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标签 “literature” 的结果
挪威的森林 [书] 豆瓣 Goodreads
ノルウェイの森
这是一部动人心弦的、平缓舒雅的、略带感伤的恋爱小说。小说主人公渡边以第一人称展开他同两个女孩间的爱情纠葛。渡边的第一个恋人直子原是他高中要好同学木月的女友,后来木月自杀了。一年后渡边同直子不期而遇并开始交往。此时的直子已变得娴静腼腆,美丽晶莹的眸子里不时掠过一丝难以捕捉的阴翳。两人只是日复一日地在落叶飘零的东京街头漫无目标地或前或后或并肩行走不止。直子20岁生日的晚上两人发生了性关系,不料第二天直子便不知去向。几个月后直子来信说她住进一家远在深山里的精神疗养院。渡边前去探望时发现直子开始带有成熟女性的丰腴与娇美。晚间两人虽同处一室,但渡边约束了自己,分手前表示永远等待直子。返校不久,由于一次偶然相遇,渡边开始与低年级的绿子交往。绿子同内向的直子截然相反,“简直就像迎着春天的晨光蹦跳到世界上来的一头小鹿”。这期间,渡边内心十分苦闷彷徨。一方面念念不忘直子缠绵的病情与柔情,一方面又难以抗拒绿子大胆的表白和迷人的活力。不久传来直子自杀的噩耗,渡边失魂魄地四处徒步旅行。最后,在直子同房病友玲子的鼓励下,开始摸索此后的人生。
树上的男爵 [书] Goodreads 豆瓣
The Baron in the Trees
在大陆,王小波、苏童、阿城、止庵是他的忠实粉丝
在台湾,朱天文,唐诺是卡尔维诺不余遗力的传播者
在香港,梁文道说他一直在准备谈卡尔维诺,可是一直没准备好
权威版本,全面修订2006年单行本译本,并增补卡尔维诺各作品自序、后记、注释等重要资料
知名设计师全新装帧,精装双封设计,书脊烫金,封面采用原创线条图,赋予每部作品文学个性
卡尔维诺 “我们的祖先”三部曲之一。“我们的祖先”三部曲包括:《不存在的骑士》《分成两半的子爵》《树上的男爵》,这三个故事代表通向自由的三个阶段,关于人如何实现自我的经验:在《不存在的骑士》中争取生存,在《分成两半的子爵》中追求不受社会摧残的完整人生,在《树上的男爵》中有一条通向完整的道路——这是通过对个人的自我抉择矢志不移的努力而达到的非个人主义的完整。
一次倔强的反抗,让科希莫从十二岁起就决定永不下树。从此,他一生都生活在树上,却将生命更紧密地与大地相连。是不是真的只有先与人疏离,才能最终与他们在一起?
[书] 豆瓣 Goodreads
大雨无边无际,召唤南洋胶林深处的情感与记忆
台湾时报文学奖、联合报文学奖得主黄锦树获奖作品
...................
※编辑推荐※
☆《雨》是2017年台北国际书展大奖及金鼎奖文学图书奖得奖作品,同时也是 2018年首届北京大学王默人-周安仪世界华文文学奖获奖作品,收录了第四届郁达夫小说奖短篇小说得奖作品《归来》。作者黄锦树是马来西亚华文重量级作家,曾获台湾重要文学奖 — —时报文学奖、联合报文学奖。《雨》是黄锦树作品首次以原貌引进大陆。
☆ 不管在创作领域还是研究领域,黄锦树在当代马华文学(马来西亚华文文学)的代表性都毋庸置疑。梁文道曾说:“马来西亚的作家的一种特质,这个特质就在语言文字的经营上格外用心。坦白讲甚至在今天的中国大陆,我们所谓的中州正韵的原生地,同代的许多的小说家都不一定有他们那么地圆熟,那么地精巧。”
☆ 黄锦树以创作、立论对抗历史的遗忘,寻觅马华文学的出路。他的创作参照在故乡的生活经验,承接以往几近于失传的“异史”,经营一个幻魅的历史叙事学,以文学的方式使人重新省视过去,扣问未来该何去何从。
☆ 本书笔调魔幻,刻划细致,读着让人迷失在潮湿溽热的南洋雨林深处中,同那个小家庭一起畏怖惊惧,一起轮回转生。
...................
※内容简介※
离开故土下南洋的一个小家庭,栖身并扎根于马来半岛胶林间,四周环伺着凶猛的野兽、怀有异心的外人及徘徊不散的亡灵。伴随着家庭成员突如其来的失踪、离奇的死亡,缓慢而抑郁的步调积累到了某一天,迸发出爆裂性的奇诡突变,暴雨带来的洪水有时通向彼岸,从死神的指掌间他们脱离了现世,旋即变为异物投向下个轮回,不断循环往复。
...................
※名人推荐※
胶林小镇总是他构思的始原场景。潮湿凝腻的氛围,简陋质朴的市井人物,阴鸷凄迷,而且时泛凶机。黄锦树是忧郁的,但他“非写不可”。就像沈从文诉说他的湘西故事……但黄锦树不是沈从文。沈从文面对天地不仁,却能经营一种抒情视野……黄锦树的作品有杀气。不论讽刺白描或乡愁小品,你都感觉字里行间溅着血光。……这倒令我们想起了鲁迅的风格。“我以我血荐轩辕”,写作是拼命的事业,闲人最好莫近。我们的文坛假情假意惯了,突然来了个拼命三郎,当然求之不得。
——文学评论者 王德威
自卡夫卡以来的现代小说,从精神到样貌,总是跋涉。现在读了锦树的小说,竟是迅速之诗。可说来辛酸,能够迅速,正是因为马华文学的文化资产欠缺,甚或没有。……他本属学界,那几本核量级的文论(我读了不止一次《文与魂与体/论现代中国性》),即使没读过,方圆内也感受得到辐射能。才华有余,他写着小说,故而比他的任何一位马华同行都洞察着这个没有,并戮力善用之,那成为他的“变形记”体。
——台湾作家 朱天文
非常厉害,非常美的一组短篇小说。……这本小说集里对读者熟悉的雨林,文字上更精致,画面的显影解析更历历如绘,故事里的人物因为不是为一个之后要发动的魔术或叙事的妖怪吞噬而存在,故而更在故事里五官清晰,置身的场景愈栩栩如生。
——台湾作家 骆以军
了不起的盖茨比 [书] 豆瓣
The Great Gatsby
盖茨比为了久久地抱着的一个梦而付出了很高的代价。他死后,尼克发觉是汤姆暗中挑拨威尔逊去杀死盖茨比。他感到东部鬼影幢幢,世态炎凉,便决定回中西部老家去。这是一个简单的故事,却有着极悲凉的人生况味。
东京奇谭集 [书] 豆瓣
東京奇譚集
《东京奇谭集》收有五部短篇小说,分别为《偶然的旅人》、《哈纳莱伊湾》、《在可能找见的地方,无论哪里》、《天天移动的肾脏石块》和《品川猴》。五篇奇谭中最奇的是最后一篇《品川猴》。一个叫安藤瑞纪的年轻女子得了一种“忘名症”,每星期有一两次想不起自己的名字,几经周折,查明“忘名症”起因于一只猴……虽说是“奇谭”,但村上春树在小说中讨论的仍然是形而上的人生问题。
谭通谈,奇谭即奇谈、奇闻之意。众所周知,村上小说的篇名大多声东击西,避实就虚,而这部短篇集却表里如一,果然是发生在东京的奇谭。小说通过偶然性突出了人生命运的神秘感。
在这部短篇集里,村上春树一如既往,依然在不动声色地拆除着现实与非现实或此岸世界与彼岸世界之间的篱笆,依然像鹰一样在潜意识王国上空盘旋着,寻找更深更暗的底层,依然力图从庸常的世俗生活中剥离出灵魂信息和人性机微。
国境以南 太阳以西 [书] 豆瓣
37岁的男主人公,在东京市区拥有两家兴旺的酒吧,还有娇美的妻子,可爱的女儿,他是一位真正的成功人士。但是,他的内心还是感到饥饿干渴,事业和家庭都填补不了,而让他那缺憾的部分充盈起来的,是他小学时的女友岛本。岛本不愿吐露自己的经历、身份、只希望他就这样接受眼前的自己,只把她当成小学时那个爱古典乐的女孩。然而,就在他接受了这不可能接受的条件时,两人却在箱根别墅度过了销魂的一夜。翌晨,她一去杳然、再无踪迹可寻了。
白夜 [书] 豆瓣
Белые ночи
《白夜》是作家四十年代文学创作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部具有浓厚抒情气息的中篇。小说描写天真无邪的姑娘娜斯简卡爱上一个年轻的房客,两人约定一年后在彼得堡的一座桥上相会,但届时房客没露面,姑娘虽然有点失望,但信心依旧。主人公“幻想家”——彼得堡的一名穷知识分子被姑娘的深情深深打动,便安慰她并接连四个晚上陪伴她在河边等候。最后房客终于出现,“幻想家”就压下刚刚升起的对娜斯坚卡的爱慕之情,为他们祝福。
西西弗神话 [书] 豆瓣 Goodreads
加缪作品 Le Mythe de Sisyphe
阿尔贝•加缪(1913—1960)是法国声名卓著的小说家、散文家和剧作家,“存在主义”文学的大师。1957年因“热情而冷静地阐明了当代向人类良知提出的种种问题”而获诺贝尔文学奖,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诺奖获奖作家之一。
加缪在他的小说、戏剧、随笔和论著中深刻地揭示出人在异己的世界中的孤独、个人与自身的日益异化,以及罪恶和死亡的不可避免,但他在揭示出世界的荒诞的同时却并不绝望和颓丧,他主张要在荒诞中奋起反抗,在绝望中坚持真理和正义,他为世人指出了一条基督教和马克思主义以外的自由人道主义道路。他直面惨淡人生的勇气,他“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大无畏精神使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仅在法国,而且在欧洲并最终在全世界成为他那一代人的代言人和下一代人的精神导师。
人生 [书] 豆瓣
《人生》是路遥的一部中篇小说,发表于1982年,它以改革时期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为时空背景,叙述了高中毕业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离开土地,再回到土地这样人生的变化过程。高加林同农村姑娘刘巧珍、城市姑娘黄亚萍之间的感情纠葛构成了故事发展的矛盾,也正是体现那种艰难选择的悲剧。
围城 [书] 豆瓣
人生是围城,婚姻是围城,冲进去了,就被生存的种种烦愁包围。《围城》是钱钟书撰写的一部“新《儒林外史》”。钱钟书以他洒脱幽默的文笔,描写了一群知识分子的生活百态。
克莱登大学哲学博士方鸿渐留学回国了。他是个没有用的人,在欧洲四年,转了三个学校,改了几回专业,生活散漫,学无所成。因为父亲和老丈人都伸手向他要学位证书,没有办法、只好从爱尔兰骗子手中买了这么个子虚乌有大学的假博士学位。他绝不愿意做这事,可是为了尽晚辈的孝心,搞份假文凭也是心安理得,只要今后自己决不以此招摇撞骗、他没有想到。老丈人已经将他的博士照片和游学履历大肆渲染地登在报刊上了,方鸿渐一下船,来到这个阔别4年又毫无变化的故土,便先见到这份报纸,不由得面红耳赤,十分难堪。
未婚妻和方鸿渐从未见过面,就撒手人寰。他蒙岳父大人资助得以负笈欧洲,所以回国后,先看望了岳父岳母,这才回到家乡见爹娘。他刚进家门,小报记者便闻风而至,摄下了方博士西服革履的仪态,使他成了县里大名鼎鼎的人物,提亲者更是踏破门槛。方鸿渐不喜欢这些土里土气又打扮时髦的女孩们,爱情在他心中仍一是一片空白的领域。春暖花开的时候,方鸿渐拜访了和自己一起留学归来的女博士苏文纨。在苏文纨家,他结识了苏的表妹唐晓芙。她是个天真、直爽的大学生。方鸿渐对唐晓芙一见倾心,堕入了情网,可是苏文纨喜欢方鸿渐。方鸿渐不喜欢苏文纨的做作,但是他总不能狠下心来拒绝,怕伤害了苏小姐……
巴黎评论·女性作家访谈 [书] 豆瓣 Goodreads
Women at Work: Interviews from The Paris Review
《女性作家访谈》是《巴黎评论》编辑部自二〇一七年起推出的特辑,迄今为止已出版两辑。此次推出的《巴黎评论•女性作家访谈》篇目上有所调整,收录了十六位女性作家的访谈:玛格丽特•尤瑟纳尔、伊萨克•迪内森、希拉里•曼特尔、埃莱娜•费兰特、西蒙娜•德•波伏瓦、珍妮特•温特森、伊丽莎白•毕肖普、玛丽莲•罗宾逊、简•莫里斯、多萝西•帕克、琼•狄迪恩、格蕾丝•佩雷、娜塔莉•萨洛特、尤多拉•韦尔蒂、安•比蒂、洛丽•摩尔。
作为《巴黎评论》出版史上第一个女性作家访谈特辑,本书的十六篇访谈也可以看作“对话中的散文”,既是极具水准的对写作技术的探讨,又涵盖了女性作家生活中那些细微却折射性格的细节:她何时确立写作的志向?她的文学启蒙是什么?在写作不同的写作阶段,她遇到的具体阻碍是什么?她如何面对外部否定和自我怀疑?她的同道人或格格不入的对手又是谁?她和女性主义思潮的关系如何?……
怪诞故事集 [书] 豆瓣 Goodreads
Opowiadania bizarne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奥尔加·托卡尔丘克最新小说集
◎从波兰语直接翻译
◎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2019年授予);尼刻奖、布克国际奖等多项大奖获得者
◎森林里的绿孩子、母亲过世后留下的罐头、接受变形手术的姐姐、修道院里的木乃伊、一颗来自中国南方的心脏……
◎十个怪诞、疯狂、恐怖和幽默的故事 | 捕捉人类生命的神秘侧影 | 勾勒未来世界的无限可能
————————————
《怪诞故事集》是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2019年授予)——奥尔加·托卡尔丘克最新的小说 集。小说集由十个故事组成:森林里的绿孩子、母亲过世后留下的形形色色的罐头、意外卷入一场死亡案件的教授、“我”去探望做了变形手术的姐姐、修道院里的神秘木乃伊、每年都会在死亡后复活的莫诺迪克斯……每个故事都发生在不同的时空中,从现代的瑞士,到三百多年前的波兰;从中国的寺庙,到想象中的未来。每个故事都诡异且荒谬,你很难猜到下一页将会发生什么,但在怪诞之下又似乎潜藏着人类生活的蛛丝马迹。
小说集融合了民间传说、童话、科幻、宗教故事等元素来观照波兰历史与人的生活。该小说集出版一年之后,托卡尔丘克即摘得诺贝尔文学奖桂冠。本书同时收入托卡尔丘克在瑞典学院领受诺贝尔文学奖的演讲《温柔的讲述者》及诺奖授奖词。
————————————
“她的叙事富于百科全书式的激情和想象力,呈现了一种跨越边界的生命形式”
——诺贝尔文学奖授奖理由
“她运用观照现实的新方法,糅合精深的写实与瞬间的虚幻,观察入微又纵情于神话,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最具独创性的散文作家之一。她是位速写大师,捕捉那些在逃避日常生活的人。她写他人所不能写:‘世间那痛彻人心的陌生感。’……她的文风——激荡且富有思想——流溢于其大约十五部的作品中。”
——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辞
恶心 [书] 豆瓣
La nausée
萨特在书中设定主人公得了一种病症,并指出这种病症是每个人都可能得的,因此罗根了有时处在不适状态中而犯“恶心”,我们也可能犯“恶心”。罗根丁在搏斗,他企图摆脱他的真实存在,与过去的一个或某些艺术品、甚至一段爵士音乐(some of these days 这段时光的一瞬)来认同,去达到某种自由。这就是萨特在此书中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存在与自由”。
夜空总有最大密度的蓝色 [书] 豆瓣
夜空はいつでも最高密度の青色だ
☆震惊日本文坛、演艺圈的神秘诗人,日本现象级畅销诗集登陆!
☆《编舟记》导演石井裕也操刀同名电影,获《电影旬报》2017年年度十佳第一名。
☆日本国民诗人谷川俊太郎绝赞;池松壮亮、二阶堂富美、吉冈里帆等当红演员力推。
☆在都市生活的人被都市同化着,逐渐变得冷漠、孤独、缺爱,却不自知。作者关注着这些都市人,用极具个人化的表达风格,呐喊、嘶吼着告诉他们:“你要幸福!”来激起生命的原动力,让他们渐渐停滞的热血重新涌动。每首短诗充满韵律,字里行间充斥尖锐冷峻,却又不失阳光、爽利。既直指虚伪,又称颂温柔。
-----------------------
《夜空总有最大密度的蓝色》为最果夕日的代表作诗集。全书收录“蓝色的诗”“早晨”“行星的诗”“首都高速公路的诗”“月亮表面的诗”“兔子移民”等43首。她的诗,关注底层人物,关注生命之原动力与涌动的热血。她不害怕孤独,关注孤独的人群,呐喊着、怒吼着:“你要幸福!”她的写作关注人心、关注爱与无能、关注生命的希望,带来勇气与爱。
------------------------
这本诗集,纤细地,针刺入骨般地,渗入我的身体。狠狠刺痛我,却又带着别样的温柔。这些诗句,静静地,躺在这本小册子里。
——角田光代(《第八日的蝉》《空中庭园》作者)
我自己感觉,最果夕日简直就像当初刚崛起的谷川俊太郎。诗句带着些许阴暗的同时,整体感觉是积极向上的。它有种朝气,让人卸下肩上重担,“尽管世间疾苦,但我还是努力看看吧”。
——日本读者ICHIRO
那些埋藏在心底一辈子也说不出口的,仅凭“孤独”“寂寞”这类贫瘠的词汇无法很好表达的情感,像是对异性的那种焦躁复杂的情绪——最果夕日用最简洁直白的语言、跳跃的节奏,完全给表达出来了,真厉害!我最喜欢首篇《蓝色的诗》,禁不住反复诵读。寂静的夜,读最果夕日,让身体沉浸在她语言的世界里,绝赞!
——日本读者Nozomi
最果夕日写的诗有种可爱cute的感觉。用自己自然的样子在空虚的现代社会中生活。保持自己丰盈的情感,批判社会非正义的一面,并顽强地生存下去。她特别新!也正因如此,或许可通过她的诗句窥探现代社会的侧面。短诗文学是从与谢野晶子和石川啄木开始流传下来的。最果夕日的这股少女般的自由感非常清新。
——日本读者hiroll
白夜 [书] 豆瓣 Goodreads
《白夜》系19世纪俄国大文豪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中篇小说集,选收名篇《穷人》、《白夜》、《赌徒》。《白夜》描写天真无邪的姑娘娜斯简卡爱上一个年轻的房客,两人约定一年后在彼得堡的一座桥上相会,但届时房客没露面。主人公“幻想家”被姑娘的深情深深打动,接连四个晚上陪伴她在河边等候,直到房客出现。
缮写室 [书] 豆瓣
★ 缮写室是欧洲中世纪制作书籍的地方,但《缮写室》不是一本关于中古手抄本或者它们的缮写员的书,而是中世纪文学博士、诗人包慧怡的一本私人文学地理,一本记录在其成长过程中影响甚远的作家及其作品的阅读笔记。对于莎士比亚、刘易斯 • 卡罗尔、王尔德、“珍珠”诗人、安吉拉 · 卡特、 甚至米开朗琪罗的珍视与读解,不仅呈现出作为手艺人论手艺的精妙细腻,更表现出以写作这门手艺为自己在这流离溃散的世界筑造真正之家的努力。这本书阅读的终结,也将带来另一本以至更多本书的开始。
◎ “国内年轻一代的英国文学学者群中,慧怡秀出班行。她本有诗人的敏锐和笔触,近年来对于西欧中世纪文化的深入学习和训练,又给了她一双画家的眼睛。在这图文并茂的二十来篇小品里,她以从容不迫的步伐,游走于诗歌、小说、批评、绘画,以至地图和电视剧之间,为真心喜爱文学和艺术的读者摆下了一场色香味俱全的盛宴。”
——叶扬(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比较文学教授)
◎ “慧怡这本书绚烂夺目,流畅可亲;它是一管伪通俗学术万花筒:我偷窥了作者在缮写室里私密的异时空变装戏。如果你有西学品味,如果你够慧黠,你也看得见。”
——卢丽安(复旦大学外文学院副院长,英文系教授)
◎ “在中世纪以来漫长的书写传统,和一间小小的书房之间,你得以理解一位作家的历程。”
——许知远(作家,单向空间联合创始人)
◎ “读慧怡的书,疑为多宝道人女身入世,文字布施,渡人渡己,幻妙万方,观者神迷。”
——范晔(北京大学西葡语系副教授)
迷楼 [书] 豆瓣
本书是刘以鬯先生的小说精选集,收入了 3 题中篇、15 题短篇和 12 题微型。作品展示的时间背景,倘着眼于执笔,则跨越了将近一个甲子(1942—2000年),自 40 年代始,每个 10 年,都结有硕果;倘着眼于想象,则贯穿现当、观照古今。而涵盖的空间背景,则包括了中国大陆及港澳地区,也有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甚或某些乌有之乡。你若有心驰骋其间,咀嚼之余,比较归纳之后,想来必会看出这位香港现代杰出作家之一,在创作上的重要特点。
白夜 [书] 豆瓣
全彩插图版
🎆陀思妥耶夫斯基最为人称道的中篇,因罕见的明亮、浪漫、诗意而独立于世
🎆全文四色印刷,独家收录西班牙插画师21幅全彩插图
🎆“普希金奖章”获得者、资深翻译家、诗人谷羽倾情献译
🎆电影大师维斯康蒂、布列松等争相改编的原著小说
🎆附陀思妥耶夫斯基年表,捕捉蕴藏在他痛苦心灵中 那深厚的温柔
---------------------------------------------------------------------------------------------------------------------------------
【内容简介】
圣彼得堡的夏夜,明亮如昼。孤独的年轻人无所事事,在河边邂逅了让他一见倾心的少女。他们相约在河堤散步、聊天,慢慢讲出了彼此的心事。年轻人陷入不可思议的狂恋,少女却为另一个人守着约。这四个夜晚,他们的心绪百转千回,像彼得堡的天色一样迷离。就在少女终于卸下心防,决意与幻想家携手同行的那一刻,她等待了一年的那个男人出现了……
---------------------------------------------------------------------------------------------------------------------------------
【编辑推荐】
如果你还没有勇气拿起陀思妥耶夫斯基,不妨从《白夜》开始,温柔地跌入陀坑。它只有6万字,轻盈、明亮。写《白夜》时的陀思妥耶夫斯基27岁,他笔下的年轻人和我们一样,孤独却又社恐,梦想爱一个人但行动力极差……
如果你也曾经被陀思妥耶夫斯基动辄几十万字的大部头劝退,不妨来读读《白夜》。它只用6万字,道尽人心的秘密和感情交错的规律。让主人公感觉耗尽了一生的幻梦,实际只持续了4个夜晚。高速运转的对话被塞进一个核桃壳里,人物心理以极其细致的脉络展开,感情以近乎狂热的状态爆破。每一夜从开始到结束,我们都会跟着男女主人公一起跌宕起伏、心神难安……人性的纯粹、善变、无私、残酷,在这个精巧的爱情故事中展露无疑。
---------------------------------------------------------------------------------------------------------------------------------
【作家们说】
1. 陀思妥耶夫斯基将永远是所有小说家中最伟大的一位。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纪德
2.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对人性中爱的承认。
——“垮掉的一代”代表人物 杰克·凯鲁亚克
3. 我们不由自主地被吸了进去,旋转,盲目,窒息,但同时有一种晕眩的狂喜。除莎士比亚之外,没有比这更激动人心的作品。
——现代主义文学先锋 弗吉尼亚·伍尔芙
4.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人物由于自己本性的种种冲突而发生的震颤,往往在他们的爱情得到回报的那个瞬间最为猛烈。
——传记之王 茨威格
酒徒 [书] 豆瓣 Goodreads
《酒徒》被评论界誉为“中国首部意识流长篇小说”。《酒徒》并不是通篇都以主人公的意识作为基本题材的,作者刘以鬯还让他在一个外部世界和外部冲突中活动,具有一定的情节性。故事的外部结构以主人公的醉与醒,醒与醉;从现实到梦幻,再从梦幻到现实的一种循环形式进行。小说从里到外全面展示了主人公对社会、对人类、对人生,甚至是对自己的绝望,他虽不满一切,但无力抗争,只能以醉酒逃避和麻醉自己对真相的了解,对现实世界的意识,但醉后总有醒时,要完全做到这一点,就只有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