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标签 “Andrei_Tarkovsky” 的结果
-
导演: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 类型: Drama Sci-Fi Mystery / 主演: 纳塔莉亚·邦达尔丘克 多纳塔斯•奥威戴斯 尤里·贾维特 弗拉迪斯拉夫·迪沃哲斯基 尼古拉·格林科
心理学家克里斯•凯尔文(Donatas Banionis 饰)在飞往索拉瑞斯星之前来到儿时的父母家与当年的索拉瑞斯飞行员亨利•伯顿(Vladislav Dvorzhetsky 饰)见面。伯顿警告凯尔文索拉瑞斯星上会有不可思议的奇事发生,但后者并不以为意。凯尔文离开前,当 着父亲(尼古莱•格陵柯Nikolai Grinko 饰)的面焚毁了自己的个人物品。凯尔文到达索拉瑞斯星附近的太空站后,对科学家奇巴瑞安博士(Sos Sargsyan 饰)之死进行调查,却发现自己多年前已经去世的妻子哈莉(Natalya Bondarchuk 饰)竟突然出现。惊慌失措的凯尔文与太空站上另三位科学家讨论该如何面对怪事,却发现原来每人都深受其扰,不明就里…… 本片被提名1972年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并获同年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和国际影评人协会大奖。
-
导演: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 爱德华·阿巴洛夫 / 类型: Drama War / 主演: 尼古拉·布尔里亚耶夫 瓦连京·祖布科夫 叶甫盖尼·扎里科夫 斯捷潘·克雷洛夫 尼古拉·格林科
残酷的战争摧毁了12岁男孩伊万(Nikolay Burlyaev 饰)的童年,母亲和姐姐早年被德国军队杀害,小小年纪的伊万也不得不走上战场,成为一名在战火和死亡中穿梭的侦察兵。 由于年龄的关系,中尉戈克森甚至不敢相信伊万的身份,但从科赫林上尉(Valentin Zubk ov 饰)的口中,他得知眼前这瘦小的男孩竟如此果敢。科赫林上尉希望将伊万带离战场,送他到远方读书。然而伊万却拒绝离开,这个勇敢的男孩决心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本片荣获1962年旧金山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和1962年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
-
导演: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 类型: Drama / 主演: 奥列格·扬科夫斯基 厄兰·约瑟夫森 多美兹亚娜·佐丹奴 帕特里齐娅·特雷诺 劳拉·德·马奇
俄国诗人安德烈(奥列格·扬科夫斯基 Oleg Yankovsky 饰)在美丽的女翻译尤金伲亚(多美兹亚娜·佐丹奴 Domiziana Giordano 饰)的陪同下,一同前往意大利寻访一位十八世纪俄国作曲家的生活。他们一起走访充满宗教意象的乡村教堂,在一座有天然温泉的古老小镇停留。 此时他遇见了不被世人理解的疯人多米尼克(厄兰·约瑟夫森 Erland Josephson 饰),村民因为他早些年囚禁家人而认为他神经失常。可安德烈看到了多米尼克疯狂下的深意,并被他所吸引。同时他拒绝了性感的尤金伲亚的示爱。此时的安德烈,游走在支离破碎的现实与超现实的梦境中不能自拔。他对祖国的思念、与家人的分离……种种情愫混杂在一起,彼此纠缠,化为终生的乡愁。 本片获1983年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普通评审团奖,国际影评人费比西奖。
-
导演: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 类型: Drama Biography History War / 主演: 玛格丽特·捷列霍娃 因诺肯季·斯莫克图诺夫斯基 奥列格·扬科夫斯基 菲利普•扬科夫斯基 伊格纳特·丹尼尔采夫
本片是导演安德烈·塔科夫斯基(Andrei Tarkovsky)的一部自传体电影。幼年的塔科夫斯基随着母亲(玛格瑞塔·泰瑞柯娃 Margarita Terekhova 饰)去亲戚家借钱,他独自在一个陌生的房间里发现了一面镜子,并通过镜子审视自己,在巴赫的音乐中,塔可夫斯基的回忆慢慢带出了一系列的事件:电视上在播报一个口吃的年轻人通过催眠治痊了自己;一个被家庭忽视的妻子遇上一位迷路的乡村医生,两人之间产生若即若离的关系;一个未曾露面的叙述者与前妻在争吵;一个早熟的年轻人备受军事指导员的呵责。这些毫无关联的片段式回忆通过镜子串联起来,展现了导演对时间、历史、生活、土地、梦境等意象的哲学思考。 导演的母亲在影片中扮演艺术家的母亲;他的父亲,一位著名的俄罗斯诗人,在画外音中朗读自己的诗作。
-
导演: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 类型: Drama Kids / 主演: 伊戈尔·福姆琴科 弗拉基米尔·扎曼斯基 玛丽娜·阿朱别伊 露德米拉·谢米奥诺娃 安东宁娜·马克西莫娃
从五岁就开始学习小提琴的小男孩萨沙(Igor Fomchenko 饰)每天花大量的时间练琴,他和小朋友宛如生活在两个世界,有的淘气鬼甚至戏称他为“音乐家”。萨沙很苦闷,还要尽力躲开孩子们的奚落。有一天年轻的压路机驾驶员瑟黎卡(Vladimir Zamansky 饰)帮萨沙解了围,他们很快成为好朋友,开始了仅有半天的友谊。瑟黎卡约萨沙晚上去看电影《夏伯阳》,严厉的母亲得知后,将萨沙锁在家中,他们的约定最终未能成行…… 安德烈•塔科夫斯基处女作,亦是他在苏联国立电影学院的毕业作品,曾获纽约学生影展首奖。
-
导演: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 类型: Drama Biography History War / 主演: 安纳托利·索洛尼岑 伊万·拉皮科夫 尼古拉·格林科 尼古拉·谢尔盖耶夫 伊尔玛·拉乌什
15世纪初,俄罗斯动荡时期。著名圣像画家安德烈·卢布廖夫(安纳托里·索洛尼岑 Anatoli Solonitsyn饰)在大公的邀请下前往莫斯科为教堂作画,受到了贵族式的服务与对待。然而,卢布廖夫却身处在一个饱受鞑靼人铁蹄践踏和充满灾难残杀的悲惨时代。目睹了黎民百姓在大公暴政下的水深火热,卢布廖夫毅然离开教堂返回修道院。不久,卢布廖夫被迫再度回到莫斯科进行圣像创作。然而面对居民被无辜的残杀,教堂在战火中被无情的摧毁,卢布廖夫再次陷入艺术与现实巨大反差的质疑之中,拒绝继续作画。1423年,鞑靼人的军队终于被赶出俄罗斯的大地。在经历了炮火、鲜血的锤炼洗礼后的卢布廖夫,终于完成了传世名作《三位一体》的创作。 由苏联电影大师安德烈·塔科夫斯基执导的旷世史诗巨作《安德烈·卢布廖夫》,用塔式特有的诗化电影语言和如历史壁画一般的浓重画笔,呈现了15世纪俄罗斯著名圣像画家安德烈·卢布廖夫漂泊与抉择的一生。本片荣获1969年第22届戛纳电影节费比西奖。
-
导演: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 类型: Drama / 主演: 厄兰·约瑟夫森 苏珊·弗利特伍德 艾伦·埃德渥 古德·吉斯拉德提尔 斯文·沃尔特
评论家亚历山大(厄兰·约瑟夫森 Erland Josephson 饰)在瑞典的家中庆祝自己的五十岁生日,年幼的小儿子刚做完咽喉手术不能发声。两人在静默中种下一株树苗期待它生出绿色的枝叶,然而就在当天晚上,电台广播了一则发射核导弹的消息,第三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绝望的亚历山大向上帝祈祷不要发生战争,甚至他愿意奉献自己的一切来阻止世界末日的来临。期待世界重生的亚历山大在心力交瘁的情况下,烧毁了自己的房子。在熊熊大火中,亚历山大被救护车送进了医院。小儿子来到岸边继续为他们共同栽种的树苗浇水,一切似乎又恢复了平静。 苏联著名电影大师安德烈·塔科夫斯基生前执导的最后一部杰作《牺牲》,荣获1986年戛纳电影节天主教人道精神奖在内的四项大奖,并提名金棕榈奖最佳影片,于1988年荣获第41届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最佳外语片。
-
导演: 托尼诺·格拉 ,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 类型: Documentary / 主演: 托尼诺·格拉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意大利国宝级编剧托尼诺·乔艾拉(Tonino Guerra),迄今为止,乔艾拉共创作了超过90个剧本,其中包括影迷耳熟能详的大师作品,他与安哲罗普洛斯共同合作了6部作品,如《永恒的一天》、《尤里西斯的凝视》、《雾中风景》、《鹳鸟踟蹰》等,与安东尼奥尼合作过9部作品,如《红色沙漠》、《奇遇》、《放大》、《云上的日子》等,这份沉甸甸的合作者名单上还包括费里尼、德西卡、塔可夫斯基、托纳托雷等。 在与塔可夫斯基合作完成《乡愁》之后,共同拍摄了这部反映塔可夫斯基电影创作历程与观念的记录片,与其著作同名并互为补充,这就是《雕刻时光》。
-
导演: Marika Beiku , 亚历山大·戈登 ,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 类型: Short / 主演: 尤利·法伊特 亚历山大·戈登 瓦伦丁·维诺格拉多夫 Vadim Novikov 尤里·杜布罗温
《杀手》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塔可夫斯基作品。与同学亚历山大·戈丹以及马利卡·贝库共同导演。 1956年秋,那时他们刚进入苏维埃电影学院三年级。当年海明威的作品第一次于苏联出版,塔可夫斯基提议基于《杀手》这个充满“深层真实的悲剧故事”拍摄一个短片。学院批准了这个计划,这是学院第一次允许学生基于外国文学作品拍片。19分钟作品里,三个场景中的第一和第三个发生在酒吧,由塔可夫斯基执导,安德森房间的第二个场景由亚历山大·戈丹执导。酒吧当班乔治由戈丹扮演,塔可夫斯基则扮演吹着《鸟林摇篮曲》的第二个顾客。这个1950年代的曲调是当年听着“美国之音”的苏联知识分子熟知的,被视为自由的标志。被用于这个1920年代的故事是塔可夫斯基的主意。这个短片放映后得到导师,著名纪录片导演米哈·罗姆的赞誉。
-
导演: 克里斯·马克 / 类型: Documentary Biography / 主演: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亚历山德拉·斯图尔特 埃娃·马特斯
《安德烈·塔科夫斯基的一天》(Une journée d’André Arsenevitch,克里斯·马凯,1999年|55分钟|录像|黑白与彩色|有声)记录了苏联电影大师安德烈·塔科夫斯基(1932—1986)生命中最后的瞬间并回顾了他的电影艺术生涯。1986年冬,正在巴黎拍摄影片《牺牲》的塔科夫斯基突然得到一个消息:多年来被苏联政府扣为人质儿子来到巴黎。征得塔科夫斯基同意后,法国纪录片大师马凯立即带着摄像机赶往拍片现场,记录了这位当代电影史上别具一格的电影诗人最后的工作瞬间。一个月之后,塔科夫斯基因病卧床不起,只能躺在床上观看刚刚拍完的电影素材。本片既是对塔科夫斯基拍摄最后一部影片的工作记录,也是对他毕生艺术道路的高度总结。本片导演克里斯·马尔凯(Chris Marker)1921年生于巴黎近郊,从影之前当过新闻记者、摄影师、评论家,从影之后依然笔耕不辍。因此,他的影片兼具电影与文学两种艺术形式之长,对摄影机的运用如同自来水笔那样挥洒自如。同时,他的影片关注世界各地的政治事件,并以独特的个人化视点读解这些事件,他在1968年法国“五月风暴”之后拍摄的影片尤其如此。在将近50年的电影生涯中他拍摄过将近50部影片,如《1952年奥运会》(1952)、《北京的星期天》(1955)、《西伯利亚来信》(1958)、《海堤》(1963)、《美丽的五月》(1963)、《远离越南》(1967)、《红色天空》(1977)、《无日》(1982)、《亚历山大之墓》(1993)等等。进入21世纪,年逾八旬的马凯继续为观众带来新的作品,如《未来的记忆》(2001,与雅尼克·贝隆合作)、《栖息的猫》(2004)。(关于马凯拍摄影片《北京的星期天》的情况,参见张献民《与朗兹曼谈〈浩劫〉》,载《当代电影》杂志2004年第5期“2004北京国际纪录片展”专辑)。
-
导演: Ruben Gevorkyants / 类型: Documentary / 主演: 谢尔盖·帕拉杰诺夫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A bunch of stories, portraits and images about people of amazing destinies, including Parajanov and Tarkovsky, merging into a non-traditional and polemic image of Armenia.
-
导演: Donatella Baglivo / 类型: Documentary / 主演: Andrei Tarkovsky
Un rarissimo documentario del 1984 di Donatella Bagliv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