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想读 一定很精彩”
存在主义咖啡馆 [图书] Goodreads 豆瓣
At the Existentialist Café:Freedom,Being,and Apricot Cocktails
8.6 (177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莎拉·贝克韦尔 译者: 沈敏一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7 - 12
巴黎,1933年……
三位朋友正坐在蒙帕纳斯大道上的煤气灯酒吧里喝着杏子鸡尾酒。其中一个叫雷蒙·阿隆的年轻哲学家,正在向同为哲学家的让-保罗·萨特和西蒙娜·德·波伏娃盛赞一种他在德国发现的新鲜哲学——现象学。“你看,”他说,“如果你是一个现象学家,你可以谈论这杯鸡尾酒,然后从中研究出哲学来!”
就这样,20世纪影响最广泛也最深远的哲学运动发端了。受到启发的萨特,将现象学与他那种法式的人文主义情感结合在一起,创立了一门全新的哲学思想——现代存在主义。
在本书中,英国著名作家莎拉·贝克韦尔将历史、传记与哲学结合在一起,以史诗般恢弘的视角,激情地讲述了一个充满了斗争、爱情、反抗与背叛的存在主义故事,深入探讨了在今天这个纷争不断、技术驱动的世界里,当我们每个人再次面对有关绝对自由、全球责任与人类真实性的问题时,曾经也受过它们困扰的存在主义者能告诉我们什么。
恋情的终结 [图书] 豆瓣
The End of the Affair
8.4 (131 个评分) 作者: 格雷厄姆·格林 译者: 柯平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7 - 4
二战期间的英国伦敦,作家莫里斯爱上公务员亨利的妻子萨拉。一次意外事件导致萨拉不辞而别, 莫里斯在恨和嫉妒中度过了两年。两年后 ,他们再次相遇,当初那段感情中炙热的 爱、恨、猜疑、嫉妒、信仰,再度折磨着莫里斯。这段恋情最终如莫里斯所言:变成了一桩有开始也有结束的风流韵事。莫里斯记述了爱情开始的时刻,以及最后的时刻。这本书里有狂热的爱、狂热的恨、狂热的猜疑、狂热的嫉妒、狂热的信仰,有爱情中所有狂热的情感。
外婆的道歉信 [图书]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Min mormor hälsar och säger förlåt
7.8 (112 个评分) 作者: [瑞典] 弗雷德里克·巴克曼 译者: 孟汇一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7 - 5
2016年瑞典年度作家 美国亚马逊作家排名No.1
版权售出40国 遍布欧美几乎每家书店
上市10个月 全球总销量突破150万册
出版后持续霸占《纽约时报》畅销榜50周至今
内容:
七岁的爱莎有个古怪又疯狂的外婆,会埋伏在雪堆里吓唬邻居,半夜从医院溜出来带着爱莎翻进动物园,在阳台上用彩弹枪射击推销员,基本上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个四处惹麻烦的外婆却是爱莎唯一的朋友,也是她心中的超级英雄。不管什么情况下,外婆都会站在爱莎这一边,为了她去跟全世界拼命。
就算是超级英雄,也有失去超能力的一天。外婆不幸得了癌症去世,留给爱莎一项艰巨的任务——将外婆的道歉信送给她得罪过的九个邻居。收信人包括一只爱吃糖果的大狗,一个总在不停洗手的怪物,一个管东管西的烦人精和一个酗酒的心理医生。这一趟送信之旅让爱莎渐渐发现:外婆和邻居们的故事,比她听过的所有童话都更加精彩。
这是一个关于爱、原谅和守护的故事,在合上书之后很久都难以忘记。
媒体评论:
在你准备读《外婆的道歉信》前,请准备好纸巾,并且准备好笑到肚子痛。如果今年错过这本书,你一定无法原谅自己。——《商业内幕》,2015最佳图书
巴克曼超级会讲故事,这些故事充满幻想又真实感人。——《圣路易斯邮报》
充满希望、谅解,宽容对待每个人的不同之处。合上书本,爱莎的故事将会永远与你伴随。——《图书馆杂志》
巴克曼这次抛给我们一个神奇又温暖人心的故事。——《出版人周刊》
巴克曼的故事最让人赞赏的,就是他对于悲伤和失去的坦诚以及洞察力。真心推荐这个奇妙有趣、令人感动的故事。——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太阳报》
很久都没有读到过这样让人一会哭一会笑的好故事,其实经常是一边哭一边笑。——玛莉莲·达尔《书架思考》
漫长的告别 [图书] 豆瓣
The Long Goodbye
8.2 (111 个评分) 作者: [美] 雷蒙德·钱德勒 译者: 姚向辉 海南出版社 2018 - 9
◆《漫长的告别》,怪不得村上春树读了12遍!美国文坛一代宗师钱德勒代表作!
◆ 每每陷入困境,村上春树便打开《漫长的告别》!村上春树曾亲自翻译《漫长的告别》,掀起阅读狂潮!
◆ 村上春树:“钱德勒是我的崇拜对象,我读了十几遍《漫长的告别》。”
◆ 村上春树:“每当有人问 我‘哪三本书对你至为重要’,我都能不假思索地回答:《了不起的盖茨比》《卡拉马佐夫兄弟》和《漫长的告别》。无论我是一个读者还是一个作家,这三本书都是我生命所必需的。”
◆ 除了村上,加缪、毛姆、艾略特、奥尼尔、奥登、钱钟书等大师也奉钱德勒为文学偶像!“钱德勒式”文风影响后世无数作家,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 《漫长的告别》是20世纪美国文学黄金时代四大杰作之一!与《了不起的盖茨比》《太阳照常升起》《在路上》齐名的经典
◆ 在人类文学史上,他用教科书级别的洗练文笔,塑造了“硬汉侦探”马洛的经典形象,此后所有硬汉身上都有马洛的影子,钱德勒被公认为20世纪美国文学的代言人之一
◆ 钱德勒还是电影史上伟大编剧之一,好莱坞“黑色电影”的缔造者,希区柯克、比利•怀尔德等大牌导演都与他合作过
◆ 钱德勒的小说六次被搬上银幕,诺奖得主福克纳都参与他作品的编剧,四十年代好莱坞男演员以能扮演马洛为荣
◆ 为纪念钱德勒诞辰130周年,全新精装插图珍藏版《漫长的告别》来了!五大必入理由:
1.《教父》译者姚向辉心血译作,精准展现硬汉派洗练文风
2. 全新手绘6幅美漫风彩色插画,生动还原硬汉派文字精髓
3. 贴心制作“马洛的洛杉矶地图”,全景呈现钱德勒笔下的罪恶之城
4. 酷感精装,芬兰进口内文纸,环保护眼,轻盈便携
5. 附赠钱德勒书迷珍藏手册,带你了解钱德勒的方方面面
·
【内容简介】
·
《漫长的告别》是真正意义上的灵魂交流的故事,是人与人之间自发地相互理解的故事,是人类抱有的美好幻想和它不可避免地引发的深深幻灭的故事。——村上春树
·
一个神秘优雅的迷人酒鬼,一个孤独不羁的硬汉侦探。
一杯酒,一个承诺,一场男人之间的友谊。
一张巨额钞票,一个美梦,一连串谋杀,
一个谜,一次漫长的告别。
说一声再见,就是死去一点点。
·
【名人及媒体推荐】
·
钱德勒是我的崇拜对象,我读了十几遍《漫长的告别》。
——村上春树(日本作家,代表作《挪威的森林》)
·
毋庸置疑,《漫长的告别》是部毫无瑕疵的杰作,极其出类拔萃。如果允许我用夸张的表述,那几乎达到了梦幻的境界。
——村上春树
·
每当有人问我“哪三本书对你至为重要”,我都能不假思索地回答说:《了不起的盖茨比》、《卡拉马佐夫兄弟》和《漫长的告别》。无论我是一个读者,还是一个作家,这三本书都是我生命所必需的。
——村上春树
·
钱德勒是20世纪罕有的伟大文体家之一,时光也无法消磨他文体的魅力,他的文字像是天使写就。
——《文学评论》
·
对钱德勒的作品的评判,不该停留在文学的范畴内,而应该放到艺术品中去。
——W.H.奥登(英语诗人)
·
从来没有见过这么让人愉快的人。他如果不立志当作家,当个喜剧演员也一定能成名。
——毛姆(英国作家,代表作《月亮和六便士》)
·
雷蒙德•钱德勒发明了一种全新的描述美国的方式,从那以后,美国在我眼中就变了模样。
——保罗·奥斯特(美国作家,代表作《纽约三部曲》)
·
雷蒙德·钱德勒,每一页都有闪电。
——比利·怀尔德(好莱坞电影大师)
·
他的书经得起每过几年重读一遍。他的小说是美国往昔的生动映像,但字里行间历经风霜的浪漫主义却饱满宛若昨日刚刚写就。
——强纳森·列瑟(美国作家)
·
钱德勒的精湛修辞已达到无我之境,一般作家无法企及。读他的作品时,我们会兴奋地发现,在我们面前的不只是一个讲故事的人,而是一个语言高手,一个视野广阔的文学大师。
——乔伊斯·卡罗尔·欧茨(美国作家)
·
钱德勒,就像一个降临贫民窟的天使,赋予洛杉矶的阴暗街道罗曼蒂克的气息。
——罗斯·麦克唐纳(美国当代侦探小说家)
·
钱德勒是我们时代至为出色的小说家,他带我们进入了另一个世界,那个世界很像我们现在这个,但并不是现在这个。
——卡罗琳·西伊(美国作家)
·
他写的不是犯罪本身,或是侦破案件的过程……他写的是人类精神的堕落。
——乔治·V. 希金斯(美国作家)
·
钱德勒似乎创造了一种后无来者的美国英雄形象:充满智慧、满怀希望、深思熟虑、喜欢冒险、多愁善感、愤世嫉俗、叛逆不羁。
——罗伯特·帕克(美国当代推理小说家)
·
菲利普·马洛有一双能看透都市社会本质的冷眼。
——《洛杉矶时报》
·
他写的是寻常可见的侦探小说,挖到的是文学的金矿。
——《泰晤士报》
我的生活不可能那么坏 [图书] 豆瓣
8.3 (95 个评分) 作者: [日] Keigo(河尻圭吾) 雅众文化/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8 - 5
这是一本来自霓虹国的脑洞、脱力、解压漫画集。
燃爆!激战!厉害啊!超人气!
……这样的人生跟我好像没什么关系。
你也许正在经历或曾经经历这样的生活,被闹钟吵醒、坐上拥挤的地铁、纠结每天的午饭、做着午后的白日梦、偶尔回忆起某个时刻……不得不承认,生活正是由那些微不足道的细节组成,无论那是开心的、痛苦的还是尴尬的。
生活远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好,但也没有那么坏。Keigo君用画笔记录下这些寻常生活里的尴尬时刻,再加上一点比常人更大的脑洞。
如果你正遭遇种种暗算与不幸,请阅读这本小书,然后你会发现,生活并没有发生改变……
二代目归来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8.2 (62 个评分) 作者: [日] 森见登美彦 译者: 黄文娟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7 - 5
波澜壮阔的“毛球物语”拉开第二幕!
★日本奇幻小说大奖、科幻小说大奖、山本周五郎奖得主;五次上榜书店大奖的作家令人捧腹又想象力非凡的经典作品。
★致天地之间心怀所爱的芸芸众生,让体内之血沸腾吧,有趣即正义!难言的豪情与练达,浪漫与纯情。
★同名动漫优酷热播中。
人类在街上生活,狸猫在地上爬行,天狗在天空飞翔。
古雅京都,人类、狸猫、天狗,三足鼎立,转动这城市的巨大车轮。
狸猫名门下鸭家,伟大的父亲离世后,母亲和四个不成器的儿子继续精彩的生活。
老大为继承伪右卫门四处奔走;老二以青蛙姿态挑战狸猫将棋大赛;老三寻找野槌蛇,不忘管管天狗和人类的闲事;老四在实验室里一门心思钻研制作伪电气白兰。
这时,红玉老师的继承人二代目天狗重返京都,给这个城市带来暧昧混沌的局面。
天狗父子的世纪大战、狸猫界围绕继承伪右卫门的惊天阴谋、迷惑狸猫谄媚天狗的人类登场……为守卫下鸭家的名誉、守护心中所爱,矢三郎体内的“傻瓜血脉”骚动沸腾,
“去卷起层层风浪,让世界变得更有趣吧!”
音乐即自由 [图书] 豆瓣
音楽は自由にする
8.5 (57 个评分) 作者: [日] 坂本龙一 译者: 何启宏 中信出版集团/楚尘文化 2017 - 5
本书是日本著名音乐大师坂本龙一唯一口述自传。幼时的坂本龙一,因为饲养小白兔而作的一曲《小兔之歌》,使他第一次强烈地体会到音乐带来的喜悦。青年时,他是一名彻头彻尾的“愤青”,罢课抗议、游行示威,但也迷恋于德彪西、贝多芬、披头士,并潜心阅读黑格尔、胡塞尔、德里达等。期间,他 曾一度拒绝学习钢琴,正因为这次“拒绝”带来的空虚,使他察觉到“自己原来是如此喜爱音乐啊”,音乐使他自由。此后,他真正开启了自己的音乐人生,凭借《末代皇帝》的配乐,他登顶国际舞台赢得盛誉…在口述中,坂本龙一不断俯瞰自己迄今为止的生命,以期看清现在的自我。书中还穿插着他不同时期的照片50余幅,展现了这位音乐大师充满魅力的人生历程。
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8.1 (57 个评分) 作者: 郭建龙 鹭江出版社 2017 - 4
“国富”一定“民强”?帝国“盛极而衰”背后的历史逻辑到底是什么?
以故事的方式诠释中国历代财政制度之得失,拨开两千余年帝国制度的迷雾,把握王侯将相之外更深层的历史脉络。
本书作者以中国历代王朝为经,以现代经济学理论为纬,上至秦汉,下至晚清,详细梳理长达两千余年的中央帝国的财政制度之流变,分析历代财政制度之得失,力图从田赋制度、货币制度、官营经济三方面说明中国传统政治之兴衰与帝国财政状况密切相关。
本书分为三部分,以中国历史上三次社会与财政的重建为划分阶段的标准。第一部分聚焦于秦汉到南朝时期,以汉武帝建立的国有体制,汉武帝、王莽的金融垄断,以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土地和户籍制度为线索,解读这段时期的财政现象;第二部分以北魏的土地国有制改革为始,论及唐代土地国有制所引起的巨大混乱,以宋代金融改革引起的大崩溃收场;第三部分自元代政府试验性的财政政策起,随后论述明清时期的保守财政,以晚清财政近代化的努力和惰性为终。
檀香刑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9.0 (51 个评分) 作者: 莫言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7 - 1
《檀香刑》,给人一种穿行在现实与幻象之中的错觉。故事的地基架构在1900年戊戌变法前后、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太后仓皇出逃、德国人在山东强行修建胶济铁路的大背景上,而人物间跌宕起伏的恩怨情仇、色彩斑斓的民间故事、骇人听闻的血腥酷刑,又营造了一种富有原始神秘色彩的文学叙述氛围。正是在这种时而真实、时而魔幻的叙述中,小说呈现出一幅大开大合、活色生香的高密东北乡图景,活跃在这幅图景中的是一个个鲜活而立体的高密东北乡子民。他们上演的那一幕幕可歌可泣的反殖民抗争,那一段段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还有那一曲曲惊天地泣鬼神的猫腔戏,共同呈现了高密东北乡摇曳多姿的广袤大地。在极富想象力的夸张恣肆的语言建构之下的戏台上,关于痛苦、死亡、尊严、欲望、友谊、忠诚等一系列命题的大戏正在上演……
本书获得2002年首届“鼎钧文华奖”,台湾《联合报》“2001年十大好书奖”;入围第六届“茅盾文学奖”。
现实不似你所见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Reality Is Not What It Seems:The Journey to Quantum Gravity
9.3 (51 个评分) 作者: [意大利] 卡洛·罗韦利 译者: 杨光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7 - 11
世界的基本组成部分是什么?时间和空间真的存在吗?现实(Reality)的本质是什么?现象级科普畅销书《七堂极简物理课》作者、意大利理论物理学家卡洛·罗韦利以优雅易懂的方式带我们踏上这场探索现实之旅:从德谟克利特到爱因斯坦,从法拉第到引力波,从经典物理到量子引力……通过介绍现实的概念是如何随时间变迁的,今天的物理学家又是如何理解宇宙的结构的,他为我们提供了比《七堂极简物理课》更深入的理论解释。
沙丘2 [图书] 豆瓣
Dune Messiah
8.1 (46 个评分) 作者: [美] 弗兰克·赫伯特 译者: 苏益群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7 - 8
人类每次正视自己的渺小,都是自身的一次巨大进步。
——————————
十二年前,一场战争令整个宇宙震荡、数百亿人丧生,却也带来了新的秩序,把保罗•厄崔迪送上了神坛。
当征战的狂热逐渐消退,冰冷的现实问题却渐次涌现:外部的反对势力互相勾结,帝国内部的权力斗争愈演愈烈,王位更是后继无人。内忧外患之下,帝国的统治岌岌可危。
身居万人之上,保罗面对的,却是更加残酷的命运。
——————————
◆《沙丘》续篇!每个“一生必读”的书单上都有《沙丘》!
◆美国亚马逊“一生必读的100本书”
◆BBC“英国百大受欢迎图书”
◆美国国家公共电台“百大科幻•奇幻小说”
◆摘得《轨迹》杂志“20世纪最佳科幻小说”桂冠
◆第一部同时获得雨果奖与星云奖的作品,科幻小说史上的必读经典
◆催生了《星球大战》《阿凡达》等经典科幻电影
◆风靡全球半个多世纪,全球销量已突破1200万册。
◆人类每次正视自己的渺小,都是自身的一次巨大进步。
◆随书附赠“沙丘行星”精美地图!
——————————
光芒万丈……《沙丘救世主》包含了前作《沙丘》的一切,甚至更多。——《银河》
-
“沙丘”系列为我们构建了一个空前完整的世界……它在故事情节和哲学思辨之间巧妙地取得了平衡。——《华盛顿邮报》
-
赫伯特所创造的这个宇宙有着繁复的发展历程,以及对生态、宗教、政治和哲学的深入思考,是科幻发展史上无比卓越的作品。——《路易斯维尔时代报》
-
一部伟大作品的伟大续篇。人们总会期待系列作品的第二部能够比肩甚至超越前作,然而这非常困难。但《沙丘救世主》的确做到了,而且做得非常好。——Goodreads读者
-
“沙丘”系列全部五星。它们是我评判其他科幻小说的标准。赫伯特创造了一个妙趣横生又变化莫测的宇宙,你会希望这里的故事永不完结。——美国读者
-《沙丘》在科幻文学中的地位就如同《魔戒》在奇幻文学中的地位。——《图书馆杂志》
-
科幻小说史上的里程碑。——《芝加哥论坛报》
-
随着气候变化、中东局势、能源危机层出不穷,《沙丘》比50年前更具现实意义。如果你还没看过,的确该找来读读。——《纽约时报》
-
《沙丘》在故事的生动复杂方面,《沙丘》同金庸的小说有的一比。《沙丘》又不仅仅是一部科幻小说,这里面有政治,经济,军事,宗教,生态学,未来学等等,更把人性、人的本质、人的目的放在一个宇宙的尺度上进行思考,这个规模恐怕又是金庸所不及的了。——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严锋
-
独领风骚。只有《指环王》可以与之媲美。——英国著名科幻作家阿瑟•C.克拉克
圣殿春秋 [图书] 豆瓣
The Pillars of the Earth
7.7 (44 个评分) 作者: [英] 肯·福莱特 译者: 胡允桓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8 - 7
十二世纪的英国。一个贫困的建筑匠,一心只想建造一座美丽的大教堂。几经波折,他终于遇到了一个机会。但一座大教堂的建造过程是各方势力的角力:教会、贵族、王室、“巫女”……教堂的建造屡遭干涉。每一种声音都有可能成就他,也有可能毁灭他。在那个风云诡谲的时代,一个普通建筑匠的信念能否改变世界……
无规则游戏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Games without Rules: The Often-Interrupted History of Afghanistan
8.4 (44 个评分) 作者: [美] 塔米姆·安萨利 译者: 钟鹰翔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8 - 11
塔米姆·安萨利是一位阿富汗裔美国人,他出生和成长在喀布尔,于1964年移居美国,兼有阿富汗和美国两国血统。他讲述的阿富汗故事饱含对故国家园的深切关怀,从局内人的视角为我们解读阿富汗动荡不安的内在原因。他坦言,在阿富汗,西方式的民主没有植根的土壤;按照西方的游戏规则,阿富汗人将无法生存。
阿富汗是中国人熟悉又陌生的邻国,然而,我们对这个深陷战争漩涡的国家知之甚少。干旱、贫瘠的土地,培育出阿富汗人独特的群体意识;永无休止的争夺、频繁的政权更迭,造就了阿富汗人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它提醒每一个潜在的入侵者:你们能留下的只有坟墓,而且什么也带不走。
阿富汗的先民在史前就创造了高度发达的原始文明,这里自古就是文明交往的十字路口、各种政治势力的交结之处,不断处于外族的征服和统治之下。过去的200多年,阿富汗每隔40年就会有强权侵入,干预其发展,破坏已取得的进步。阿富汗深陷古典文明和现代文明断裂的洼地,对于阿富汗人来说,辉煌的往昔是模糊的,历史必须重新开始。
现代阿富汗的历史就像是一部跌宕起伏的戏剧,充满了荒唐、惊悚和悲伤。两个多世纪以来,几乎每隔40年,就会有一个大国强行阻断阿富汗的发展,破坏其取得的进步。待强权退出,阿富汗历史才能重新开始。
这是一个被自己的恶魔破坏的国家,这是一个被反复争夺和统治的国家。塔米姆·安萨利通过阿富汗人的视角来解读祖国的历史,他驳斥了“帝国坟场”的论断,讲述了长期以来外部世界从未完全了解的阿富汗内部斗争,剖析了现代入侵者屡战屡败的致命原因。在这里,外国的干涉和入侵不是主旋律,它们只是扰乱了阿富汗的发展,阿富汗人有自己的故事,这是与所有入侵完全不同的:高高在上的私权力、根深蒂固的部落文化、走火入魔的极端思想、错综复杂的地缘政治……塔米姆·安萨利带领我们走进一个“真实的阿富汗”。本书叙事流畅,为我们了解阿富汗这个长期处于国际话语权之外的国家提供了启示性的见解。
北欧众神 [图书] 豆瓣
Norse Mythology
7.4 (42 个评分) 作者: [英] 尼尔·盖曼 译者: 胡婧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8 - 9
雷神托尔的锤子来自何处?
诸神之父奥丁为何失去一只眼睛?
亦正亦邪的洛基究竟是什么身份?
诞生两千年来,历经多次演绎,北欧神话的本源已越来越模糊。而今,幻想文学大师尼尔•盖曼厘清了北欧神话的脉络,以全新的笔法,再现了这一辉煌壮丽的神话体系。
从世界之树到九大世界,从一切 的诞生到诸神的黄昏,从青春的金苹果到巨狼芬尼尔……在盖曼笔下,故事重获新生,众神逐个复活。
诸神的黄昏已然降临,古老的众神即将苏醒。
-
重述这些故事的时候,我试着想象自己是在相当久远以前,在这些故事诞生、第一次被讲述的土地上。也许是一个严寒的夜晚,在北极极光下,又或者是坐在无休无止的仲夏日里,面对着一群听众……这就是神话所带来的快乐。这种快乐正来源于自己讲述它们——我满心希望你也能这样做。——尼尔·盖曼
极简宇宙史 [图书] 豆瓣
8.8 (41 个评分) 作者: [法国] 克里斯托弗·加尔法德 译者: 童文煦 上海三联书店 2016 - 3
我们的存在的确让太阳系与众不同。夏夜,你躺在沙滩上,仰望夜空。一颗小小的流星安静滑过,还来不及许愿,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你一下子穿越五十亿年,走进时光的旅行……
霍金亲传弟子、物理学博士克里斯托弗·加尔法德带领我们踏上一场关于宇宙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惊奇之旅。不需要图表和方程式,只需凭着奇诡的想象,我们就可走向衰亡的太阳表面,飞越遥远的星系,感受来自黑洞的死亡魅力……你可以轻松读懂时至今日的宇宙神奇,继续探究关于上帝的存在、时间的起源以及人类的未来。
饥饿的盛世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8.0 (40 个评分) 作者: 张宏杰 重庆出版社 2016 - 4
本书内容主要写乾隆时代的得与失,作者通过对乾隆时代的解构,为读者描绘了一幅五彩斑斓的“盛世”图景,同时深刻揭示了近代中国失落的秘密。
乾隆统治下的中国,纵向比,是中国之前几千年历史中人口最多、国力最盛的时期。横向比,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最富庶的国家。称之为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盛世,毫不为过。乾隆时代创造了空前的政治稳定,养活了数量空前的人口,奠定了今天的版图。但是,作者从更深的层次看到,表面的繁荣昌盛背后,隐藏着的,是巨大的危机。
乾隆在位六十年,正好是英国经历了产业革命的全过程。乾隆十三年(1748年),孟德斯鸠发表了名著《论法的精神》。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美国宣布独立。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法国爆发资产阶级大革命。
而在地球的另一端,乾隆皇帝沉浸在“盛世”的梦境中不能自拔,想尽一切办法维持他的封建统治。可以说,中国在这个时期,错失了与世界文明接触的机会,没有赶上世界发展的大潮。这直接导致了中国接下来的持续衰落,甚至沦落为“东亚病夫”。
另外,本书还对乾隆的出身个人生活,性格等做了介绍。
杂食者的两难 [图书] 豆瓣
The Omnivore’s Dilemma: A Natural History of Four Meals
8.4 (36 个评分) 作者: [美] 迈克尔·波伦 译者: 邓子衿 中信出版集团 2017 - 7
自从人类开始围坐在一起共同进餐,饮食之道就与文化而不仅仅是生理需求,结下了不解之缘,人类透过饮食,将自然转化为文化。数百万年来,人类已经整合汇编了明智的饮食之道,包括饮食的禁忌、仪式和烹调方式。让我们避开有害的食物,摄取有益的食物,身为杂食者的人类便无须餐餐面对吃与不吃的两难。
然而,20世纪后半期,在工业化食品和不成熟营养学的推波助澜下,人类创造了新的食物链。餐桌上的食物与它的源头越来越远,而人类则萎缩在工业化食物链的末端,丧失了与自然之间的原始记忆,更无从判断哪些食物该吃,哪些不该吃。于是我们发现自己在的卖场与餐桌前面临杂食者的两难:要吃有机苹果还是普通苹果?如果要吃有机苹果,那要吃本地的还是进口的?要吃野生鱼还是养殖鱼?应该吃肉还是吃素?
如果吃素,要吃纯素还是乳素食?
作为美国饮食界的引领者,迈克尔·波伦长期关注饮食议题,企图在工业社会与田园自然中寻求调和。在本书中,他以田园调查的方式走访农场、研发室、牧场、食品加工厂和超市,从产地一路追踪到餐桌,如侦探般地揭开现代食品的面貌,追寻现代饮食如何成为人类疾病的来源,给出了杂食者“到底要吃什么”的答案。
无理时代 [图书] 豆瓣
無理
8.2 (35 个评分) 作者: [日]奥田英朗 译者: 曹逸冰 南海出版公司 2018 - 8
《无理时代》是奥田英朗最新长篇小说代表作,也是一部带有悬疑和喜剧色彩的现实主义小说。
梦城的十字路口发生一起重大交通事故。巨大的土方车和一辆小轿车追尾,与其他车辆接二连三地撞在一起,马路上顿时黑烟滚滚,被卷进车祸的男女东跑西窜。
公务员相原友则满心期待来年春天的调职,却险些命丧车轮之下;女高中生一心要远走高飞去东京上学,却在即将高考的当口被人绑进了后备厢;推销员加藤裕也为了哥儿们义气,被迫载着尸体惶惶不可终日;市议会议员与黑道勾结,莫名其妙成了帮凶……
一起看似巧合的车祸能终结一切吗?在一个没有道理可讲的时代,人们抱着各自的梦想挣扎求存,想成为“人生赢家”,可是一个意外的插曲怎么就让他们万劫不复,变成了“人生输家”?
现代日本史 [图书] 豆瓣
A Modern History of Japan: From Tokugawa Times to the Present
8.6 (30 个评分) 作者: [美] 安德鲁·戈登 译者: 李朝津 中信出版社 2017 - 11
《现代日本史:从德川时代到21世纪》是一部全景式展现日本近200年现代化历程、了解日本现代历史的通识读物,作者在全球史的大背景下,梳理了日本现代化过程的来龙去脉,在恢宏叙述的同时,也细致反映了日本不同阶层的实践活动和情感体验,是一本全新解读现代日本史的通俗历史佳作。
最近200年,中日历史相互交织,关联甚大。而日本被称为中国“大门口的陌生人”,除了明治维新、甲午战争及后来的抗日战争等事件外,中文世界对日本历史,尤其是日本内部政治、经济、外交、社会、文化发展的脉络,了解甚少。
日本是中国的重要邻邦,未来的岁月里依然会在政治和经济上扮演重要的角色。日本人民过去200年的现代化经验是个令人惊叹的故事。《现代日本史》时间跨度从德川幕府直到2011年“3•11”大地震,是一部全面叙述东邻日本近200年近代化历程的通史著作。
作为哈佛大学日本史研究专家,安德鲁•戈登在吸收学界全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日本历史发展提出自己的独到解读。迥异于其他通史书籍,作者将日本近代史放在世界近代化的脉络中进行考察,指明现今所谓日本的种种独特性,多为现代民族国家建立过程中为凸显民族性而进行的“传统的发明”,强烈否定广为流行的“日本独特论”。
本书内容涵盖层次甚广,有类百科全书,但并非刻板地叙述日本历史在政治、社会的结构变化,而是采取生活化、全景式的手法,描摹日本人在近代化过程中所经历的阵痛与喜悦。天皇、武士、军人、神官、学者、农民……各方势力纠缠,或联合或对抗,一起推动历史的车轮走向近代化,共同走过这200年动荡壮阔的历史,他们如何理解自己身处的社会和政治环境?阅读本书,读者可对日本人民的实践及感情有切身感受,身临其境把握历史的温度。
命运的内核 [图书] 豆瓣
The Heart of the Matter
9.3 (23 个评分) 作者: [英] 格雷厄姆·格林 译者: 傅惟慈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7 - 11
没人能看到完整的命运,但可以守护一个完整的自己。
------------------------------
《命运的内核》是格林对命运的探讨,穷尽了一个人在命运中会经历的一切考验:爱情、 婚姻、家庭、事业、责任、怜悯、信仰。人性中那些美好的部分,又是如何毁灭一个人的 。
二战期间,英属西非殖民地善良正直的警察副专员斯考比,为送妻子去南非度假,被迫向一名叙利亚奸商借债。在妻子离去之后,出于怜悯,他和从海难中生还的女子发展出一段恋情。在商人威胁利诱,以及责任和信仰等情感的折磨下,最终导致斯考比一步步走向了不可挽回的结局。
《命运的内核》是我写得最好的作品。这部小说有着某种腐蚀性的东西,因为它过多触动了读者内心薄弱的部分。——格雷厄姆•格林
------------------------------
◆21次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传奇大师。
◆1950年,首次获得提名,一生提名多达21次,被誉为诺贝尔文学奖无冕之王。
◆马尔克斯说:“虽然把诺贝尔奖授给了我,但也是间接授给了格林,倘若我不曾读过格林,我不可能写出任何东西。”
◆一生虽未获奖,却被一众诺贝尔获得者马尔克斯、福克纳、V.S.奈保尔、J.M.库切、威廉•戈尔丁、马里奥•略萨视为精神偶像和导师。
◆“我是你的忠实读者,格林先生。”——马尔克斯。
◆《命运的内核》是格雷厄姆•格林备受推崇至高杰作。
◆1948年获詹姆斯•泰特•布莱克纪念奖。2012年被评为詹姆斯•泰特•布莱克奖有史以来五大杰作。
◆入选1998年兰登书屋现代文库20世纪百大英语小说;2005年《时代》杂志1923年以来百大英语小说;2015年BBC历史百大英国小说;
◆穷尽了一个人在命运中的一切考验:爱情、婚姻、家庭、事业、责任、怜悯、信仰……
◆没人能看到完整的命运,但可以守护一个完整的自己。
------------------------------
◆虽然把诺贝尔奖授给了我,但也是间接授给了格林,倘若我不曾读过格林,我不可能写出任何东西。——加西亚•马尔克斯(1982年诺贝尔奖获得者)
◆格雷厄姆•格林自成经典,他将作为20世纪人类意识和焦虑的卓越记录者不断被人阅读和提起。 ——威廉•戈尔丁(198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格雷厄姆•格林一直致力于记录这个世界。 ——V.S.奈保尔(200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格林在这些作品里创造出自己的一片领土——“格林王国”。他把这些故事写得生动感人,吸引了千千万万读者。格林也是一位有才气的诗人。 ——J.M.库切(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格雷厄姆•格林是一个不知疲倦的旅行家,一个深入世界各个角落,记录战争、革命、疾病的冒险家。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未授予格林文学奖是诺贝尔奖历史上的一个重大错误。——诺贝尔奖评委拉斯•福塞尔
◆伟大的作品,具有强烈的情感和敏锐的观察力、令人不安,如同在审判者的注视下。——约翰•厄普代克
◆《命运的内核》的出版,是一次文化事件……一部我从内心崇拜的作品。——伊夫林•沃
◆对人生绝望的研究……他在其中充分发挥了那些贯穿在他所有小说中的主题:怜悯、恐惧、爱情和失望,以及一种对人的精神解脱的探索。——英国评论家弗兰西斯•魏恩达姆
◆格雷厄姆•格林是我们这个年代中极富技巧、极有创造力和令人兴奋的作家!对真实存在的人类有着准确的刻画和动人描写!——《时代》杂志
◆格林用一部清晰易懂的寓言记录了一个人走向毁灭。一部引人入胜的小说。——《纽约时报》
登录用户可看到来自其它网站的搜索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