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标签 “VirginiaWoolf” 的结果
  • 9.0 / 2009年1月 / [英]弗吉尼亚·伍尔夫 / 翻译: 瞿世镜 / 原名: To the Lighthouse

    弗吉尼亚·伍尔夫(1882—1941),英国意识流文学的代表性作家之一。《到灯塔去》描写一次大战后拉姆齐教授一家和几个亲密朋友在苏格兰某岛屿上度假的一段生活。作者企图在这部情节非常简单的小说中探讨人生的意义和自我的本质,指出自我有可能逃脱流逝不息的时间的魔掌并不顾死亡的威胁而长存不朽。灯塔塔尖的闪光即象征拉姆齐夫人的灵魂之光。本书的意识流写作手法十分值得注意,如视角转换,两种时间,象征手法,音乐结构,借鉴绘画等。

  • 9.0 / 2014年4月 / [英] 弗吉尼亚·伍尔夫 / 翻译: 任一鸣 / 原名: Orlando

    故事始于十六世纪伊丽莎白时代,终于一九二八年伍尔夫搁笔的“现时”,历时四百年。奥兰多先是一位天真无邪的贵族美少年,因深受伊丽莎白女王宠幸而入宫廷。詹姆斯王登基后,大霜冻降临,奥兰多偶遇一位俄罗斯公主,坠入情网,结果失恋亦失宠,隐居乡间大宅。奥兰多从小迷恋文学和诗歌,莎士比亚的身影令他难以忘怀,设法与小有名气的诗人格林相识,不料又受戏弄,加之不堪忍受罗马尼亚女大公的纠缠,遂请缨出使土耳其。在君士坦丁堡的一场大火之后,奥兰多变为女子,离开官场,混迹于吉普赛人之间。再后返回英国,成为上流社会的贵妇,结识一批当时著名文人。进入维多利亚时代,为了继续写作,奥兰多只能与时代精神妥协,并嫁给了一位海船长。到故事结尾,奥兰多已是二十世纪的获奖诗人,回到那贯穿全书、象征传统的大宅,来到大橡树下,回顾她对文学和诗歌的永恒的追求。

  • 7.0 导演: 钱亚·波顿 / 类型: Drama Romance Gay/Lesbian Biography / 主演: 杰玛·阿特登 伊丽莎白·德比茨基 伊莎贝拉·罗西里尼 鲁伯特·彭利-琼斯 彼得·费迪南多

    影片背景设定在20年代的伦敦,剧情将会聚焦伍尔芙与韦斯特之间的情事:弗吉尼亚·史蒂芬1912年嫁给伦纳德·伍尔夫,接着遇见了上流社会人士兼作家薇塔·萨克维尔·韦斯特——哈罗德·尼科尔森的妻子。自1922始,她们开启了一段长达十年的恋情,并维持着性关系,互通了很多情书和日记。在她们的恋情终结之后,两人仍保持着良好的朋友关系,直到1941年伍尔芙去世。 这将是Chanya Button自2015年《Burn Burn Burn》之后执导的第二部剧情长片,艾琳·阿特金斯编写剧本,根据她出演的同名舞台剧(1993年首次在伦敦上演,1994年登陆百老汇)改编,还会基于伍尔芙和韦斯特之间的情书进行创作。伊娃·格林和安德丽亚·瑞斯波罗格此前曾接触过伍尔芙这个角色,后相继退出。导演称这是一部“新鲜刺激,充满创造力、激情与性欲”的影片。其他卡司包括伊莎贝拉·罗西里尼、鲁伯特·彭利·琼斯、彼得·费迪南多,9月爱尔兰开拍。

  • 8.6 / 2019年11月 / [英]维吉尼亚·伍尔夫 / 翻译: 于是

    文艺女神伍尔芙的魅力哲学是:聪明女性的独立方式,从拥有一间自己的房间开始——独立而自由的灵魂,才是幸福之源。做自己,比任何事都更重要。本书源自伍尔夫在剑桥大学的演讲,一经出版,风靡全球,感动千万读者,被誉为“激发女性精神觉醒的心灵之书”。 编辑推荐 ◆新增梵高、马蒂斯等 20位绘画大师40幅传世名画,图文并茂,赏心悦目。精编画家小传,轻松增长艺术知识。 ◆豆瓣高赞作家于是倾心翻译,新增4300字精彩导读,带您彻底读懂伍尔夫。 ◆特别收录103条文学、文化、艺术名人注释,新增人物小像,通俗易懂。 ◆随书附赠瓦奈萨•贝尔(伍尔夫的姐姐)绘制的木刻版画藏书票1张,插画同款明信片3款随机送。 ◆全新版式设计,裸脊锁线装帧,可180度完全展开,随翻随读,方便携带。 ◆一部激发女性精神觉醒的心灵之书。独立而自由的灵魂,才是幸福之源。做自己,比任何事都更重要。 名人推荐 “维吉尼亚•伍尔夫被认为是英国一流小说家。”——阿根廷诗人 博尔赫斯 “它刺痛我,使我流泪,不停颤抖。我被深深地打动了,以至于我想要尽可能地读得慢些,再慢些。一个段落里我会来回读个三四遍,才会推进到下一个段落。”——美国作家保罗•奥斯特 “我三四十岁,五十岁,都读过伍尔夫,六十多岁时,看懂了。”——中国当代作家 木心 “她(伍尔夫)将英语朝着光明的方向推进了一小步”。——英国作家 E.M福斯特

  • 8.6 / 2003年4月 / [英]弗吉尼亚·吴尔夫 / 翻译: 林燕 / 副标题: 吴尔夫文集

    奥兰多的故事,始于十六世纪伊丽莎白时代,终于一九二八年伍尔夫搁笔的“现时”,历时四百年。奥兰多先是一位天真无邪的贵族少年,因深受伊丽莎白女王宠幸而入宫庭。詹姆斯王登基后,大霜冻降临,奥兰多偶遇一位俄罗斯公主,坠入情网,结果是失恋亦失宠,隐居乡间大宅。奥兰多从小迷恋文学和诗歌,莎士比亚的身影令他难以忘怀,设法与小有名气的诗人格林相识,不料又受戏弄,加之不堪忍受罗马尼亚女大公的纠缠,遂请缨出使土耳其。在君士坦丁堡的一场大火之后,奥兰多变为女子,离开官场,混迹于吉普赛人之间。再后她返回英国,成为上流社会的贵妇,结识一批当时著名文人。进入维多利亚时代,为了继续写作,奥兰多只能与时代精神妥协,并嫁给了一位海船长。到故事结尾,奥兰多已是二十世纪的获奖诗人,回到那贯穿全书、象征传统的大宅,来到大橡树下,回顾她对文学和诗歌的永恒的追求。

  • 8.7 / 2009年1月 / [英国] 弗吉尼亚·伍尔夫 / 翻译: 孙梁 , 苏美 / 副标题: 伍尔夫文集

    《达洛卫夫人描写一位议员夫人一天的活动过程。全书以主人公为核心,以她的生日晚宴为枢纽,突出地塑造了两个截然不同的典型:代表上流社会和习惯势力的“大医师”布雷德肖和平民出生的史密斯。同时对当时英国社会的中、上层阶级中形形色色的人物作了入木三分的刻画。本书让读者领略到典型意识流小说的各种特色,同时告诉人们,意识流小说并非仅仅艺术技巧的创新,它们也可以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社会意义。

  • 8.0 / 2007年7月 / [英国] 弗吉尼亚·伍尔夫 / 翻译: 孙梁 , 苏美

    弗吉尼亚·伍尔夫(1882-1941),英国著名女作家,意识流小说家的代表之一。《达洛卫夫人》是她的代表作。 《达洛卫夫人》描写了一位议员夫人一天的活动过程。全书以主人公为核心,以她的生日晚宴为枢纽,突出地塑造了两个截然不同的典型:代表上流社会及习惯势力的“大医师”布雷德肖和平民出生的史密斯;同时对当时英国社会的上层阶级中形形式式的人物做了入木三分的刻画,让读者领略到典型意识流小说的各种特色,并以其“一天写尽一个女人的一生”的艺术功力,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这部作品的独特性,同时还告诉人们,意识流小说并非仅仅是艺术技巧的创新,它们也可以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社会意义。

  • 8.6 / 2009年1月 / [英]弗吉尼亚·伍尔夫 / 翻译: 唐嘉慧 / 副标题: 一条狗的传记

    弗吉尼亚·伍尔夫(1882—1941),英国意识流文学的代表性作家之一。《弗勒希——一条狗的传奇》,顾名思义,小说的主角是一条叫弗勒希的狗。但这是一条很有来头的狗,他的主人是英国文学史上的传奇女子,《葡萄牙人十四行诗》作者布朗宁夫人。弗勒希出身后不久,就由米特福德小姐送给了当时的巴雷特小姐即后来的布朗宁夫人,从相互抵触到形影不离,从遭歹徒“绑架”到跟随夫人与布朗宁先生私奔意大利,最后“寿终正寝”。作者以简洁幽默的笔法,借着给狗立传,从侧面描写了英国维多利亚时代著名女诗人伊丽莎白·巴雷特:她的性格,她与诗人布朗宁不平凡的爱情,他俩秘密结婚后私奔,在阳光国度意大利度过的愉快的婚姻生活。同时,作者还以狗的视角,反映了当时的阶级矛盾,作者的女权主义思想等,给这部小品似的作品,增添了令人回味的思想深度。

  • 9.5 / 2009年1月 / [英国] 弗吉尼亚·伍尔夫 / 翻译: 曹元勇 / 副标题: 伍尔夫文集

    《海浪》是伍尔夫创作力达到鼎盛时期的作品,出版于1931年。这部高度诗意化、抽象化、程式化的实验作品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故事,倒更像是一部由九个乐章构建而成的音乐作品:每个引子都是一篇精致的散文诗,以太阳和海浪的涨落与变迁对应生命的兴衰沉浮;跟在每段引子后面的是六个没有姓氏的、高度形式化的人物在各自相应人生阶段——从儿童时代、学生时代、青春时代、中年时代直到老年时代——的瞬间内心独白。引子与正文互相映射,为读者的感官开辟前所未有的、细致入微的通道,最大限度地接近生命、时间、意识以及感觉的实质。这是一部在现代文学和殿堂中占据重要地位的作品,时至今日,仍以其精美绝伦的文本结构和诗意盎然的笔调激荡着我们的灵魂。

  • 9.6 / 1989年 / Virginia Woolf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1929, A Room of One s Own eloquently states Woolf s conviction that in order to create works of genius, women must be freed from financial obligations and social restrictions.

  • 9.0 / 2003年4月 / 弗吉尼亚·吴尔夫 / 翻译: 贾辉丰 / 副标题: 本涅特先生和布朗太太及其他

    《一间自己的房间:本涅特先生和布朗太太及其他》是基于两篇讲稿。一九二八年十月二十日和二十六日,吴尔夫自伦敦两次来剑桥大学,分别在纽纳姆女子学院手戈廷女子学院,就女性与小说一题发表演讲。此后,一九二九年三月,她将两次演讲合为一文,以《女性与小说》为题,发表在美国杂志《论坛》上。而此时,她的小说《奥兰多》出版,为自己造成了一座小楼,并在这里,将《女性与小说》大加修改和扩充,写出了《房间》一书。

  • 9.1 / 2004年9月 / Virginia Woolf

    Throughout history, some books have changed the world. They have transformed the way we see ourselves and each other. They have inspired debate, dissent, war and revolution. They have enlightened, outraged, provoked and comforted. They have enriched lives and destroyed them. Now Penguin brings you the works of the great thinkers, pioneers, radicals and visionaries whose ideas shook civilization, and helped make us who we are.

  • 6.2 导演: 玛琳·格里斯 / 类型: Drama Romance / 主演: 瓦妮莎·雷德格雷夫 娜塔莎·麦克艾霍恩

    议员瑞查得(约翰·斯坦丁 John Standing 饰)和妻子克罗丽萨(瓦妮莎·雷德格瑞夫 Vanessa Redgrave 饰)结婚已经三十余年了,彼此之间感情十分稳定。克罗丽萨正在准备一场盛大而奢华的宴会,这样的“工作”她已经进行了无数次,自然将一切打点得井井有条。 一位名为彼得(艾伦·考克斯 Alan Cox 饰)不速之客的出现让克罗丽萨的思绪回到了从前,彼时,她是风华正茂的少女,遇见了同样年轻英俊的彼得,两人情投意合,在一起度过了一段难忘的快乐时光。然而,瑞查得的出现却彻底改变了这一对佳偶的命运,最终,克罗丽萨选择了瑞查得,失望的彼得远走他乡。如今,彼得再度回到了克罗丽萨的身边,克罗丽萨发现,一种久违的激情和火热在胸中来回攒动。

  • 7.3 导演: 西蒙·凯瑟 / 类型: Drama Biography / 主演: 菲比·福克斯 莉迪亚·伦纳德 詹姆斯·诺顿 萨姆·霍尔 本·劳埃德-休斯 埃德蒙德·金斯利 艾德·伯奇 杰克·达文波特

    讲述了布卢姆茨伯里派(Bloomsbury Group)40多年间的故事。其成员如Virginia Woolf, Vanessa Bell, Edward Morgan Forster等、他们的复杂关系、激荡的内心世界、对自由和理想的不舍追求,以及这些对他们的作品的影响,都会在剧中被精彩呈现。

  • 8.6 / 2000年5月 / Virginia Woolf

    On a June morning in 1923, Clarissa Dalloway is preparing for a party and remembering her past. Elsewhere in London, Septimus Smith is suffering from shell-shock and on the brink of madness. Their days interweave and their lives converge as the party reaches its glittering climax. Here, Virginia Woolf perfected the interior monologue and the novel's lyricism and accessibility have made it one of her most popular works.

  • 8.9 / 2009年1月 / [英国] 弗吉尼亚·伍尔夫 / 翻译: 瞿世镜

    弗吉尼亚·伍尔夫不仅是意识流小说的代表性作家,她在小说理论研究上也颇有建树。本书收集了她的十多篇论文,分别论述作者对奥斯丁,爱略特,康拉德,哈代,劳伦斯,福斯特等人作品的看法。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一些文学论点,如时代变迁论,人物中心论,主观真实论,突破传统框子论等,以及她的批评方式,如印象式,透视式,开放式等。尤其是在《一间自己的房间》中,作者以幽默讥讽的笔墨,抨击了当时男性作家对女性作家的性别歧视,被认为是一篇文学界的女权宣言。

  • 9.4 / 1990年9月 / Virginia Woolf

    Virginia Woolf's Mrs. Dalloway, published in 1925, was a bestseller both in Britain and the United States despite its departure from typical novelistic style. Mrs. Dalloway and Woolf's subsequent book, To the Lighthouse, have generated the most critical attention and are the most widely studied of Woolf's novels. The action of Mrs. Dalloway takes place during a single day in June 1923 in London, England. This unusual organizational strategy creates a special problem for the novelist: how to craft characters deep enough to be realistic while treating only one day in their lives. Woolf solved this problem with what she called a "tunneling" technique, referring to the way her characters remember their pasts. In experiencing these characters' recollections, readers derive for themselves a sense of background and history to characters that, otherwise, a narrator would have had to provide. In a sense, Mrs. Dalloway is a novel without a plot. Instead of creating major situations between characters to push the story forward, Woolf moved her narrative by following the passing hours of a day. The book is composed of movements from one character to another, or of movements from the internal thoughts of one character to the internal thoughts of another. Mrs. Dalloway has been called a flâneur novel, which means it depicts people walking about a city. (Flâneur is the French word for a person who enjoys walking around a city often with no other purpose than to see the sights.) The book, as is typical of the Flâneur novel, makes the city, its parks, and its streets as interesting as the characters who inhabit them. Clarissa Dalloway's party, which is the culminating event of the book, ties the narrative together by gathering the group of friends Clarissa thinks about throughout her day. It also concludes the secondary story of the book, the story of Septimus Warren Smith, by having Dr. Bradshaw arrive at the party and mention that one of his patients committed suicide that day. The book's major competing themes are isolation and community, or the possibilities and limits of communicativeness, as evidenced by Clarissa's abiding sense of being alone and by her social skills, which bring people together at her parties.

  • 9.2 / 1989年 / Virginia Woolf

    Subject of this extraordinary novel is the daily life of an English family in the Hebrides. "Radiant as To the Lighthouse] is in its beauty, there could never be a mistake about it: here is a novel to the last degree severe and uncompromising. I think that beyond being about the very nature of reality, it is itself a vision of reality."-Eudora Welty, from her Introduction.

  • 暂无评分
    / 1996年9月 / Virginia Woolf

    In A Room of One's Own, Virginia Woolf imagines that Shakespeare had a sister: a sister equal to Shakespeare in talent, equal in genius, but whose legacy is radically different.This imaginary woman never writes a word and dies by her own hand, her genius unexpressed. But if only she had found the means to create, urges Woolf, she would have reached the same heights as her immortal sibling. In this classic essay,Virginia Woolf takes on the establishment, using her gift of language to dissect the world around her and give a voice to those who have none. Her message is simple: A woman must have a fixed income and a room of her own in order to have the freedom to create.

  • 暂无评分
    / 2003年4月 / 弗吉尼亚·吴尔夫 / 翻译: 黄宜思 / 副标题: 吴尔夫文集 / 原名: The Voyage Out

    《吴尔夫文集:远航》这部作品,从构思到最后出版,前后经历了近九年的时间,并且几经易稿,终于一九一五年三月的英国首次发表,当时就获得了很好的反响。当年四月的《观察家报》发表文章对吴尔夫表示祝贺,并对这部小说作了如下评价:“……书中所表现出的那种幽默、讽刺,以及间或辛辣的笔触,其中的创作天赋,令人刮目相看……”《吴尔夫文集:远航》是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吴尔夫发表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这是她的一部以“较传统的风格”写成的小说,也是她的重要作品之一。故事开始于伦敦街头。步入中年的安布罗斯夫妇前往搭乘一艘开往南美洲的航船“欧佛洛绪涅”号。船主是这对夫妇的亲戚。进而作者开始了对船上情况的描写。船主的女儿雷切尔•温雷克早年丧母,是一个单纯、不谙世故的姑娘,她自我封闭,已经成年后(小说开始时她已二十四岁)还对社会、政治、两性关系、爱情、婚姻等一无所知。对于雷切尔的无知,刚上船来的她的舅母海伦•安布罗斯开始很看不惯。作者在把雷切尔这个人物形象推进社会做了种种铺垫之后,插入了达洛维夫妇上船一段小插曲。达洛维夫人是一个上流社会保守妇女的典型代表。她人生的惟一目的似乎就是不停地忙碌于为家庭中的男性服务。从书中提到的一些对社会、政治等问题(例如妇女选举权的问题)的争论上,也可以看出她所持的满足现状和顺从的态度。相比之下,海伦•安布罗斯就显得更有个性和自己的主张。海伦希望雷切尔的单调的生活有所改变。于是,在征得船主同意后,他们夫妇带着雷切尔来到南美一个有不少英国人聚集的度假区。

没有想要的结果?

如果在 豆瓣 / Goodreads / 谷歌图书 / IMDB / The Movie Database / Bandcamp / Spotify / IGDB / Steam / Bangumi / RSS / Discogs 找到了条目,可以在搜索栏中输入完整链接提交。

当然也可以手工创建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