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牧者的抉择

豆瓣
游牧者的抉择

登录后可管理标记收藏。

ISBN: 9787563378708
作者: 王明珂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 理想国
发行时间: 2008
丛书: 理解中国
装订: 平装
价格: 35.00元
页数: 304

8.5 / 10

8 个评分

评分人数不足
借阅或购买

面对汉帝国的北亚游牧部族

王明珂   

简介

本书探讨的对象是华夏最古老的一个边缘——华夏北方边缘。作者以人类学的游牧社会研究成果及思考取径,结合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对早期中国北方多元的游牧社会作一新考察。作者指出,汉代中原王朝与其北方游牧部族的互动曾造成三种不同的华夏边缘,也是三种人类生态本相——蒙古草原的匈奴、甘青高原河谷的西羌、东北森林草原的鲜卑与乌桓。后来在历史上发生的一些模式化历史事件,许多都可溯及形成于汉代的此三种华夏边缘。作者期望通过情境化与反思性的历史知识,形成对当前中华民族体制下汉﹑满﹑蒙﹑藏等民族历史关系的一种新体认。
————————
王明珂洞察族群认同与共同体意识之间微妙的关系,在中国民族学田野报告的传统方式之外,开阔了报导与阐释双管齐下的方法学。这是一本跨越历史学、人类学和地理学的作品,很有价值。
——许倬云(著名历史学家)
我们这个时代学术中最重要之事,莫过于指出,以定居的乡土格局来形容中国社会是有问题的。“中国乡土定居性理论”抹杀了我们历史经验中的许多“另类元素”。本书为我们呈现了汉代中国北方游牧社会的诸种形态,使长期被我们视作“他者”的匈奴、西羌、东胡及其后裔,成为我们的自我认识的一个步骤。
——王铭铭(北京大学人类学教授)
没有哪个古代帝国的周边,拥有像中国那样多的游牧民族;也没有哪种文字中留下像汉文一样对于游牧民族的丰富记载;然而当下游牧民族研究却是西方、俄国或日本学者的领地。当读完这部非凡拔俗的著作后,我们可以略感自豪地宣称,游牧世界的研究中终于增添了一份中国经验——从理论到微观。
——罗丰(宁夏考古所所长,考古学者)
作者既解构了旧史家的片面记载,又谨慎地对待前人的研究成果,以使自己不要走过头。作者基于多年来对游牧社会的亲身观察和体验,加之对中国历史文献、考古材料的熟悉,本书可以说是王明珂一部更加宏观的著作,是一部跨越历史学和人类学的经典制作。
——荣新江(北京大学历史学教授)
“游牧”不只是一种生产、消费与交换的经济手段,它还需要特定的社会组织、社会价值观来与之配合……对于熟悉定居文明社会价值体系的“我们” 来说,游牧社会研究更大的意义在于它可以挑战、刺激我们的知识理性;因为这样的刺激,我们或可得到些反思性新知。
——王明珂(本书作者)

contents

第一章 游牧经济与游牧社会,l
自然环境,3
畜产种类及其动物性/7
畜产构成/15
游牧与其移动模式/20
游牧生产、分工与消费/28
辅助性生业:狩猎、采集、农作、贸易、掠夺/33
游牧社会组织:家庭与牧团/40
游牧社会组织:家族、氏族与部落/48
分枝性社会结构、领袖威权与外在世界55
第二章 中国北方游牧社会的形成/63
有关欧亚大陆游牧起源的一些问题/64
考古学有关中国北方游牧文化起源的研究讨论/69
公元前15至前3世纪中国北方的人类生态与社会变迁/78
环境、经济生态与人类社会/97
第三章 草原游牧的匈奴/101
游牧“国家”问题/103
地理与自然环境/106
匈奴的游牧经济/110
游牧经济下的匈奴国家与社会/142
匈奴牧民在国家与部落间的生存抉择/147
第四章 高原河谷游牧的西羌/157
河湟地理环境与人类生态/158
河湟羌人的游牧经济/162
羌人部落及其社会/179
羌人牧民的生存抉择/19l
第五章 森林草原游牧的乌桓与鲜卑/195
秦汉时期辽西的地理环境/198
乌桓、鲜卑的游牧经济/200
乌桓、鲜卑的部落社会,212
第六章 游牧部族与中原北疆历史/22l
魏晋隋唐的中原王朝与炎黄子孙/222
汉代以后游牧部族与中原帝国的互动/225
游牧国家兴衰:历史循环论/233
历史本相与表相/237
结语边界·移动·抉择/245
参考书目255
索引/269
图表目录
图一 世界主要游牧类型分布简图/4
图二 中原北方、西方三种传统游牧类型分布图/80
图三 匈奴牧区及其周边图/109
图四 河湟及青藏高原东缘的羌人牧区图/159
图五 汉代的乌桓与鲜卑及其迁徙图/197
表一 阿穆拉贝都因人各氏族所宣称的祖源关系/53
表二 布里雅特蒙古各氏族部落祖源关系 /55
表三 汉军与匈奴战争中掳获匈奴牲畜记录/115
表四 史籍所见匈奴人寇汉帝国的发生季节/136
表五 汉羌战争中汉军掳获羌人畜牲记录/164
表六 史籍所见羌人寇汉帝国之发生季节,177
表七 史籍所见鲜卑人寇汉帝国的发生季节/210

其它版本
短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