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 派系分合与晚清政治 🌕🌕🌕🌕🌕
极似作者推重之高阳,几成历史小说大纲。与上编最大分别在于下编史料运用更为机械,基本以翁日记与朱录对照成书,虽属客观限制,但由此而只能见到翁如何interact每日奏疏、并脑补政情内幕,亦属不得不堕之地步。长处之一在于政治嗅觉基本灵光,大事上开脑洞推测尚可赞同,之二在于能以局促之史料串接晚清一系列政治斗争内幕,并梳理出甲申甲午庚子三大祸的内斗线索(由此亦见作者政治嗅觉),不尽确但有大功。常熟殚精竭虑无非力求无过而得裱糊明君贤臣之假象,与合肥实殊途同归,而皆倾覆于甲午戊戌之际,颇多感叹。另,全书虽然行文琐碎,后段颇为疲倦,但看到常熟罢相一节突然情感强烈,怅然之余甚至更多是感动。德宗你这个渣男你有了年轻的康有为就踢开老迈的翁师傅还要翁师傅进宫在道旁叩头谢恩你是不是人!!
#秃象读观闻.
秃象读观闻
读过 年轻干部如何锤炼超强忍耐力 🌕🌑🌑🌑🌑
其实是本普通的励志书,换了个名头。只能说时代注脚了。
#秃象读观闻.
读过 梁漱溟 王实味 储安平 🌕🌕🌕🌕🌕
读过 派系分合与晚清政治
https://neodb.social/book/6rgtsntp3faHe2kwFeQ7bU
极似作者推重之高阳,几成历史小说大纲。与上编最大分别在于下编史料运用更为机械,基本以翁日记与朱录对照成书,虽属客观限制,但由此而只能见到翁如何interact每日奏疏、并脑补政情内幕,亦属不得不堕之地步。长处之一在于政治嗅觉基本灵光,大事上开脑洞推测尚可赞同,之二在于能以局促之史料串接晚清一系列政治斗争内幕,并梳理出甲申甲午庚子三大祸的内斗线索(由此亦见作者政治嗅觉),不尽确但有大功。常熟殚精竭虑无非力求无过而得裱糊明君贤臣之假象,与合肥实殊途同归,而皆倾覆于甲午戊戌之际,颇多感叹。另,全书虽然行文琐碎,后段颇为疲倦,但看到常熟罢相一节突然情感强烈,怅然之余甚至更多是感动。德宗你这个渣男你有了年轻的康有为就踢开老迈的翁师傅还要翁师傅进宫在道旁叩头谢恩你是不是人!!
#秃象读观闻.
讀過 刘少奇年谱(增订本)
《劉少奇年譜》初版於1998年,覆蓋年代至1969年劉少奇含冤逝世;2018年增訂時,將1949年以後的部分全都刪除了——所謂:越增訂,內容越少。
读过《中华帝国晚期的性、法律与社会》 🌕🌕🌕🌕🌕
确实是非常震撼的研究。谈论贞节在法律层面上的意义,选取了几个角度刁钻但切面结构鲜明的切入点,2-4章讨论这一机制如何塑造侵入者(光棍)形象并不遗余力地惩罚脱轨者,5章讨论这一机制如何奖励顺从者(提升贞妇地位),第6章则进一步讨论这一机制如何令社会性别以及道德价值超越既有社会身份,亦令全书的讨论超越“解放-压迫”二元论。就性别问题而言本书揭示了贞节观念破坏原有身份的同时如何带来了一种畸形的个体认同,特别是它对当事人来讲极其高昂的践行代价。就社会层面上而言本书结论里提到,贞节观念令女性被推到捍卫个体家庭的前列,从而在经济结构之外考察家庭变化别立一径。
#秃象读观闻.
看过《名侦探柯南:黑铁的鱼影》 🌕🌕🌕🌗🌑
基本是特工片。重点剧情尽人皆知。除去若干已经心照的动机成谜人物如苦艾酒以外,若干重要剧情动因交代得很敷衍,如为什么搞个AI的动机是推动世界和平,为什么弃用AI就要给炸了,黑衣组织哪里来的偌大装备,等等。由于不太介意这一点,外加全片动作镜头属实不错(M13以后罕有其匹),以及灰原剧情线还蛮让人心动的,给个三星半支持下啦。
#秃象读观闻.
看过 微笑 🌕🌕🌕🌑🌑
恶灵本体亲自催人上班,有点破功;觉得编剧确实是洋脑瓜,东亚人表示你最多不就是让我死吗我死了你还能拿我怎么样呢——这个一线单传的设定,到底谁求谁还不一定呐!或许这就是恶灵一定要没完没了制造 jump scare 折腾人而且定下 deadline 的原因,免得携带者醒过闷来。
看过 夺命微笑2 🌕🌕🌕🌕🌑
不错的续集,用义警剧情收束第一部时间线并制造两条迥异剧情线索之间的交叉,然后就是小明星上发条连轴转的生活。几处恶灵推人走的情节成功补上上一部「非暴力不合作」的薄弱环节,让剧情更紧张。舞蹈演员叠罗汉的一幕为全片最佳。另,本作擅长用焦虑替代惊悚,提词器一幕尤其令人难过。
讀過 半截墓碑下的往事 🌕🌕🌕🌕🌗
高的秘书和张明远的女儿撰稿,介绍高案内幕,非常精彩。王海光对本书的解读甚至可能都还是收敛的。看完第一反应就是「没人可以分裂帮会的,所有兄弟都会打你!」以高挑战刘之所以收得反效果,说到底就是七大以后党内皆以为「从头来过」,故而不仅维护七大树立的刘,反对张秀山翻61人案之旧账,且对高公然挑战七大以后党内组织局面皆有顾虑,结果导致主席潜意落空,而高之功狗命运亦就此确定。惟主席既知高层干部无人敢冒分裂党之大不韪再行挑战,其欲复行「甩石头」之谋,则惟有引入「初生牛犊不怕虎」之小辈也,遂开「天下大乱」之渐,不可收拾。
看過 猎金·游戏 🌕🌗🌑🌑🌑
最大的问题是故事从内核到情节展开都毫无特色,给人感觉像是AI照着TVB金融智斗剧草率写的故事,然后再用AI把具体细节全都大陆化,像90年代流水线录像带港片的故事风格。中间狗粮企业的一段让人很不舒服(但影院里还是笑声多,男女都有)。摄影非常电视剧风格。几个主要的布景都很廉价,甚至觉得这片子可能制作成本很低。整体观感比《金手指》逊色得多。本片最大的亮点是道具:片中出现大量混淆真实性的品牌标识,寻找一闪而过的带标识道具(数量比想象中多)成为观看中的唯一乐趣。倪妮虽然只有些点缀戏份,但表演一骑绝尘(那几场戏里如果没有她的话,刘德华就会是灾难级出演)。男主女朋友的服装不错,让这个没什么特点的角色稍微呈现了些形象。
讀過 "毛泽东查刘少奇档案"真相调查 🌕🌕🌗🌑🌑
最大价值是介绍了张秀山回忆文字的形成过程。写作风格更像是组织调查报告而非史学著作,推得结论[也因此而]或许符合组织工作习惯,但颇乖常理。重点论点是:(1) 查档问题涉及少奇,仅是李纯六误将刘少猷与彼搞混;(2) 高干会议上罗瑞卿、张秀山、郭峰俱未提及查档事。大不合理处在于,倘若清档一事平凡若此,李怎可能仅以一名之近便轻将一劣迹直接牵连上大人物?必是先有人传话点出少奇之名,方于查档时有的放矢、有迹可寻。至于会议讲话,无非满洲一案疑云纯系历来肃反惯性,并无凭据,七四全会和座谈会都避谈,罗自不会凭空触「替他说一遍等于也有责任」之霉头;故而于会中诘问内情,而各人全不形诸文字,最终以含混处分李纯六了结。读完益信查档一事必定存在,只不过七四全会风云突变以后,高层忌讳,执行者不知全貌又意识到兹事体大,遂三缄其口、各不声张罢了。
读过 半透明鏡 🌕🌕🌕🌕🌗
以前读英文版时匆匆囫囵,这次读到中文版算是弥补了以前的缺漏。柯氏此书确实比同时代其他人的著作用力得多,堪称是真正贯彻了历史书写研究理念的佳作,无怪其人对清史研究日趋降智而愤懑。全书围绕一种关于以满洲族群/历史意识为主体的观念,如何在话语层面上抚平其他不同意识的褶皱、倒刺和碎片,从时段上讲或许可以称为是 Orphan Warriors 的前史。第一部分讲述作为边疆人的汉人如何被纳入满洲族群意识建构进程,第二部分介绍皇太极、康熙帝如何跨越女真传统社会的藩篱而重写满洲人的历史观念。第三部分关注乾隆朝如何缔造合璧皇权与最为堂皇的历史书写。结尾与《孤军》的结论共鸣——如果说《孤军》意欲给出一种不同于经典叙事的「满族人」的反例,那么《晦昧之鉴》想要讲述的就是被经典「满族人」话语所利用的「旗人—满族人」族群观念大筐的塑造过程。这一过程远超越「满汉矛盾」四字所能涵盖的范畴,甚至足可成为20世纪肇造国族之际种种草蛇灰线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