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夜
豆瓣
The Night Watch
[英] 萨拉·沃特斯 译者: 阿朗
简介
★“维多利亚三部曲”《轻舔丝绒》《灵契》《指匠》作者萨拉·沃特斯入围“布克奖”“柑橘奖”决选名单的长篇力作。
★ 战时野蛮、反常、失序,却因世俗的搁置与阶级的碎裂,生出了异样的自由。
★ 抛弃奇情诡计,萨拉·沃特斯将四组平凡人的故事也写得荡气回肠、牵动人心,足证她仍是“当今英语文坛最会讲故事的作家”。
★ 《指匠》译者阿朗译本,质量过硬,值得收藏!
-------------
孤行于战后伦敦萧索的街头,凯一身男装,漫无目的。昔日驾着救护车冲锋救世的英雄气概,已随硝烟一同消逝。
供残疾人工作的蜡烛工厂里,邓肯年轻且健康无虞,却理想尽失,生活如一潭死水,直至意外访客把他带回狱中度过的战时岁月。
婚姻介绍所二楼的防火平台上,相对抽烟的海伦与薇芙,每每想敞开心扉,却总是欲言又止。
我们何以落得今天的模样?
这是四个命运交错的伦敦人的故事,由战后的1947年,回溯至1944年,抵达一切开始的1941年。
--------------
小说对过去时代的细节描绘细致入微,但又不会喧宾夺主,依然保留了这个简朴但又饱含深情的人性故事本身的魅力。小说有力地将各种暗示、线索和故事线串联在了一起。
——《星期日独立报》
《守夜》是这位杰出的小说家最让人惊叹的一次创作。
——《星期日泰晤士报》
沃特斯对战时与战后日常生活的描绘笔触清晰、质朴,角度新颖,就算是等油漆干这样琐碎的小事,她可能也能写得别有风味。
——《卫报》
沃特斯文笔细腻,角色栩栩如生,堪称“当代狄更斯”。
——《芝加哥论坛报》
《守夜》的倒叙让人想到哈罗德·品特的《背叛》、马丁·阿米斯的《时间箭》……在最后的40页,沃特斯把我们带到1941年,试图去回答那个关键的问题,并非是“这个故事如何结束?”,而是“这一切是怎么开始的?”
——《纽约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