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梅止渴

新冠时代中旅行不易,只好阅读旅行文学望梅止渴。感觉自己对中欧的了解还真是没有中亚来得熟悉,导致这本书给我的陌生感比《失落的卫星》还高一些。
速记一些段落和场景:
第2页,我们时代的稀缺:
这种自由自在的身份,若有若无的归属,大概正是如今最为稀缺的东西。
第29-31页讲到了关于德累斯顿大轰炸的可议之处,想到了这本新书:
德累斯顿9.0[英] 辛克莱·麦凯 / 2022 / 文汇出版社圣玛丽亚教堂高塔上的号声与鞑靼人。(第60页)
东西方相似处:波兰人宣称发明了伏特加对比韩国人宣称孔子是韩国人。(第62页)
一切的战争、屠杀与罪行对后人的影响:一位在奥斯维辛想查询自己家人是否在死难名单上的俄国大叔,面对着不愿使用俄语对话的波兰女讲解员,只敢用不熟悉的英语坑坑巴巴地询问着。(第66页)
解释有心无力的时刻:放弃跟澳大利亚姑娘说明火锅跟水煮鱼的差别。(第81页)
Ewiggestrigen:永远活在过去的人(第105页)
布达佩斯的四虎市场与中国倒爷(第115页):这段让我想到了乌兰巴托的Narantul黑市。
匈牙利国家图书馆收集世界上所有关于匈牙利的书,每本书收藏六册。(第123页):这段让我想到了热衷于搜集各种《蒙古秘史》版本的蒙古人。
古拉什(Goulash)在捷克和斯洛伐克与匈牙利的差别(第126页):原来我在乌兰巴托吃到的是前者的做法。
分辨日本人的三种方法其中之一是他们总能在鸟不拉屎的地方,找到极为正宗的日本料理。(第131页)
斯洛文尼亚语和民族命运的关系(第141页)
旅行(与活着)的意义?(第152页)
至少是理论上,旅行或多或少会改变一个人。会使那个人朝着更宽容,更理性,对世界的理解更全面的方向迈进几步。至于到底是几步,那就要看每个人的天赋和修养了。但毫无疑问,这向前迈出的几步就是旅行的意义,也是活着的意义。
第173页讲到了匈牙利的佩奇老城:
就像环绕佩奇老城的城墙,原本是为了阻挡蒙古人而建,可最终无法阻挡任何人。
箭作为上帝向人类发起疾病的隐喻。(第220页)
第275页,意大利人以说话爱打手势闻名:
我没了胳膊怎么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