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在加拿大
看过 半之半 🌕🌕🌕🌑🌑
这个AI的水分是不是太大了……光声音是如何出来灵魂的呢。这个故事披了科幻的皮,可是情节却没有假设好。不知是不是因为滤镜的原因,感觉两个人都爱的好克制。
读过 电影迷的奇幻之旅 🌗🌑🌑🌑🌑
在图书馆看到这本书,因为我也自诩半个影迷,就没多想借回来了。
怎么说呢,感觉从旁观者的角度,全程观察了一个(号称)男作家的顶级&低级意淫,比质量差的网文大概差一百本地摊文学吧,问题是我还看到有疑似抄袭的部分。
这里面跟电影最大的关联可能是用了点所有人都知道的台词,和一些非常好莱坞的剧情,感觉这本书的存在,我不知道是更侮辱作家,还是更侮辱影迷。让人生气,还标价58块钱,漂洋过海来到了加拿大的图书馆,这纸拿去做成compost垃圾袋都更有价值。
看过 背着善宰跑 🌕🌕🌕🌕🌗
为什么韩国人镜头下的青春一点不违和呢。为什么他们拍出来,哪怕是闯祸的女主都显得可爱而不是找抽呢。
妹子笑得好甜啊,我一秒回到几年前看她演偶然发现的一天。 小哥三十多岁演高中生一点不违和,也不油,真好(感觉游泳是能去油还是怎么滴)。这么看,国内男演员的花期,还真的是蛮短的。
读过 Why We Sleep 🌕🌕🌕🌕🌗
听完深深感激老天让我成年之后睡眠很好,我应该更珍惜而非挥霍它的。读了一半立刻买了中文版回家,感觉爸爸妈妈近年开始失眠变严重了。回忆一下,在我成长的过程中,睡觉睡得多这个特质,一直是不被看好的,人们宣扬并且尝试更少的睡眠来彰显自己“精力充沛”,同样,睡的多的人十有八九会被冠上“懒”的标记。其实现在回想,明明就应该鼓励大家,有的睡,多睡!
推荐给想对睡眠多了解一点的朋友。如果没时间读完就去实践一下作者的建议吧,一两个也是好的。
尽量每天入睡和醒来的时间一致,
睡前洗热水澡,
睡前两个小时不要剧烈运动,不要大吃大喝,
不要喝酒,
在做完其他的尝试之前尽量不要轻易尝试安眠药,
多接触日光,
减少咖啡因和尼古丁的摄入,
下午三点之后就别午睡了,
尽量别用闹钟,用了也避免snooze的功能,
电子设备远离睡觉的房间,
钟不要放在手边避免半夜醒来看到增加焦虑,
睡不着就起来做点事,好过在床上狂想,
睡前最好只做听音乐或是看书等轻缓活动。
还有一点,就是醒来之后,去看早晨的日光。
读过 寻找光的旅程 🌕🌕🌕🌕🌑
阿拉斯加的人和事。
感觉米利亚和珍妮两位女飞行员是灵魂人物,贯穿全篇。很有喜感的是,二战结束,其中一位女飞行员失业,当时准备要去干的工作是……女秘书。我想象了一下,她在知道自己可以被雇佣去阿拉斯加开飞机的时候,拿着手上的女秘书offer是何等有趣的心情对比。星野道夫和印第安人开玩笑问集合的时间是“日本时间还是印第安时间”,我还想当然以为是在讲时区,没想到是印第安时间是指约定的时间没有卵用,最后一个人到才出发哈哈。
读到后来也很伤感。他后来和这两位年近八十的女飞行员一起去了向往已久的欣杰克河流旅行,一路的对话,让他感觉自己是和她们分享的最后一个故事了。读的时候会自然而然觉得星野写下这样的感触,是因为她们两位年事已高,以后怕是没有机会了。然而下一页你就会读到,实际上却是他自己,很快便意外离世。我们拥有的时间永远比想象中少啊。
读过 明天也是小春日和 🌕🌕🌕🌕🌑
长知识了,原来小春日和是指晚秋到初冬。不是春天,却似春天,是所谓“小春”。
小时候跟老爸讨论,如果有一件新的,特别贵的衣服,那是时不时穿一穿是浪费呢,还是一直收在柜子里全方位保护着,才是浪费呢。我现在想起来那段对话,觉得我们的时间,也可作那件“珍贵的衣服”解。你可以读作花费在农活和家务上是浪费,也可以完全相反地觉得,那是富足又充实的人生,明明该是大大的珍惜啊。
我很喜欢里头手画的示意图,尤其是菜园的具体安排,至于菜谱不太行,感觉啥都要加好多糖……
读过 豹变 🌕🌕🌕🌗🌑
借这本书是因为前一天看偶像剧,男主角说女主角像一只豹子,还有就是读骆以军的时候读到了木心。
我喜欢看木心写纽约。不过总体来说不如小时候喜欢读他的文字了。
看过 治愈者 🌕🌕🌕🌑🌑
帅哥身手真好啊,不过故事的后来太理想化了。这部剧放映已经十年过去,看剧的时候我就在回忆近年看到的韩国娱乐圈新闻,大佬们逼迫女艺人出卖肉体,给她们下药,逼迫她们自杀……冥冥之中好像一切都是预告,看来这个世界理想的故事在上演,而现实没有变好一点。
读过 荒野之歌 🌕🌕🌕🌕🌗
真美啊。无数细节,有的照片让人感到惊奇,有的照片会带给人扑面而来的感动,有的居然还很好笑。我爱那些一半在水上一半在水下的照片。
说句伤感又难听的,看着看着很难不生出希望先灭亡的是人类。
读过 和果子 🌕🌕🌕🌕🌑
前两天看书看到栗金团好奇找来这个书看看。
照片是真美啊,可是可能是我太俗了,看了完全没有想吃的欲望哎,脑子里面只有两个字重复回放——齁甜。
感觉每一本讲关于日本生活的书都会强调四季变更以及人们意识到每个季节微小变化的重要性哎。话说居然专门有一款果子是尝试描绘“初春朝阳从两块岩石间升起的瞬间”,侧面感受到了日本人对美和细节的极致追求……这还是在做吃的吗?回想起咱们的,不管是面人还是糖人,做个孙悟空或者龙出来?画风瞬间不一样了。
看过 脸庞,村庄 🌕🌕🌕🌕🌕
阿涅斯瓦尔达好可爱好可爱,虽然结尾看得我流出眼泪。
全片给我的一个感觉,是那里的劳动人民——工人,农民,邮递员,咖啡店员,矿工……在被当地人民和艺术家尊重着。戈达尔避而不见我倒是没想到,主要是我以为他早去世了😓
看过 乡愁 🌕🌕🌕🌕🌗
这个片子分数这么高,完全没有我想象中的晦涩难懂嘛。里面有好多好多好看的拱啊根本看不过来。看的时候我就想,看雅克塔蒂的片子里的巴黎,无论城市还是郊区,明明是六十年代拍的却给你一种人们已然生活在比现在还远的未来社会,这是我第一次看塔可夫斯基,电影里的意大利城市疯狂在下雨,明明是八十年代,但感觉再多下两天雨,人就要退回到穴居生活了……
我想对于一群人,有乡愁可以去表达出来,也许已经是幸运了。记得曾经看过一个讲北京的诗人/艺术家的纪录片,大多愤世嫉俗。如果去看这里的后续,很快几乎个个都出国了(不难想象他们也会像导演一样漂浮异乡描绘乡愁),而没出国的,后来出现在了关于精神病院的病人实态的摄影集里。
读过 肚子里有个火车站 🌕🌕🌕🌕🌑
挺好的,虽然希望最好能在小朋友的时期就能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同时到变成大人了也不要丢掉它们。但如果小的时候没机会,那长大之后也还可以,慢慢有心去认识,重新养成那些对自己更好一些的习惯。
读过 艾略特·厄威特 🌕🌕🌕🌕🌗
名流到路人无缝切换。有的日常照片居然看得我笑出声来,高明高明。
找到了非常高清的扫描本来看,于是问题来了。有的照片篇幅很大,需要翻开的左右两页拼在一起得到整张照片。大概看了二三十张照片之后,发现因为封面页错页的缘故,我把很多本该是一张连贯的照片的当成两张照片看了。恍然大悟之后再从头看,发现我之前对大部分照片所讲述的场景和故事的解读完全变了!寂寞张望变成了对视,略有神经之举变成心有灵犀。
惊讶之余不免感慨,50%的照片展现的可能并非是50%的现实,而会被解读成截然不同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