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 狼屋 🌕🌕🌕🌕🌕
lab的nightmare fuel主题。和Luna。是看长度超过一小时惊呼做慈善的类型,因为一般对定格动画的期待是电影节实验短片。形式上能玩的都玩了:二维的流动墙面和吞噬一切的黑色油漆,三维的剥落人脸和小猪长出的五指人手。比常见的定格动画更真实,因为确实在一帧一帧揭露底稿上色过程。故事看得云里雾里,不停地德语西语转换(受狼引诱是德语,和猪交流是西语)。为了躲避狼,女孩玛丽亚独自逃进小屋,并用魔法把屋里两只猪变成人形,成为创造他们的圣母。但最终因为饥饿而不得不外出觅食,却被两只猪变成的人劝阻,最后玛丽亚被猪密谋吃掉,开始后悔,呼唤狼的名字。后来查了下故事原型是“尊严殖民地”,德国恋童癖前纳粹分子带几百人在古巴建立的与世隔绝乌托邦集体。女孩逃离的正是这个狼群,最终发现逃不掉它的阴影又在呼唤它。
#书影音戏游
书影音戏游
看过 琳达的鸡肉! 🌕🌕🌕🌕🌑
via冷建国。4.5。
阿姆Kaboom动画节的开幕片(不知道乌特选的啥),映前intro说没选La Casa Lobo而是选了Linda veut du poulet是因为这部温馨,但我:你怎么知道观众就不喜欢阴间定格动画了呢🚬
不过确实是色块乱砸活泼抽象动画片,淘气小女孩和精疲力竭单亲妈妈故事,很多细节比如小女孩被抽耳光(但被冤枉又会被妈妈真诚道歉)、小猫的屁眼、罢工日买不到鸡索性偷了只活鸡打算自己杀,无限嘲讽做瑜伽老师白得要死冷静自持的姐姐……都很有意思,欧陆人确实没英语人那么矫情的。
全片配了很法味的音乐(作曲今天倒是来了,法国人英语烂到最后忍不住吐槽自己forgive my English,笑死),听起来很随性不知道是不是素人演唱,很符合本片家庭氛围。
#书影音戏游
看过 La petite casserole d'Anatole 🌕🌕🌕🌗🌑
Kaboom动画节,People are strange (when you’re a stranger)系列。法国人:不fit in的话做个怪人也很好啦,只要你稍稍改变处事方式还是可以做自己。老中社会:不fit in那你就给我fit in。
#书影音戏游
看过 Do serca Twego 🌕🌕🌕🌕🌑
Kaboom动画节,Polish shorts: horror and parody系列。忧愁的线稿式简笔人物,变心男人和通透女人。
#书影音戏游
看过 Drżące trąby 🌕🌕🌕🌕🌑
Kaboom动画节,Polish shorts: horror and parody系列。可爱定格动画,明明是长鼻子蚱蜢但看起来好像长毛象。
#书影音戏游
看过 靛蓝色的心情 🌕🌕🌕🌕🌑
via徐慢懒。via诗晨。
编辑和小说家的角色设定代了《小说》,人物性格代了thrill me(一款看似敏感脆弱实则把对方玩弄股掌之间的内心坚定真正狠人),笑死,本人看过的为数不多所有东亚男的都来自韩改小剧场音乐剧。灵前做爱我真的笑死,没有老师这个满肚子坏主意的老头子你俩这辈子都想不到会和对方上床吧。结局远远看着对方敲门然后和现男友拥抱这一幕好像《过往人生》,怎么回事,东亚故事还是得靠东亚故事代。
不再读 De wetten 🌕🌕🌕🌕🌑
借条目标话剧版,久违地值得一看的ITA味儿。一个年轻哲学系女学生遇见了许多奇怪的人的故事,查了下原作全是男人,戏里把其中两个换成了女演员。一款很荷味的小说改编,有点莫名其妙,有点年轻人存在主义危机的徘徊迷茫,性别方面不知道是反讽还是确实落后,总之Eline Arbo这版戏里改完才能看。舞美太好了,我爱转盘🥲
看过 自己去看 🌕🌕🌕🌕🌑
有点像1917,无论是抽离感还是艺术化还是残酷战争的荒谬,并不完全吃这套。喜欢奶牛,刚被小男孩和他叔叔拿枪逼着村民交出来赶上山坡,就被子弹击中死在当场,夜幕里子弹多到炸开一片红光。它生前几分钟听到的是,good cow。
印象深刻还有全村人被德军逼着赶进一个房子里,困在里面被一把火烧死,想起奥斯维辛。但放火烧显然不如毒气那么干净冷酷,能以德军的视角从房子外面看见挣扎的人们绝望推搡上锁的大门,火焰烧成绿色从窗户里扑出来,而德军在欢呼鼓掌。后来德军被俘,其中一个人承认他就是说“把孩子留下你们可以走”的那个人,因为问题总是起源于孩子,而有些民族(指俄罗斯)不应该存在。
现在再看荒谬的是,俄罗斯在历史上如此饱受战争创伤,但又会以几乎同样的方式重复它。人类毕竟都是一样的,无论什么民族。
听过 Good Luck, Babe! 🌕🌕🌕🌕🌑
因为周三那场取消了的阿姆巡演而开始听Chappell Roan(无所谓反正也买不到票反正周三我也不在家)。很直接的出柜歌词和编曲递进。
听过 The Rise and Fall of a Midwest Princess 🌕🌕🌕🌕🌑
这张比起她Spotify榜一那支单曲更流行味,不是褒义。guilty pleasure这首还不错,很疯很splatty。
读过 无条件投降博物馆 🌕🌕🌕🌑🌑
在每周末荷兰境内火车上断断续续看,拖了很久,昨天斯德哥尔摩到弗罗茨瓦夫的飞机上看完了。去年柏林回来后就感兴趣这本,但比起《疼痛部》(80%都很喜欢,结尾只是与我价值观不同令人震撼。但也不能说写得差)来说,这本更散更飘,像是没有想好结构的便签合集。前半部像是没有莉拉的那不勒斯四部曲,只有无尽回忆和母亲。
后半部开始柏林了,乌格雷西奇作为流亡者失魂落魄的孤独倒和柏林战后的城市气质有很多共通之处,但我不能理解。比如她写天使那段,我还是不喜欢真情实感信教搞玄的人。还有她明白自己要被新情人骗钱但还是允许它发生。
就要拉踩了,看赫塔米勒的流亡文学感受到的是越来越坚韧的心和痛苦中清醒地抵抗,怎么看乌格雷西奇永远是沉沦啊,读者要被气死了。不得不说这本对我来说最大的意义是被朋友溺爱了,让我再次谢谢溺水扫pdf🥲
读过 地海传奇4:地海孤儿 🌕🌕🌕🌕🌑
有些埋怨自己为什么在最糟糕的心情下读第四册:从斯京回波兰的飞机上开始读,而一个小时前我刚发现自己抠女人生中第一次忘了值机交了605克朗罚金。今天从阿姆回莱顿给朋友过生日的火车上读完这本,提前一小时出门了结果被火车power failure搞得晚了一小时才到。但某种意义上也和这本的氛围呼应:失败的,普通人的,残缺的,偏离主流的叙事。竟然看出来一点《无条件投降博物馆》的气质,虽然我不喜欢那本,也无意影射厄休拉勒古恩。
看过 世界之王 🌕🌕🌕🌑🌑
拉美烟雾缭绕的山脉公路旅游宣传片,白马无数次梦境一般现身于林间崖边。但主角是一群上蹿下跳男teenagers真的看得很头疼,想起《你妈妈也一样》了,我:这就是西语人吗。
重点该讲的是政府和人的关系,奶奶去世后主角本该继承的土地如何被司法操纵,以至于主角依旧一无所有沮丧愤怒。但总感觉拉杂得有点多,结尾了好几次没结掉,片子略显坐牢不过和朋友聊天很开心。
看过 蚀 🌕🌕🌕🌕🌕
via naoko。第一部安东尼奥尼,喜欢。
周六晚lab111人密到我几欲溜走,要不是直接从uitkijk过来我肯定迟到,也就是票肯定会被取消然后卖给准点到的观众。
前半段还在不适怎么观众席这么多人,剧情也很无聊,开头就是前夫求情但女主执意离开,失魂落魄去找妈,但妈沉迷股票对她毫无关注。唯一好看是建筑,家门口既像蘑菇云又像什么阳具中心主义象征的楼,还有罗马破败美丽的廊柱。拍到股票狂跌证券交易所大乱,我的不耐烦已经到达峰值,真的生理性厌恶金融人。
但后半部好好看,屡次拉扯最终还是没能谈成恋爱完全戳中本be爱好者心口,隔着玻璃的吻太有创意也太充满欲望,女主最灵动的表情也在那段左右出现,模仿路人情侣可爱死。感觉有非常多细节我缺少背景知识没有看懂,但没关系,那种迷惘气质依然毫不减损地传递给了我。
听过 Cosmos Giants 🌕🌕🌕🌕🌕
via巴瓦哈。喜欢Inner Space和(Wind from) Mount Everest这两首很有弹性的配器,不知道是不是电吉他。逛宜家的时候听的,给Luna塞了另一只耳机,但是是有线的,于是两个人在宜家走廊扮演同一条绳上的蚂蚱(周一下午不上班的人也太多了,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