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标签 “Albert_Camus” 的结果
西西弗神话 [书] 豆瓣 Goodreads
Le Mythe de Sisyphe
9.0分(33人) 作者: 【法】加缪 译者: 沈志明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0年 1月
加缪在他的小说、戏剧、随笔和论著中深刻地揭示出人在异己的世界中的孤独、个人与自身的日益异化,以及罪恶和死亡的不可避免,但他在揭示出世界的荒诞的同时却并不绝望和颓丧,他主张要在荒诞中奋起反抗,在绝望中坚持真理和正义,他为世人指出了一条基督教和马克思主义以外的自由人道主义道路。他直面惨淡人生的勇气,他“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大无畏精神使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仅在法国,而且在欧洲并最终在全世界成为他那一代人的代言人和下一代人的精神导师。
如果说加缪一生创作和思考的两大主题就是“荒诞”和“反抗”的话,那么哲理随笔《西西弗神话》就是加缪对于荒诞哲理最深入和集中的考察以及最透彻和清晰的阐释。西西弗这个希腊神话人物推石上山、永无止境的苦役无疑正是人类生存的荒诞性最形象的象征;但同时,他又是人类不绝望,不颓丧,在荒诞中奋起反抗,不惜与荒诞命运抗争到底的一面大纛。因此,与其说《西西弗神话》是对人类状况的一幅悲剧性的自我描绘,不如说它是一曲自由人道主义的胜利高歌,它构成了一种既悲怆又崇高的格调,在整个人类的文化艺术领域中,也许只有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在品味上可与之相媲美。
反与正·婚礼集·夏天集 [书] 豆瓣
加缪文集3
9.2分(25人) 作者: (法) 加缪 译者: 郭宏安 译林出版社 2011年 6月
本书为《加缪文集》第三卷,散文集《反与正》叙述了童年生活;《婚礼集》和《夏天》表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死亡的恐惧;附《瑞典演说》是1957年作者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后发表的演说。
L'étranger [书] 豆瓣 Goodreads
9.3分(15人) 作者: Albert Camus Gallimard 1971年 3月
L'Etranger has the force and fascination of myth. The outwardly simple narrative of an office clerk who kills an Arab, 'a cause du soleil', and finds himself condemned to death for moral insensibility becomes, in Camus's hands, a powerful image of modern man's impatience before Christian philosophy and conventional social and sexual values. For this new edition Ray Davison makes use of recent critical analysis of L'Etranger to give a full and concise description of Camus's early philosophy of the Absurd and the ideas and preoccupations from which the novel emerges. Davison also discusses the developing pattern of Camus's notion of the art of the novel, his views on 'classicism', simplicity and ambiguity, his fondness for paradox, and his love of everyday situations which yield to mythical interpretation.
鼠疫 [书] 豆瓣
La Peste
作者: 卡繆 译者: 顏湘如 麥田出版公司 2012年 4月
「法文『La Peste』的現代意義首先是『鼠疫』,『鼠疫』作為書名更能表達這部作品的神髓。」──淡江大學法文系教授吳錫德
.
《異鄉人》作者/存在主義大師/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二十世紀法國文豪卡繆
在遍地鼠屍、鼠血橫流、屍臭沖天的疫病封鎖現場
直視人類恐懼、深入存在之輕與生命之重的小說創作
.
淡江大學法文系教授吳錫德、作家童偉格導讀推薦
.
這些散布在歷史當中的一億具屍體,不過就是想像中的一縷煙罷了。
然而,在那縷沒有重量的輕煙裡,卻閃現著為生存而奮戰最根本的理由!
.
吱吱吱……吱吱吱……
一天,李厄在樓梯平台上踢到一隻死老鼠。當晚,李厄上樓回家,忽然看見走廊角落竄出一隻大老鼠,步伐有些不穩,隨後在原地打轉,最後倒地從微張的嘴吐出血來。
.
吱吱吱……吱吱吱……
就從這天開始,各處冒出猝死的老鼠屍體,緊接著是鄰人紛紛暴斃。政府只得將發生疫情的奧蘭市全城封鎖,連信件都不得流通。來自外地的旅人被困在這座不屬於自己的城市,而當地市民與外地親人的重逢也顯得遙遙無期。
.
吱吱吱……吱吱吱……
這是高八度的喪鐘鐘聲,還是喚醒人心之善的低喃?在孤絕禁錮而束手無策的絕望情境中,你是否仍願為幸福做出最後一絲努力?
卡繆札記 I [书] 豆瓣
1935-1942 Carnets I, mai 1935-février 1942
作者: 卡繆 译者: 黃馨慧 麥田 2011年 10月
◎全新完整中譯本首度問世。
◎全面認識卡繆生活、創作、情感與最幽隱思緒的第一書。
.
書信和札記最能呈現一個人內心的諸貌,從卡繆的札記裡,我們更能了解這位被稱為「以睿智與熱誠,闡明了我們時代良知」的偉大心智與情感。
.
一九五七年,四十四歲的法國作家阿爾培.卡繆因「其作品的整體對當代人的良知所臨的題做了透徹的闡述」而榮獲諾貝爾文學獎。他和沙特一樣,以內涵深刻的著作和強有的人格在本世紀中葉的法國乃至世界文壇產生巨大影響。兩人因某些哲學命題的不謀而合,以及社會活動中的聯擊,通常同被歸為「存在主義」的代表作家。但是,卡繆的思想是完全自成體系的「荒誕哲學」:人在宇宙中的處境,毫無任何個體的意義,人的處境只是荒謬而已。
.
誠然,人生荒誕的觀念以及表達這種觀念的文學並非卡繆首創,但是卡繆畢竟是以明白曉暢的語言對現代人的荒誕感做了全面、系統、深入的論證和描繪,在他理論體系中,荒誕是「起點」,反抗。而他的一些著名的著作中也一再以荒誕做為主題。他並且在小說中創造出一種杜斯妥也夫斯基那樣深沈幽暗的氣氛,無情地揭示了現代人的心靈危機。
.
本書是卡繆自一九三五年五月至一九四二年二月的札記,是了解卡繆其人和思想不可或缺的典籍,也是理解其作品的重要關鍵,他在札記中寫下他的讀書雜感以及寫作構思的方式,其中有動人的哲學的思維。
.
若要歸類,本札記大致可分三大類。第一類屬於哲學的思考、片段的描寫,以及四處偶爾聽來的談話記錄。札記中的許多片段幾乎都沒有更改的用到《異鄉人》、《婚禮》以及《非此非彼》中。第二類大致是他在一九三五年到一九四二年的讀書心得。影響他最大的作者有尼采、D.H.勞倫斯、H.梅爾維爾、馬爾等。《異鄉人》和《薛西弗斯神話》的各個主題──死亡的結局、肉體生活的價值、清醒的心智、無神論的觀點──也都出現在札記裡。第三類大部分都沒有用在發表的作品中,有些則改寫入早期的小說《快樂的死》
快樂的死 [书] 豆瓣
La mort heureuse
作者: [法] 阿尔贝·加缪 译者: 梁若瑜 麥田 2014年 4月
一個人要怎麼活,才能快樂的死?
《異鄉人》創作原型 卡繆二十歲的生死學
《異鄉人》作者 存在主義大師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卡繆首部小說經典問世
「我確信人沒有錢不可能快樂。就是這樣。我不喜歡方便行事,也不喜歡多愁善感。我喜歡把事情看得清清楚楚。所以呢,我發現某些精英份子,他們有一種精神上的自命清高,以為金錢不是快樂所必要的。那樣很蠢,那不是真的,而且某種程度上,那樣是懦弱的。」
在一樁精心設計的謀殺案之後,梅爾索獲得了人人羨慕的財富,過著財富與時間都有充分餘裕的生活。然而,梅爾索仍然不幸福。
不滿足的他,企圖尋找人生下一個快樂的來源。在一生中,一個人如何感覺自我的滿足、生命的喜悅?因為穩定的情感關係、激情的性愛,抑或個人不受拘束的自由?
一九三八年,卡繆擱置自己的第一本小說《快樂的死》,開始撰寫《異鄉人》。本書直至他逝世後才出版。這本處女作小說富含對大自然栩栩如生的描述和對既有常規的批判省思。主角梅爾索一心追求快樂,哪怕必須以犯罪做為代價。卡繆本身艱困而充滿熱情的青春時期孕育了本書主角的經歷;他的抉擇和省思,也預告了卡繆日後的其他小說和論述。
荒谬之外 [书] 豆瓣
加缪思想研究
作者: 傅佩荣 东方出版社 2013年 9月
傅佩荣教授集中于加缪的核心思想展开讨论,分析此一核心思想在加缪整个思想历程中的发展和成熟过程。这一核心思想就是“生命是荒谬的”。

该书具体分为五篇。第一篇概述加缪思想的历程与意义。作者将加缪的思想具体分为荒谬期、反抗期和自由期。第二篇着重分析加缪的“荒谬”概念。作者系统地梳理了加缪这一思想的发展演变过程,具体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荒谬之感受阶段、荒谬之概念阶段、荒谬之规范阶段。这三个阶段具有严格的逻辑顺序,也是一种在个人思想成熟过程中所依序经历的过程。简单来讲就是,首先发现生命是荒谬的,然后将此一认识上升到理论阶段,最后就是超越生命之荒谬。第三篇是傅佩荣对加缪的《西西弗斯的神话》的译文。译文全面清晰地再现了加缪法文著作的思想精髓,语言简洁明快、易于理解。第四篇是作者对加缪的剧本《误会》所做的深入细致的分析,从中析取出加缪的理论思想,为读者展现了一个深入浅出的加缪。第五篇是傅佩荣对加缪剧本《误会》的全译文。译文准确再现了原剧的内容。
加缪传 [书] 豆瓣
作者: [法] 奥利维·托德 译者: 黄晞耘何立 商务印书馆 2010年 10月
阿尔贝·加缪(1913-1960),195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既是文学名著《局外人》《鼠疫》《堕落》《流亡与王国》《第一人》,也是思想论著《西西弗的神话》,尤其是《反抗者》的作者。
这部精彩的《加缪传》出自法国著名传记作家奥利维耶·托德之手,采用了大量翔实的第一手资料,是加缪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成果,不仅真实生动地还原了一个杰出作家短暂而又丰富卓越的一生,而且有助于研究者和广大读者深入了解其艺术的独创性和思想的深刻性。
第一人 [书] 豆瓣
Le premier homme
作者: 阿爾貝‧卡繆 译者: 吳錫德 皇冠 2017年 5月
沒讀過《第一人》,就無法了解真正的卡繆!
《異鄉人》存在主義大師的最後遺作!
卡繆寫作生涯最動人的句點!
特別收錄:卡繆手稿+未完成稿的筆記及大綱+獲頒諾貝爾文學獎後致恩師的書信!
就這樣年復一年,
在黑暗裡緩緩行走在這塊被遺忘的土地上,
而在這上頭,每個人皆成了第一人!
至於他自己,則只能在沒有父親的庇護下自行成長……
傑克‧柯爾梅里站在父親的墳前,心頭為之一震,已經四十歲的他赫然發現,長眠在此的父親竟然比自己還年輕!衰老的時間與死亡的威脅在此刻化為具體,召喚他踏上追尋自我的回溯之旅。
當傑克重新回到這片自幼生長的土地,過往的一切像一幕幕揮之不去的影像不斷朝他襲來:嚴厲的奶奶、文盲又近全聾的母親、不時與自己爭吵的哥哥、如同父親的小學老師,還有阿爾及利亞的太陽、暮色低垂的海面、星光熠熠的夜晚、宛如迷宮的植被,以及小吃攤與混雜的族群……這些若穩若現的記憶,在在逼使著他探尋已逝父親的足跡,以及那個謎一般的自己……
《第一人》是卡繆以自身故事寫就的自傳體小說,尚未完成的手稿在一九六○年卡繆車禍喪生的現場被發現,卻直至三十多年後才得以首度面世。那些未經修潤、不時露出破綻的文字,反而讓讀者得以窺見他最真實的面貌。「我從何而來?」「我將往哪裡去?」《第一人》不僅錨定了這片蒼茫大地中「我」的位置,也讓卡繆的創作系譜得以完成。

已从结果中略去了来自同一著作或有相同标识号的 2个条目,点击这里可重新显示

異鄉人 [书] 豆瓣
Great! 3
9.1分(7人) 作者: 卡繆Albert Camus 译者: 張一喬 麥田出版 2009年 9月
我知道這世界我無處容身,
只是,你憑什麼審判我的靈魂?
存在主義代表作․諾貝爾文學獎得獎小說․二十世紀法國文學經典
獨家授權․全新譯本
他們說,媽媽死了,我沒哭;這是無情,該死。
隔天就和女友廝混;這是不孝,該死。
挑撥朋友仇家互鬥;這是不義,該死。
我合該天地不容,人神共憤,
但你們企圖用來拯救我的那一套,又算什麼?
我殺了人,只因為夏日陽光刺眼太熱。
世界總是喋喋不休地告訴人們,行為舉止甚至思想應該如何符合社會約定俗成的,種種道德規範下的節度。
但是,莫梭,一個居高臨下的鳥瞰者,冷靜自持,無動於衷,漠視七嘴八舌急於發表意見和批判的群眾。他倦於給出令眾人滿意的標準答案,他對合乎禮俗但不合於自己真實感受的事物,無法找到適當的對應方式和距離,於是,他被大加指責為無情、不孝、不義。
莫梭不知道在與世界衝撞的窘境下,自己存在的價值和意義。
他鳥瞰自己,也鳥瞰他人,探索內在情感與外在世界的關係,他還沒找到答案,如何給別人(何況是別人「想要的」)答案?
在這種種荒謬的情境中,莫梭凸顯了「獨立的個人」的困窘。
在他沒找到答案之前,(可能窮極一輩子都在摸索)他注定是:
一個心靈上永遠的異鄉人,一個與既定的社會格格不入的局外人。
卡繆形塑的「現代荒謬英雄」莫梭於焉誕生,
深深地影響了後世無數孤獨靈魂,得以正視我們混亂、無依的處境。
薛西弗斯的神話 [书] 豆瓣
卡繆的荒謬哲學 Le mythe de sisyphe
作者: 卡繆 Albert Camus 译者: 沈台訓 商周 2015年 7月
哲學經典唯一法文直譯版
對卡繆而言,生在這荒謬世界的人,唯一真正的角色是生存,
對生活、反抗與自由有所覺醒。――美國文學巨擘William Faulkner
「生命的意義在於過程。」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卡繆一句話改變後人對於存在的思考。
卡繆分析現代知性的趨向,以「荒謬」解讀人的存在與這個世界,
透過哲學論述、文學批評及藝術來詮釋荒謬的概念。
在他筆下,神話中悲慘命運的受難者,成了反抗命運及覺醒的人類精神的象徵。
希臘神話中薛西弗斯因得罪眾神,受懲罰必須將巨石推到山頂,但到達山頂後巨石又自動滾落山腳。
薛西弗斯得一再重複這個徒勞的過程。
這則神話在存在主義盛行的時代,由哲學家卡繆提出了新解,對五、六○年代的思潮影響甚鉅。
卡繆認為,不斷推動巨石上山,正象徵著人類的「生命過程」——出生、生存的掙扎與奮鬥,最後死亡,世世代代都經歷這個過程,沒有終結。這樣的生命究竟有什麼意義?
在本書中,卡繆以洗鍊文筆探討存在的荒謬感,同時展現出與籠罩著生命的黑暗戰鬥,以及向現實挑戰的決心。
而神話中悲慘命運的受難者,在卡繆筆下成為與命運抗爭及覺醒的人類精神象徵。
名人推薦
輔大哲學系助理教授 沈清楷
知名評論家 南方朔
台灣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范雲
作家暨節目主持人 謝哲青
推薦
中央大學法文系助理教授 徐佳華 導讀
登录用户可看到来自其它网站的搜索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