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

炊事班克
炊事班克 @chuishibanke
唐人街探案3 - 评论

其实也算不上影评,就是一些感想。

《唐探 3》一出来,感受最明显的还是刘昊然的脸。和 2015 年的第一部比,刘昊然明显又张开了一点。脸变阔了,嘴唇看上去更长、更扁。所以虽然还是那一样的造型,但总觉得暮气、老气都堆在眼睛边上,没有五年以前那种青涩的感觉了。

看着一个演员发生变化有种很奇怪的感觉。他知名,所以感觉很熟悉、了解他。但是又不常见到他,每次在银幕或者荧幕上看到,变化都肉眼可见,不似身边的人那样潜移默化,难以察觉。他就好像成了衡量时间的标尺,把时间变成不连续的量子,提醒我到底过去了多久。

这几年,刘昊然的气质越发和唐探系列格格不入了。第一部的时候,他还青涩,像张白纸。白纸的好处在于,哪里都能嵌得进去。所以虽然整个电影是肉眼可见的闹剧范,但是这么一个小孩子形象放在里面,反倒不会有观众真的去计较。就连刘昊然和王宝强在情歌对唱都没有什么违和感。但到了第三部,刘昊然已经不是白纸了。有很多个瞬间,我都觉得他呈现出来的气质有种看破红尘的疲惫感,像是那种试图寻求正义,但却已经充分意识到世界充满了不正义,而又无法做到在这样的情况下依然能够毫无畏惧的老警察。这么个状态和王宝强放在一起的时候,就会觉得刘昊然对王宝强充满了不耐烦。剧情发展过程中,我好几次担心刘昊然和王宝强会打起来。

这种状态,其实也是电影的问题。王宝强代表的是整个系列在最初构想时的走向,闹剧。闹剧要能够让人发笑,就得抹掉一切心理负担。就好像生日宴会上,大家拍蛋糕,弄得到处都是奶油,挺开心。但是一想到后来要打扫房间,心态就崩了一样。闹剧成功的前提,必须要在设定上就把观众放在一起完全架空的环境里,简而言之不要想太多。

但在很多时候,陈思成又把电影搞得很沉重。先不说最后结局那一轮疯狂煽情和反战了,就是在前面,他也铺垫了一个刘昊然的心魔。就这样帮一下,观众先做了个噩梦,心理沉甸甸的,要怎么接受后面这些乱七八糟的闹剧?这种状态很多人可能感知不到,但是猫眼上的评论其实很明显。比如《唐探 3》点赞最多的评论是:

唐人街探案3唐探系列最宏大、最有野心也是最关键的一部,真正奠定了唐探宇宙的概念:善恶交织的世界,我们选择用正义一路前行;同时也明确了唐探前进的方向:过年看唐探。围绕这两点,电影由工业喜剧和案件推理交叉推进……陈思诚兼顾起推理、喜剧、亲情以及友情、爱情等多个看点,它即合家欢,但又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合家欢,祝愿唐探系列一路长红,“过年看唐探”真正成为观众的潜意识选择!

反过来,《李焕英》最多点赞的评论是:

强烈安利,比小品还要精彩完整,前面笑的不行,后面被感动的稀里哗啦。本以为是贾玲穿越回去想尽办法让焕英高兴,却还是母亲继续默默关心疼爱,那一瞬间,电影院的一个哥哥突然大哭,整个影院都在感动,太真挚感人,真实的故事更让我们感动和震撼,我们母亲需要的不是我们光宗耀祖,而是我们平平安安,快乐健康。强烈推荐,太棒了贾玲,你妈妈一定会为你骄傲,她作为你的母亲很快乐。沈腾、陈赫等喜剧演员的加入,让故事更精彩更搞笑,期待你们更好的电影。

很明显嘛,前面那个的潜台词是“理智分析为什么《唐探 3》是个好电影”,后面那个是“我哭死了,《李焕英》好看”。两相对比,谁能更受观众欢迎,不用脑子想想就知道,肯定是后者。

所以说,要商业上成功,一定要不断做减法,用最核心的东西去挑动观众的情绪。《唐探 3》确实就像很多影评说的,什么都想要。本格元素来一点,闹剧来一点,反战来一点,宇宙来一点,人性来一点。确实都拼接到一起去了,但观众的注意力也都分散了。

最后再提一嘴刘昊然吧。忘了在哪看到个评论,说刘昊然的演技大体上是及格的,但往更高走目前还是有点难度。看了《唐探 3》,觉得还挺赞同,尤其是对比了《刺杀小说家》。董子健是活的,就算演颓唐的小说家,还是感觉有生命力在。但在《唐探 3》里,刘昊然太像个工具演员了,表现都很精准,但是感觉就少了点让这个角色变成一个人的东西在。

当然,我不知道这是刘昊然的问题还是陈思成的问题。陈到底有没有把秦风当个人物来设计,而不只是理念的混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