》是钱德勒1953年,也就是他65岁时写的作品,是作者的第六篇长篇小说。需要知道的一个创作环境是这本小说是他在一边照顾即将离世的妻子一边创作的。以上就是对于作者和创作环境的大概介绍。

书中有一句广为流传的话:“告别就是死掉一点点”,在这里我先不谈文中的内容,想谈一谈对于这句话的感受,告别和死亡/走向死亡真的有正相关的关系吗?我们每天都在经历告别,好像它太过常见,普通的离别,离别伴有的告别已经激不起我们的痛感。但是我们仔细想一想,是不是每次告别都是一种时间流逝不再重来的表现,因为告别,所以我们离死亡更进一步,所以作者在照顾妻子时,想到每天的早安晚安,想到所谓的告别,想到小说中和碰巧帮助的特里一次次告别,然后再也不见的场景,想到……

我很喜欢马洛身上的刺,换个词讲叫做傲骨、骨气。作为侦探,懂法,所以在重重拷问之下,仍能讲理,因为他明白暴力解决不了问题,明白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所以和利益相关者不断绕弯,从不卑躬屈膝。

我也很喜欢他的孤独,分寸感。孤独没什么不好的,享受孤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