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写作与续命
“作家有两条命,他们平时过着寻常的日子,另一部分是坐下来,再次审视自己的生命,复习一遍,端详生命的肌理和细节”。这本书无论对写作达人还是苦手来说都是碗不错的鸡汤,如果你还不知道为什么写作,如何写,又或者不敢动笔,那你的确能从中得到慰藉和启发。
纳塔丽教导我们禅意地写作,她说写作就是观照本心,关注当下此时此刻内心的感受,思绪,记录下内心那个初念。不要管写得好坏,重要的是写下来。写作不是为了逃离,而是走进内心,试着用禅宗追求的非理性去写作,你的潜意识想到什么,便写什么,任凭笔尖在纸上滑过,手指在键盘上敲击。不要用你的理性去驾驭思维,不要去判断它是否合乎逻辑,哪怕它荒诞不经,莫名其妙,你也只管写出来便是。
据说凯鲁亚克的《在路上》就是在一卷120英尺长的打印纸上一刻不停地打出来的,打完最后一个标点大汗淋漓,几近虚脱。这种一气呵成的写法虽然畅快,但同时也累,要知道写作不光是脑力劳动,也是种体力活,需要你调动眼耳鼻舌身意所有感官去回忆事情的细节。
初次看到书名觉得很有意思,为什么写作意味着再活一次?读完才领悟到,其实所有禅意的生活都意味着再活了一次。第一次是外在地活给世界看,第二次是内在地活给自己。因此没必要去问为什么写作,写作的意义又是什么。写作就是写作本身,你可以为爱人写,为金钱,为名誉而写。如果一定要知道,你还可以想出无数个写作的理由,但最重要的,是为自己。
纳塔丽说,“我写作,因为我孤零零地一个人,而且孤零零地游走在这世上。没有人会晓得我遭遇了什么,而更叫人惊讶的是,我自己也不晓得”。写作是对自我存在的一种确证,我们通过写作重新认识了自己,捕捉到了飘荡在平凡生活深处的那些琐碎片段。
而对于我这样的写作苦手加强迫症患者来说写作绝非一件易事,一定要字斟句酌反复修改才会满意,像个拙劣的匠人打磨一块粗糙的石头,通常要花很长时间才能把它磨得光滑。因此,学好写作的方法只有多阅读,多倾听,多写。如果不知道要写什么,书评也许就是最好的练习。读完一本不错的书,看了一部好玩的电影,只要有想写点东西的冲动那就开始动笔。
读和看都只是一种单向的输入,输入当然非常重要,但只有输入并不完整,还需要输出自己的收获和感受。在这样的双向循环中将产生某种电流,让你突然理解了那句晦涩句子或者深奥的情节,大有打通任督二脉之感。
尽管刚开始写的东西往往见不得人,甚至写完自己看了也觉得尴尬。但我知道它本来就不是写给任何人看的,即便写出一篇垃圾,我也十分乐意。就让它们臭气熏天地堆在那里腐烂吧,我相信有天垃圾堆也能开出鲜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