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

林象
林象 @lithiumflower
心理测量者 第一季 - 评论

朋友有一次辩论比赛的题目是“程序正义和实体正义哪个更重要”,我在那个时候算是新学到了两个专业名词。程序正义就是法律系统对善恶的断定,在《psycho pass》里程序正义就是巫女系统。
这个辩题这就是《psycho pass》里面绞兄和朱妹的所面临的问题。狡啮认为实体正义更重要,所以他要亲自去了结那个当世法律所不能裁决的槙岛。朱认为程序正义更重要,个人没有权利私自裁决槙岛,必须通过正规途径逮捕槙岛,再通过修改法律等一系列基于一定原则的手段,让槙岛受到制裁。他们两人都有重要的朋友直接或间接地死在槙岛手下,所以他们两个的选择是很具有可比性的。
再将“程序正义和实体正义哪个更重要”的问题具体化,就是“是否可以对程序正义进行克减”。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可以对程序正义进行克减,如果规定了一定情况的话,那么又可以克减到什么样的程度。
关于程序正义的克减,请看这篇《Unthinkable》的影评《法律精神程序正义及其克减》。(不是我写的,我荐一个。http://movie.douban.com/review/5019026/。跟“程序正义的克减”牵扯到的相关问题,还有那个在铁轨上的火车是否应该变轨的问题系列。
你说,人类怎么可能通过一系列算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说到底,如果面临这种境遇的人是我们,我们都只不过是会选择一种让当时的自己好受一点的选择罢了吧。制定法律的人竟然要考虑到对这种极端稀有状况的善恶判定,真是为难他们了啊。
我前面除了提到“程序正义”,还提到了“实体正义”。现在的问题是,如果我们认为程序正义的缺陷需要实体正义来弥补,那么所谓的实体正义到底是什么,又是由谁来定夺的呢?我认为最恰当的答案是普世价值观。那么,普世价值观又是由谁来书写的呢?
推荐一篇《psycho pass》的影评《善与恶的诞生》http://movie.douban.com/review/5710083/
“善恶原本便是人类社会定义的抽象观点,其自身不存在任何实质,因为人类社会存在发展的需要而不得不去定义,于是人的道德理念中发展出了善恶两支。”个人和原po一样,倾向于这个观点。
那么,既然善恶是由人定的,这里的弹性空间就很大了。一般而言,少数服从多数,多数人们依据当时的时代和环境来决定善恶,因为只有当善恶观对这个时代具有适应性时它才利于大多数人们的生存。所以善恶观,也就是实体正义,在不同的时代和环境里是不尽相同的。
还有这样的说法,那就是“绝对力量决定正义”。正义为善,反之为恶。在一个专制国家内,普世价值观由当权者掌控。例如在某些国家内,社会主义制度就是善,资本主义制度就是恶,正因为资本主义都是恶,所以美帝人民一直在水深火热之中苦苦挣扎。查水表的相信我,我说的是朝鲜。
那么,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到底哪个更重要呢?
《善与恶的诞生》里有这样一段话。“比起善恶由法定,更可怕的是善恶由人定。今天很多人抱怨法律的不完善、没人性,事实上正如我一直以来所说的,法律从来不是完美或者正义的绝对代表,今后也不可能是。但是社会的运行离不开这只烂苹果,因为我们需要稳定且唯一的善恶观。”
如若没有什么来衡量约束普世价值观的话,社会状态必定会自发地往混乱度增大的方向发展。虽然人们普遍认可能够让生活环境更加稳定的东西,其善恶观也会不断地追求能够让社会趋于稳定发展的方向,可是,人类的自我约束能力是不够的,说白了就是人类这个群体是趋利而自私的,所以我们需要稳定且唯一的善恶观,需要程序正义来辅佐实体正义。
还有一点更重要的,程序正义实际上是基于实体正义而建立起来的。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基于非理性的实体正义而建立起来的程序正义,就是理性的了吗?这里不对这个问题进行展开讨论,我只想说,对比实体正义来说,程序正义肯定相对地要稳定且理性一些。程序正义的诞生是人们在社会发展中迈出的一大步,并且人们现在也依旧在完善它。正如朱妹所言,“古往今来,憎恨罪恶,谋求人生正道的人们的心意,累积起来变成了今天的法律。”
法律不具有直接保护的作用,它的作用实际上是惩治,以此达到间接保护的作用。所以 “不是法律来保护人们,而是人们去遵守法律”。我前面所推荐的《法律精神程序正义及其克减》写到,“法律不能保护这个世界所有的事情都公平正义地进行,但是法律能做到的是,在自己的管辖范围内,让一切事情以公平、正义的方式进行。这是人们愿意追求法律的原因。”我们肯定法律的存在,我们就必须接受他的缺陷,这同时意味着,我们必须竭尽所能地去根据我们发现的缺陷来修正法律,以求达到法律达的公正最大化。当然,限制永远是存在的,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我们只能接受而已。
这里其实和巫女系统关系已经不大了,我只是在对绞兄和朱妹两个人的观点进行剖析而已。巫女系统其实已经超越了“程序正义”这一说法,放在科幻背景下的东西与现代社会是不具有可比性的。这就牵扯到《psycho pass》和《Minority Report》的相似部分了,不是我这篇影评的重点。
其实写了这么多,我也只不过是抓住心中零散的想法并把它们表达出来而已,如果要为这些零散的念头找一个中心的话,实在是有点牵强。我所坚持的观点和《法律精神程序正义及其克减》以及《善与恶的诞生》无二,程序正义固然不完善,例如审判无罪辛普森,例如落网之鱼槙岛圣护。可我们不能因为漏洞的存在就否定其整个系统,只能做到使用它但不依赖它,并不断地改进它。虽说牵扯到法庭上对案件的审判的话我也不知道要怎么样才能够做到“使用法律却不依赖法律”,在下区区一介草民,思考深度实在有限。我只是知道,对于我们一介草民,应当持有的观点是,在支持法律但不盲目依赖法律的同时,对其进行客观性监督与批判。其实也就类似于,不可以做眼瞎耳聋把社会主义当人生信仰全盘肯定它的愚昧之人,也不可以做只懂得抨击不懂得理解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现状的愤青。
正如朱妹所言,“最重要的并不是最后的结果,而是我们每个人对于自身善恶的苦思。”
在面临那些纠缠不清的问题之时,或许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每个人、这个社会,是否能对其自身的善恶观或者说是普世价值观进行反思与锤炼,并且对程序正义进行完善与改进。
嘛,这还真是一个,无聊的结语呢。
最后吐槽一句,个人认为朱妹那句“法律不是条款也不是系统,而是每个人心中都有的脆弱而不可替代的心意……或许和愤怒,憎恨相比它们不堪一击,但为了不让过去人们想要创造理想社会的愿望付诸东流,不得不保护它到底。”太过于没有说服力了完全是瑕疵啊……哪有这样的,因为不可以辜负过去人的心意所以不得不保护它?我们不辜负父母的心意去干的事情,就一定是正确的吗?败笔……不过如果是由朱妹来说的话,倒也合乎情理。这应该是用于体现朱妹个人性格的一笔,而不是借朱妹之口来抒发老虚观点的一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