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灵魂之书

venessa
venessa @venessa
天使望故乡 - 评论

读托马斯·沃尔夫《天使望故乡》最恰当的时期或许应该是在青春期的时期吧。惟有那个浑身充满着力量、大脑充满幻想然而内心却充满失落与彷徨的时刻才能深刻、亲切地迷失在《天使望故乡》中的那些明暗缠绕的灵魂之中吧。

在这本自传式的作品中,托马斯·沃尔夫将自己二十岁以前的人生整个地展露出来,这之中的主要基调便是失落。即使是在在那些欢笑的之中也是以失落作为背景。“哦,失落啊,风见愁的幽灵,再度归来吧。”这是一句在文中经常出现的句子,是为整本书奠定基调的句子。而沃尔夫原本也是以O Lost作为整本书的书名的。

充斥在整本书中的失落感,不由得令人想起另一位美国作家杰克·凯鲁亚克来。凯鲁亚克对于沃尔夫的天才极为倾心,将其奉为文学路上的偶像。他的杰作《在路上》通篇也充斥着失落之感,尽管迪恩狂放不羁,但萨尔却总是感到悲哀与失落。而他的第一本长篇《镇与城》则与《天使望故乡》更为相似。沃尔夫的《天使望故乡》写了小镇上一家人最终的分裂,凯鲁亚克也以失落的口吻描述了同样的事情。这个失落的幽灵,它飘荡在几代人身上,它游荡在同样的人与家庭之间。

这种失落都与人生的真相有关。在凯鲁亚克那里,失落是与想要同时得到一切的渴望无法满足、他们最终要衣衫褴褛地死去有关。可以说,凯鲁亚克的失落是后天的。在沃尔夫这里,失落则是先天的。人们会发现,《天使望故乡》中,尤金(也即沃尔夫)的降生几乎是某种异兆,类似某种神童降临,宛如转世的灵魂。他仿佛在母体的子宫内便通晓了人生秘密与家族的历史与特质一般。因而,他的失落几乎是一种血统的决定,他的降生延续着甘特家族身上固有的失落。在失落这一点上,他是他父亲灵魂的分有。

但他的灵魂、他与哥哥本的灵魂、他们的灵魂却又总是向着某个非现实存在的地方回望,而那里才是他们的故乡。这或许也是“天使望故乡”的含义,渴望再次回到那个失掉的天堂,但肉身是某种禁锢,人们在这具肉身中斗争、厌恶、堕落、悔恨、疯狂……在尤金敬爱的哥哥本死去之后,尤金看着那具尸体,并不认可那具实体代表了曾经的本。在终于要离开的前夜,在父亲的雕刻店门口,尤金遇到了本,一个真正的本。

这不禁使人想起柏拉图有关灵魂的学说与知识的回忆说,在柏拉图那里,灵魂是从一个善的世界来的,而所有的灵魂终其一生都在努力向善。而人们所知道的一切,实际上,早已刻录在了灵魂之中,只是在有生之时进行回忆罢了。沃尔夫将这种本用做政治之用的学说投射到了人类的生活之上,给出了一个他看来是人类生活之所以混乱而且失落的原因。

因而这是一本关于人类生活的作品。人类生活并不如影视剧那般充满跌宕起伏,在《天使望故乡》中我们很难找到一个标准的故事,人们很难从中找到高潮部分,很难找到冲突的核心。沃尔夫总是大段大段地书写家庭成员们的内在心理与外在表现,还有大段大段的小镇风物,大段大段的心灵独白。他不断地描写生活,他将日常的细节放大,使人感受到生活的沉重,而这种沉重却总是来自于那些灵魂与肉体中不安分的渴望。在那些生活中,即使会有冲突,但沃尔夫却常常一笔带过,他更在乎来自本能的预感,他用预感代替已发生的。他笨拙而且深情,他用一种回忆的口吻描绘每一个人的精神与欲望,他写尽了家庭之中的琐事和阋墙,他写尽了在一个失落的家庭中尤金的憎恨与厌恶,他也写尤金的原谅与怜悯。他给一切都打上了失落的滤镜。这是一本生活与灵魂之书,沃尔夫是一个生活与灵魂的抒情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