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关于我和鬼变成家人的那件事》 🌕🌕🌕🌗🌑
书影音
看过《分手的决心》 🌕🌕🌕🌕🌑
汤唯好美!警察和嫌疑人的虐恋好爽!前半段男主跟踪监视女主会用到apple watch录音记录;后半段女主也开始用apple watch录下一些心里话放给男主听,但男主破案时不再用了。这都是什么交错的爱恋哟🥹
#书影音
看过《神秘博士 第十季》 🌕🌕🌕🌑🌑
出于怀旧和想找个剧下饭的原因看了12th的这三季。Peter Capaldi这位演员很好,但是架不住剧情烂啊…本来以为写Bill是les会有一些人物弧光,然而并没有,只是为了最后和心仪妹子跑路做铺垫…
#书影音
看过《过往人生》 🌕🌕🌕🌑🌑
看完《分手的决心》再来回看这部,这个移民故事果然还是白人视角呢。本来以为白男老公只是女主用来租房省钱和婚绿的可替代性工具人,最后韩国发小走了,走到老公面前趴进怀里才痛哭。好吧,白男还是可以有再多一点点价值。
#书影音
看过 三大队 🌕🌕🌕🌗🌑
剧本的质地还不错,可惜后面展开的过程一路向下,平铺直叙又琐碎,只展现了摸排的艰辛和三大队队员的各种不幸与离别。人物形象则过于扁平,剧中只有好人和坏人,没有复杂而真实的人。
#书影音
读过 黄书 🌕🌕🌕🌗🌑
一直知道张洪量很有个性,不在乎自己的声线不够好,能写芭拉歌,却更乐于写“怪”歌,骨子里很中国,但他的这种“中国”也和其他歌手不一样,不是讲述乡土情怀政治风云,而是用音乐实验非常直白的表达,比如在歌里用京剧《铡美案》口白,比如给歌曲取名《情人岗七十二烈士》。在他1987年第一张专辑中有一首《中国小孩》,歌词说“诗辞歌赋都忘记 / 老子周子分不清 / 崇洋的小孩 你好令人伤心 / 切开黄色的皮肤 / 露出炎黄的血液 / 中国人 要爱你自己”。
但也没想到他会为此专门写本书,而且还是有参考文献的那种半专业书籍。这种角色的反差让我一开始读的时候很不适应。这本书叫《黄书》,副标题是“黄种人的过去与未来”,但打开才发现并非是我想象的“中国至上论”,而是从更高的角度为“黄种人”写的书。这就让我一下发现自己的狭隘,看到“黄种人”想当然就以为是说亚洲人,但其实美洲、北极、西伯利亚的原住民都是黄种人,书中说中华民族反而是“最不纯的黄种人又自称是黄种人的民族。
这本书的脉络基本是:1)谁是黄种人,他们分布在哪里;2)白种人迫害黄种人的历史;3)西方白人世界史观不仅美化了他们自己,也洗脑了很多黄种人;黄种人需要建立自己的史观、接受自己的美学、自己说自己的故事,而不是一切都跟着西方走;4)从音乐角度展望黄种人未来的音乐发展。
第一部分介绍黄种人的定义看起来还是很学术的,但第二部分就带了很强的主观描述,称西方列强为“白人强盗国集团”,一一列举屠杀和强占黄种人土地的历史。这里读的太不舒服,草草翻了过去。下一部分的阅读应该算是它最重要的内容,一开始我是带着点抵触心理去读的,日常这样的教育已经太多了。但读着读着我倒是心平气和了下来,张洪量的观点我不一定都同意,甚至有些还会觉得好笑,但在他构建的论述逻辑中,也是有道理的,是提出了现实存在的问题的。我不完全同意的原因一来是他选择性忽视了我们自己文化中落后的部分,仿佛黄种人的文化不自信全部是由于白种人的打压而产生的慕强心理,但从个体而言,看过了很多开明的观点后,很难不对这部分文化产生向往、进行模仿;二来这还是一种理想主义的空谈。最终我能和张洪量产生和解的原因是,他也并不是纯粹留恋过去的大国辉煌,也有强调重塑黄种人的史观和美学并不是要“一味自吹自擂加自慰”,更不要也去霸权歧视别的种族。
这本书很容易让人会觉得1959年出生的张洪量是个老古董,比如他会用“洋买办”这样老套的用词(很意外在2014年出版的书里还有这样的词),在播客访谈中他说自己从小就经常思考“三座大山”……但他又一直在关心科技进步,老本行是牙医,也曾去纽约大学学习导演专业,也并不是和世界脱节的人。为他写序的是他的亲哥哥,政治大学外语学院院长张上冠,表达的可能更精准:“书的论述及观点,纵使作为文化研究者的我并不完全同意,但是我可以深刻地体会作者的立场和出发点。呼应洪量以“黄”贯穿全书的创意做法,我称《黄书》的意识形态是一种“黄色意识”的展现。这种意识是强烈而主观的、煽动且有感染性的、挑衅但也具包容性的、愤怒但也有所自制的,意识流动之处莫不引起波澜千顷,让人无法淡然面对,反而必须正视它所挑起的各种问题。”
以及,在看这本书时,我反复想起张洪量1992年的那首歌《纽约》,歌词只有9个字:烂吉他,破城市,想回家。
#书影音
读过《把青春唱完1990-1999》 🌕🌕🌕🌕🌕
是一本不是资料的资料集。那可真是一个野蛮生长的音乐时代,但为什么能出唐朝和三杰,还是因为魔岩的帮助,几乎是手把手帮助这批摇滚人将好的音乐理念规范化,落地生根,并与国际化接轨。但这一步迈的太大了,他们没有经验怎样应对成名,尤其是被架在“魔岩三杰”这种符号化的高度,所以后续变成了苦苦挣扎。但在当时,是很激动人心的碰撞,94香港红磡演唱会的巨大成功也是张培仁没预料到的,也成就了很多佳话。高原说“这就是我为什么牛,因为我在”,她不是纯粹的记录者,她是这段历史的一部分。感谢她不间断的记录。
#书影音
听过 海马森林(Seahorse forest) 🌕🌕🌕🌗🌑
气质统一的选曲让专辑听下来是舒服的,新编曲大多更轻盈,就像文案中说的“编配不追求浓烈,而追求让人声与每种乐器都清晰可辨、充满情感”,一个人戴着耳机听,心净有芬芳。但还是要有所选择的,《蓝》和《在有或没有的从前》更喜欢旧版,《重生摇篮曲》虽是姐妹局但反而乱了。20240522
#书影音
看过 种地吧 🌕🌕🌕🌕🌕
从三月写基金最痛苦的日子开始看,越痛苦越使劲看,去逃避现实,结果一发不可收拾,根本停不下来,到现在其实都还是上头的状态,每天都要刷刷物料,且开始二刷第一季,但这也导致我其它看电影听音乐的进度都停滞了,体会到妲己误国的心情……喜欢什么呢?喜欢真实吧,这些又笨拙又认真又吵闹又幼稚又全是梗的小朋友就和我每天接触的校园里的学生们差不多,生机勃勃的,但又因为他们是被选拔出来、长期生活在摄像头之下且没有淘汰制,所以节目中没有扫兴、没有推脱、没有心眼,只有目标一致的合作,这是最理想的团队生活吧。喜欢群像,也欣赏其中每个人展示出的个性细节。最适合做朋友是赵一博,最让我开心的是卓沅。20240519
#书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