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yr jean@douban&Twitter
与陶渊明生活在桃花源 [图书] 豆瓣
作者: 程滨 2016 - 6
节选自本书《自序》:
鲁迅在文章中提过陶渊明有“金刚怒目式”。有时我想,如果不是现代人由于时代因素几乎都读过鲁迅作品的话,那么恐怕很多人都会忽略这位隐士“刑天舞干戚,猛志固长在”的一面。然而只知道他有“金刚怒目”这一面,还是没有参透渊明。很多人都以为,虽然渊明躬耕的隐士生活过得苦,但心地却很平和,丝毫不以为苦。我不知道他们是不是真的读不出渊明的“苦”。他们所描绘的渊明不是渊明,似乎是“饭疏食,饮水,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颜回——甚至我不知道陋巷中的颜回是不是心里真的没有一丝“交战”,因为我们根本看不到颜子对这种生活的自述,我们看到的都是别人眼中的颜回。
但是,渊明就不一样了,他有这么多直写本心的诗,他丝毫不向人们掩饰内心的情感。当我的内心对曾经坚持的理想动摇时,我发现渊明也动摇了。这并不是我主观加给渊明的,而是在我没有动摇的这种体验时,我从他的文字中根本看不懂这种人生的况味。于是当大家都在赞美渊明的时候,我却提出了“《归园田居五首》乃《形影神三首》之反动”的看法,认为写到《归园田居》第五首时,渊明有几乎不能自持的痛苦,他并不像人们所说得那么坦然,而是在“硬把持”着,仗着朋友,仗着热闹,仗着酒。当然,随着日复一日过着这种生活,渊明慢慢把“硬把持”化作了“自然”,但这需要以怎样的痛苦为代价啊!就在那时,我写过一首《贺新郎》,叙述那次重读陶诗的感受:
诗是渊明好。正悠然、东篱采菊,南山倾倒。却怪南山时时在,此刻方成绝调。都为这、百年襟抱。梁父二分骚一段,被饥寒、化作苗间草。这一世,太枯槁。 平生酒债知多少。仗衔杯、推开独醒,保全孤傲。莫羡固穷常在口,只怕居然忘了。问此意、千年谁道?五十步前回白首:“读书人、此境真能到?”顿掩卷,一声啸。(《贺新郎·重读陶诗,正月初三作,读陶则数月间事》)

发布了关于《与陶渊明生活在桃花源》的评论:
零碎素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