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tente de Dieu
作者:
薇依
译者:
杜小真
三联书店
1997
- 1
这里所发表的信件和文章,在她可以同贝兰保持联系的条件下,都是寄给他或交给他的。
《正确运用学枝学习,旨在热爱上帝的一些思考》一文招写于1942年4月,薇依把它寄给贝兰,他当时在蒙佩利耶任多明我会修道院院长,该文目的是帮助那些同贝兰有往来的大学生们。
《爱上帝与不幸》写于1942年春天,是在她离法前几天交给贝兰的。
《内心爱上帝的几种形式》是在薇依登船时交给贝兰的。因此,贝兰只是在她动身之后才得知其内容,当时的处境使他不可能作答,不可能向她解释文中远离天主教教义的那些分歧。
关于《主祷文》写于阿尔代什,也可能是写于她在梯蓬家暂住之后的日子里,正如她在信件4中所说,该文映证了她在那年夏天发现《主祷文》。
最后,《挪亚的三个儿子和地中海文明》一文,除了在历史方面作一切必要阐述之外,还提出了综合性的观点,乃至诸说混合论观点,并提及预示着基督教产生或与基督教相近的古代宗教,该文同薇依在离开马赛时质从属的一项重要研究是一致的。
出版者为这本集子取名为《期待上帝》,本意欲表达一种对薇依来说颇为熟悉的思想,即她经常用希腊文所说的:在期待之中。
2 items are from the same work or have the same identifier, they are hidden from the search results, click here to show them.
作者:
西蒙娜·薇依
译者:
杜小真
/
顾嘉琛
2009
- 1
《源于期待:西蒙娜·薇依随笔集》由杜小真和顾嘉琛翻译。杜小真为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教授,长期从事法国哲学研究;顾嘉琛为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作为一位回归内在生活的道德理想主义者,西蒙娜·薇依承袭了帕斯卡尔的神秘主义信仰之路,认为信仰不是拿来炫耀之物,而是我们每个人都要艰难地承担下来的重负。她拒绝激情,认为善的王国不在尘世,尘世生活是一种受到偶然性支配的荒谬游戏,而人生的重要任务就是要消除上帝和生活于尘世的人之间的屏障,在异于上帝之处寻找上帝并且爱上帝。有人把她的作品与帕斯卡尔的《思想录》相提并论,并视其为“当代的帕斯卡尔”。
Attente de Dieu
8.4 (5 个评分)
作者:
(法) 西蒙娜·薇依
译者:
杜小真
/
顾嘉琛
华夏出版社
2019
- 3
《在期待之中》是法国女哲学家西蒙娜•薇依的书信及文集。西蒙娜•薇依(Simone Weil,1909-1943),20世纪法国哲学家、社会活动家、神秘主义思想大师。在西方神秘主义思想史上,西蒙娜•薇依的思想占有独特的地位,既表达出西方神秘主义的诸种基本共性,亦表达出她自己独具的个性。
薇依思想广博、著述亦丰。但法文原著版本颇为散乱,《在期待之中》是一个比较好的法文选本,从中可大致窥见其思想特点。
Dieu Dans Platon
9.5 (14 个评分)
作者:
【法】西蒙娜·薇依
/
Simone Weil
译者:
吴雅凌
华夏出版社
2012
- 10
《柏拉图对话中的神:薇依论古希腊文学》收录了薇依绎读古希腊文学经典的所有完整文稿。通过绎读《伊利亚特》、《普罗米修斯》、《会饮》等名篇,薇依以独特的睿哲引领我们重新接近古希腊诗文,以敏锐的眼光探寻基督精神与希腊精神的关联。《柏拉图对话中的神:薇依论古希腊文学》亦收入薇依的全部诗稿……去世之前,薇依始终牵挂这些小诗,希望有机会“按写作先后顺序”发表。
1 items are from the same work or have the same identifier, they are hidden from the search results, click here to show them.
Dieu Dans Platon
10.0 (5 个评分)
作者:
[法]西蒙娜·薇依
译者:
吴雅凌
华夏出版社
2017
- 8
本书收录了薇依绎读古希腊经典的所有完整篇目,以及薇依的所有诗歌作品。通过阅读《伊利亚特》、《普罗米修斯》、《会饮》、《安提戈涅》等名篇,薇依以独特的睿哲引领我们重新接近那些耳熟能详的古希腊诗人,以既古老又新颖的姿态探寻基督精神与希腊精神的承袭,使我们看到,当下人类的困境恰恰扎根于现代人文精神对古典精神的误解。
8.7 (6 个评分)
作者:
(美) 帕拉•尤格拉(Palle Yourgrau)
译者:
余东
漓江出版社
2019
- 8
帕拉•尤格拉在本书中以精准的笔触,为法国哲学家、神秘主义者和政治活动家西蒙
娜•薇依刻画了一幅令人过目难忘的思想画像。与维特根斯坦一样,薇依属于那种最特立独行、最难以亲近也最容易遭受误解的另类伟大思想家。加缪和T.S.艾略特对她崇敬有加,而苏珊•桑塔格有句名言:“在薇依赢得的成千上万读者中,能真正分享她思想的人,我想只是少数。”帕拉•尤格拉无疑属于这少数。他生动简述了薇依圣徒般短暂而非凡的人生,以及她的思想历程,诠释了薇依现象中的多重悖论,探讨了薇依思想所涉及的哲学、政治、基督教、犹太教等多个领域的难题,很多地方都像薇依作品一样发人深省。
西蒙娜•薇依虽然从未正式皈依天主教,却非正式地被当作圣徒膜拜,足以媲美古代希伯
来的先知。在她短暂的一生中,她柏拉图式地重构了基督教教义,在人类苦难与神的完美之间搭起一座桥梁。然而她遭受的误解和忽视和她受到的崇拜几乎同样多。本书作者帕拉•尤格拉教授的目标,就是要令人信服地表现思想家薇依的本来面目。在这部精彩的传记中,他以睿智的洞察力、思辨力和严谨而不失幽默的文风,为我们展现了这位20世纪杰出的女性思想家深邃的心灵。书中附有西蒙娜•薇依生前多幅珍贵照片。
阿尔贝•加缪在去领诺贝尔文学奖之前,拜谒了西蒙娜•薇依在巴黎居住过的公寓旧址
驻足沉思良久。
M.德鲁里是维特根斯坦的朋友和信徒,他写道:“维特根斯坦去世后,我开始了解西蒙
娜•薇依的作品。它们对我后期思想的影响,与维特根斯坦对我早期思想的影响一样,都非常深刻。”
西蒙娜•薇依以其《古代希腊的基督教暗示》一书,被教皇保罗四世视为影响了他一生
的三大智者之一——另外二人是布莱士•帕斯卡和乔治•贝尔纳诺斯。
1 items are from the same work or have the same identifier, they are hidden from the search results, click here to show them.
Simone Weil
8.4 (5 个评分)
作者:
[美]帕拉·尤格拉
译者:
余东
漓江出版社
2014
- 9
帕拉·尤格拉在本书中以精准的笔触,为法国哲学家、神秘主义者和政治活动家西蒙娜·薇依刻画了一幅令人过目难忘的思想画像。与维特根斯坦一样,薇依属于那种最特立独行、最难以亲近也最容易遭受误解的另类伟大思想家。加缪和T.S.艾略特对她崇敬有加,而苏珊·桑塔格有句名言:“在薇依赢得的成千上万读者中,能真正分享她思想的人,我想只是少数。”帕拉·尤格拉无疑属于这少数。他生动简述了薇依圣徒般短暂而非凡的人生,以及她的思想历程,诠释了薇依现象中的多重悖论,探讨了薇依思想所涉及的哲学、政治、基督教、犹太教等多个领域的难题,很多地方都像薇依作品一样发人深省。
阿尔贝·加缪在去领诺贝尔文学奖之前,拜谒了西蒙娜·薇依在巴黎居住过的公寓旧址,驻足沉思良久。
切斯瓦夫·米沃什,立陶宛-波兰诗人,在他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致辞中提到西蒙娜·薇依:“她的作品给了我深刻影响。”他有部文集,其中有一篇专谈“西蒙娜·薇依的重要性”。
M.德鲁里是维特根斯坦的朋友和信徒,他写道:“维特根斯坦去世后,我开始了解西蒙娜·薇依的作品。它们对我后期思想的影响,与维特根斯坦对我早期思想的影响一样,都非常深刻。”西蒙娜·薇依以其《古代希腊的基督教暗示》一书,被教皇保罗四世视为影响了他一生的三大智者之一———另外二人是布莱士·帕斯卡和乔治·贝尔纳诺斯。
西蒙娜·薇依虽然从未正式皈依天主教,却非正式地被当作圣徒膜拜,足以媲美古代希伯来的先知。在她短暂的一生中,她柏拉图式地重构了基督教教义,在人类苦难与神的完美之间搭起一座桥梁。然而她遭受的误解和忽视和她受到的崇拜几乎同样多。本书作者帕拉·尤格拉教授的目标,就是要令人信服地表现思想家薇依的本来面目。在这部精彩的评传中,他以睿智的洞察力、思辨力和严谨而不失幽默的文风,为我们展现了这位20世纪杰出的女性思想家深邃的心灵。书中附有西蒙娜·薇依生前多幅珍贵照片。
La Pesanteur et la Grâce
8.7 (19 个评分)
作者:
[法]西蒙娜·薇依
译者:
顾嘉琛
/
杜小真
华夏出版社
2019
- 3
西蒙娜•薇依(Simone Weil,1909-1943)是20世纪法国哲学家、社会活动家、神秘主义思想大师。《重负与神恩》是西蒙娜•薇依的重要著作。
《重负与神恩》不是系统的专门论著,而是薇依的朋友、著名宗教学家梯蓬在薇依去世后从她大量的手稿、言谈记录中整理成书的。这些闪烁着精神之光的篇章渗透着薇依的深邃思考,显示了薇依的伟大心灵和崇高的信仰,是20世纪神秘主义思想史上一部不容忽视的著作。
有人把薇依的《重负与神恩》与帕斯卡尔的《思想录》相提并论,并称薇依为“当代的帕斯卡尔”。这位法国20世纪杰出的宗教思想家,沿循的是帕斯卡尔的神秘主义信仰之路:信仰不是拿来炫耀之物,而是艰难、绝非轻松的重负。
1 items are from the same work or have the same identifier, they are hidden from the search results, click here to show them.
La pesanteur et la grâce
9.0 (8 个评分)
作者:
[法] 薇依
译者:
顾嘉琛
/
杜小真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 10
有人把薇依的《重负与神恩》与帕斯卡尔的《思想录》相提并论,并称薇依为“当代的帕斯卡尔”。这位法国20世纪杰出的宗教思想家,沿循的是帕斯卡尔的神秘主义信仰之路:信仰不是拿来炫耀之物,而是艰难、绝非轻松的重负。本书不是系统的专门论著,是薇依的朋友、著名宗教学家梯蓬(G .Thibon,1903一)在薇依身后从她大量的手稿、言谈记录中整理成书的。这些闪烁着精神之光的篇章渗透着薇依的深邃思考,显示了薇依的伟大心灵和崇高的信仰,是20世纪基督神秘主义思想史上一部不容忽视的著作。
La Venise sauvée
8.7 (18 个评分)
作者:
[法]西蒙娜·薇依
译者:
吴雅凌
华夏出版社
2019
- 3
西蒙娜•薇依(Simone Weil,1909-1943),20世纪法国哲学家、社会活动家、神秘主义思想大师。《被拯救的威尼斯》是西蒙娜•薇依生平写过的唯一一部悲剧。
《被拯救的威尼斯》的故事取材于圣雷拉尔修士所记载的、一桩发生在1618年的历史事件,也就是“西班牙人谋反威尼斯共和国事件”。十七世纪初期,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盛极一时,为达到将威尼斯共和国收归治下的目的,暗中策划了一次谋反行动。时值三十年战争爆发前夕,欧洲各国均设有常备雇佣军。西班牙人收买大部分驻威尼斯的雇佣军和若干外国军官,计划在圣灵降临节的前夜突袭威尼斯。行动计划的指挥之一加斐尔出于怜悯向威尼斯十人委员会告密,致使行动败露,所有谋反者当夜被处以死刑。加斐尔本人被驱逐出威尼斯。
这部悲剧一以贯之地围绕薇依始终关注的人类基本问题。这两句话可为佐证:“怜悯从根本上是属神的品质;不存在属人的怜悯;怜悯暗示了某种无尽的距离;对邻近的人事不可能有同情。”“自古希腊以来,第一次重拾完美的英雄这一悲剧传统。”从某种程度而言,这两句话亦是理解和思考《被拯救的威尼斯》的起点。
La Condition ouvrière
8.9 (14 个评分)
作者:
[法]西蒙娜·薇依
译者:
王天宇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3
- 4
****
法国向当代世界奉献出的一份珍贵礼物:西蒙娜·薇依。
——切斯瓦夫·米沃什
*****内容简介******
如何摆脱工作中的痛苦和烦闷?为了像被压迫者那样感受压迫并尽可能真实地追求她所认为的自由社会,1934年12月,西蒙娜·薇依抛下哲学教师的身份,进入工厂。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这位反叛的哲学教师轮流做切割工、包装工和铣床工,经历疾病、事故、解雇的折磨,遭受服从、羞辱和不公。这种残酷性给她留下了终生的烙印。
在这本《工厂日记》中,薇依记录下自己的观察、遭遇、工作时间和收入、肉体和精神的痛苦,以及对这段经历的哲学和道德的思考。这本书是一份原始的文件,没有抒情,也没有感伤,展现出西蒙娜·薇依对当下现实的关注和她始终站在劳动者一边的立场。
L'enracinement; prélude à une déclaration des devoirs envers l'être humain
作者:
[法国] 西蒙娜·薇依
译者:
徐卫翔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3
- 1
本書包括:靈魂的各種需求、拔根狀態、扎根等三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