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
“我要代表加拿大欢迎你”强迫症
看到有象友提起加拿大申请citizenship 时需要填 reference 想起我刚来加拿大那会儿(这个联想是因为许多加拿大人的一种“我要代表加拿大欢迎你”的强迫症)
2018年我登陆的时候,在加拿大不认识什么人,一位微博认识多年的网友帮我预租了一间房(房东是她的朋友),但入住时间在我登陆日期后两个月,于是她邀请我去她家客厅住两个月。
然后我就去住了两个月,卡尔加里机场是我们第一次见面。。。。。。
两个月后我回到多伦多开始找工作,遇到的大部分人听说我刚来加拿大,就会突然涌现一种热情想要帮你点什么,也就是我上面说的“我要代表加拿大欢迎你”强迫症,这里面大部分忙可能也不需要,但让当时没多少钱、没有工作、在此地也没有亲友的我有一点点莫名其妙的安心。很多人会跟我讲他们刚来加拿大时是什么样,现在怎么样,虽然每个人经历都很不同,但精神内核都很一致:这里很欢迎你,不论过去如何,以后都会好起来的。
连我打车去海关取海运行李,载我的印度女司机都很热情地说:你一定会找到一份好工作的!(后来我才明白大家把找到一份好工作作为一个美好的祝愿是因为这里就业市场确实比较缓慢 😂
三年后我要申请入籍,跟前同事说我缺一个reference (另一个是上面帮我租房的网友)她特别开心,问我要她提供什么资料;到入籍时我在我们组slack channel 里说了一句今天要请假宣誓,同组的加拿大girl 也立刻热情发表了“我代表加拿大欢迎你,很荣幸你选择了我们”的宣言;公司的 canada channel 里也时常有人发一条消息说我今天要去宣誓了,下面就一群人冲上来敲锣打鼓。
(来加六年里当然不是所有遇到的人都这么热情但我特别善于拉黑所以留下来的都是热情人)
所以我慢慢也感染了这种强迫症,看到有人说准备来加拿大,就觉得自己有一种义务要去欢迎一下,让对方知道:这里很欢迎你,不论过去如何,以后都会好起来的。
读过 亲爱的生活 🌕🌕🌕🌕🌑
以前在哪儿听过一句宣传语,“阅读之前,没有真相”,小时候觉得那可真是侦探悬疑小说的最佳广告。
现在读小说,再想起这句话,又有了新的感受。此真相不再仅仅是故事的情节走向,谁杀了人,谁犯了错,谁出了轨,谁又发了疯。而更像是关于读者本身,也就是我自己的真相。在阅读结束之前,我没法知道这个故事会以怎样的方式与我自身呼应,也没法知道期间怎样的细节可以像技术高超的潜水打捞员一般,去到记忆的深海,打捞出我尘封已久的一段记忆,亦或仅仅是一刻感受。
阅读小说里关于生活的可能性,还有随之浮现的关于我自身的,流动的“真相”,让我期待。
今天听朋友提了一嘴才知道加拿大有好多政府资助的面向PR 和公民的职业培训项目,包括飞机组装、转码、销售、网络安全、电工、清洁能源等等等等,啊!
(一般是各种college和大学的项目,符合条件的政府掏学费,个人掏一个小几百的报名费这样)
最近去 r/BuyCanadian 主要是看看形势到哪一步了,昨天看到一个楼主说希望经济条件不好、或者挣扎在贫困线上的人,不要勉强自己去支持国货,如果能趁机囤积最近因为抵制运动而被迫打折的美国产品减轻生活压力也请尽情去购买不要有心理负担,得到了评论里很多人的赞同,我心里略感安慰。
作为一个来自民族主义盛行之地的人,我一直有点担心这种抵制运动走向一些奇怪的地方,好在这个sub 里每有人发表过激观点,都有大量网友在评论里劝阻/反对。更多的时候大家在分享各种类目的本地或欧洲产品。
想在2025年4月28日的加拿大联邦大选中提前用邮寄方式投票的同学们,可以申请 vote by mail 了!
(必须在4月22日前注册才能用邮寄选票的方式投票,请尽量提前注册以避免延误)
前些天看象友推荐 Mark Carney 在2020年卸任英国央行行长后在 BBC4 的 The Reith Lectures 做的四期播客。今天有空准备来研习一下。
From Moral to Market Sentiments
https://www.bbc.co.uk/programmes/m000py8t
From Credit Crisis to Resilience
https://www.bbc.co.uk/programmes/m000q3sp
From Covid Crisis to Renaissance
https://www.bbc.co.uk/programmes/m000q8yc
From Climate Crisis to Real Prosperity
https://www.bbc.co.uk/programmes/m000qk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