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没”
伊凡·伊里奇之死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Смерть Ивана Ильича
9.2 (93 个评分) 作者: [俄] 列夫·托尔斯泰 译者: 许海燕 东方出版社 2017 - 10
◐54个国家100位一流作家选为100部最伟大的文学经典之一。托尔斯泰共有三部作品入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伊凡·伊里奇之死及其他》。
◐人类文学上描写死亡的巅峰的神作。 曾被选入美国麦克米伦图书公司出版的《世界小说一百篇》,被西方各大学文学系当作教材。
◐小说对婚姻、情欲、伦理、死亡的探讨具有惊人、无与伦比的现实感。
◐《少年Pi的奇幻漂流》的作者扬•马特尔给加拿大总理斯蒂芬 •哈珀推荐的第一本书。
◐法国作家莫泊桑深深为之折服,曾经感叹说:“我看到,我的全部 创作活动都算不上什么,我的整整十卷作品分文不值。”
◐名家名译,译笔优美动人,完美展现托尔斯泰风格魅力。
...................
☆媒体评论
◐《伊凡•伊里奇之死》被认为是人类文学上描写死亡的巅峰的神作。法国作家莫泊桑深深为之折服,曾经感叹说:“我看到,我的全部创作活动都算不上什么,我的整整十卷作品分文不值。”
◐托尔斯泰最奇特的作品,当年发表后,俄国审查官只允许发行普通人难以承受的高价版本,美国邮政禁止邮寄刊有《克罗采奏鸣曲》连载的报纸。
◐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看了此书后说:托尔斯泰是个性变态者。
◐著名俄罗斯文学译者、诗人、学者汪剑钊教授,小说家赵松推荐!
...................
☆内容简介
列夫•托尔斯泰的中短篇小说选,包括两个短篇《克罗采奏鸣曲》、《魔鬼》和一个中篇《伊凡•伊里奇之死》。这三个中短篇分别是关于婚姻、爱欲与死亡的主题,围绕着婚姻、家庭、伦理、情欲与死亡,具有有非凡的震慑人心的魅力。
◐《伊凡•伊里奇之死》被认为是人类文学上描写死亡的巅峰的神作,是托尔斯泰晚年一部重要的代表作。作品一经发表就引起强烈反响,法国作家莫泊桑深深为之折服,曾经感叹说:“我看到,我的全部创作活动都算不上什么,我的整整十卷作品分文不值。”
◐《克鲁采奏鸣曲》上流贵族情感忏悔录,托翁(据说是本人写照)扮演奥古斯都、卢梭,讲述了一个在漫长的婚姻生活互相怨恨的贵族夫妇,因丈夫认为自己对妻子拥有类似物主的所有权,因此并不尊重妻子,而频频与妻子发生争吵,后来在丈夫对妻子狂烈的性嫉妒中杀死妻子而后反省、忏悔这种肉欲结合的婚姻关系的故事。是托尔斯泰最奇特的作品,当年发表后,俄国审查官只允许发行普通人难以承受的高价版本,美国邮政禁止邮寄刊有《克莱采奏鸣曲》连载的报纸。
◐《魔鬼》则探寻了人性中的情欲。它认为人是无法控制这种欲望的,无法摆脱,直到欲望对象的毁灭或自己的毁灭。小说对情欲的巨大力量以及其与理性道德的激烈冲突的描写是摄人心魄、无与伦比的。
这里 [图书] 豆瓣
Here
8.7 (92 个评分) 作者: [美] 理查德·麦奎尔 译者: 廖伟棠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7 - 10
一部兼具艺术和实验的艺术品
一次超越想象的时空穿梭
图像小说史上绝无仅有的创新杰作
安古兰漫画节大奖作品
《纽约时报》上榜好书
....................
※编辑推荐※
☆《这里》是在漫画史上具有崇高地位的实验性杰作。被称为“带上孤岛的图像小说”。上世 纪80年代原版的六页一经出版,便获得极高声誉,成为实验漫画的经典。
☆ 新版《这里》作为“终极加强版”,无论内容还是体量上都得到提升,当年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并被评为年度好书,又在2016年斩获安古兰漫画节大奖。
☆《这里》是一部创意十足的艺术作品。它将镜头对准新泽西州的一幢房子,但在时间上穿越了几百万年。在时光流转中,从史前巨兽到未来世界,从殖民时代到当代,一个小小的空间产生了无限可能。每页纸上,都有不同的时间碎片互相应和,形成一个奇妙而迷离的宇宙。
☆《这里》是一部内涵深刻的哲思之作。随着时间流逝,世界沧海桑田。但有些东西却从未变过,包括爱、包括荣誉,它们是永恒的。
☆《这里》是一个值得去探索的谜团。虽然时间的碎片遍布全书,但我们可以再度拼贴组合,得到一个个完整的故事。我们可能发现,1984年的孩子就是2015年的男子。而一件微小的小事可能影响了整个未来。
☆《这里》是一部包罗万象的作品,其中隐藏着许许多多的元素。从维米尔的绘画,到鲍勃·迪伦的名曲,都完美嵌入了这部经典之作。
☆ 中文版特别收录1989及2000年版本。
.....................
※内容简介※
《这里》是一趟迷幻而华丽的时间旅行。它将镜头瞄准新泽西州的一间平凡客厅,在同一幅画面中穿越百万年,拼贴出“这里”在时间流转中的奇妙变化。于是,史前巨兽同未来的科技并存;1950年的故事同2015年的事情遥相呼应。展现出一小块空间在时间绵延中的无限可能。
《这里》的初版是六页的黑白漫画,在上世纪80年代一经出版,便成为一部地下实验漫画的经典。它对时空关系富有创新且意味深长的蒙太奇式重组,对漫画艺术、电影等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新版《这里》扩展为300多页的彩色漫画,于2014年出版,并于2016年获得安古兰漫画节大奖。
简体中文版特别收录《这里》(1989)和《这里》(2000)两个版本。
...................
※名人推荐※
即使不能说百年一遇,《这里》也绝对是一部数十年一遇的杰作。我敢保证,当很多年过去,你会依旧记得,当你第一次翻开这本书的时候,身处何地。
——克里斯·韦尔,《吉姆·科瑞根》《建筑故事》作者
琥珀·恋爱的犀牛 [图书] 豆瓣
8.4 (90 个评分) 作者: 廖一梅 新星出版社 2008 - 3
《琥珀》和《恋爱的犀牛》是近年来倍受瞩目的编剧廖一梅最重要的两部戏剧作品。两剧由先锋戏剧导演孟京辉执导搬上舞台,皆是中国剧坛的话题之作。《琥珀》2005年3月在香港艺术节首演,后在各地巡回,被称为亚洲剧坛的旗帜性作品。《恋爱的犀牛》1999年首演,长演不衰,是最受欢迎的小剧场戏剧之一,被视为小剧场史上的奇迹。《琥珀》的剧本是首次出版。
遗产 [图书] 豆瓣
The Property
8.5 (79 个评分) 作者: [以] 露图·莫丹 译者: 来兹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7 - 8
2014年法国安古兰年度漫画大奖作品
一部讲述历史与记忆、人类关系固有复杂性的图像小说
关于等待了六十七年的爱情和纠葛一生的因果律
历史可以塑造我们,却不能毁灭我们
………………
※编辑推荐※
☆ 2014年法国安古兰国际漫画节年度漫画大奖作品,2014年艾斯纳年度图像 小说大奖,《卫报》《洛杉矶时报》《出版者周刊》等多家知名媒体评选出的年度图像小说作品。
☆ 因一处房产,三代犹太人战后首次重游华沙:未经历战争的她,这趟旅途是邂逅爱情,是重新认识自己的家族;逃离战争的奶奶,一走就是六十七年,故地重游,竟有人还在原地等待;战后一代的姐夫,为房产而来,在利益和情感之间徘徊。
☆ 一部讲述历史与记忆,讲述人类关系固有复杂性的图像小说,关于遗失的爱情、生命中的拥有与失去和纠葛一生的因果律;一个简单却不平凡的动人故事,精妙的叙事让你如坐春风,让你感同身受。
☆ 如《丁丁历险记》一般简洁的线条、明快的颜色构成的画面,有条不紊的多线叙事结构和幽默风趣的讲述共同组成了这部伟大的作品。从一个简单却不平凡的犹太家族的视角出发,探讨了历史的残酷却无法毁灭人性的一面。曾经断裂的关系,会被人与人之间的无法分割的情感重新连接在一起。
☆ 情节信息量庞大却井井有条,娓娓道来。虽是一部反映“二战”的作品,却没有直接讲述“二战”惨绝人寰的屠杀,而是通过一个又一个的侧面将半个多世纪前的历史与现状联系在了一起,与此同时,老一辈人的恩怨,几代人的隔阂,年轻人之间的爱情与信任,家人的亲情与猜忌都完美地融进了故事之中。
………………
※内容简介※
为了收回父母留下的一处房产,莱吉娜带着孙女米卡回到阔别六十七年的华沙。在这个对犹太人颇具意味的地方,两代人的矛盾不断。奶奶的举止也越发奇怪,米卡不禁开始怀疑奶奶回到这个伤心地的真正目的……
………………
※媒体推荐※
莫丹是一位擅长制造复杂动机和探索人物之间关系复杂性的大师,这种复杂性,根本上来源于这些角色的内心。
——《洛杉矶时报》
露图·莫丹的《遗产》是本年度图像小说中的极品,讲述了一名年轻的以色列女性米卡·西格尔和她古怪脾气的祖母一起重游华沙的故事,这趟旅程的目的是帮助祖母收回她家人在1940年被抢夺的房产。这本书里有你想在图像小说中渴望的一切——精美的画面、多层次的故事还有作者的敏锐和机智。
——《卫报》年度图像小说
《遗产》更像是一部极其优秀的独立电影,充满了人物之间的微妙关系和有趣的线条……莫丹的作品讨人喜欢,很容易感染人,她的叙事方式也很聪明。
——Salon.com 2013年难忘的图像小说
莫丹用干净清晰的线条勾勒出了一张关于爱,关于谎言,关于过去的网。这篇精彩的故事说明了历史可以塑造我们却不能毁灭我们。
——《出版者周刊》2013年年度图书奖
………………
※获奖记录※
2014年法国安古兰漫画节年度漫画大奖
2014年艾斯纳年度图像小说大奖
《出版者周刊》2013年年度图书奖
睡觉的笨蛋 [图书] 豆瓣 Bangumi Goodreads
ネムルバカ
8.6 (50 个评分) 作者: 石黒正数 Tokuma Shoten 2008 - 3 其它标题: NEMURUBAKA / ネムルバカ
古谷实式的迷茫,在这里变得清新,浅野一二○式的焦虑,在这里变得隐忍,《梦想的尽头》式的明晰,在这里变成一种挣扎。立意自然是积极的,梦想啦,做自己啦,但石黑想要表现的并不是那种义无反顾去奋斗的热诚。初看这部作品时,只道是入巢和琉加这两个女生像损友多过百合的又欢乐又无聊的同居生活,她们的关系以及面对人生的不同态度,都显然不是为了歌颂青春的美好,连同她们周围的人,例如想要泡琉加的死大学生,都是在为这个年龄的人所拥有的一种暧昧特质树立群像。琉加玩音乐且希望能玩出成绩,但是对自己的不自信以及市场本身的不规范,使得她的花火明明灭灭,充满不安,而入巢身上更多的是一种可贵的傻气,不具备太强烈的个性,却至少纯真,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她们两个人是互补的,都有过看着对方却感觉遥远的时候,也都成为对方某种程度上的心灵归港。
枕头人 [图书] 豆瓣
9.2 (45 个评分) 作者: [英]马丁•麦克多纳 / 汀布莱克•韦滕贝克 译者: 胡开奇 新星出版社 2010 - 4
这位冷血的警察,出于只有他自己知道的原因,没有将那些小说稿付之一炬,而是小心翼翼地把它们放进了卡图兰的档案,贴上封条,以便将它们封存到五十年后。这一变故搅乱了作者原本时尚的悲凉结尾,但不管怎样……不管怎样……它多少保存了这一事件的精神本质。
——《枕头人》
以未来的名义还有什么没被说过和做过呢?未来总是在某个他人的手中。我们等待着许诺的时光,等待那最佳时光,忘记了责任与痛苦。我们不再提出疑问,在夜晚我们睡得香甜,我们也不曾看到……
——《夜莺的爱》
世间万物都被军事征用了。
——《远方》
没有审查制度,将没有象征,没有隐喻,没有戒律……
——《审查者》
本戏剧集收录了《枕头人》、《审查者》、《夜莺的爱》和《远方》四部英国当代经典剧作。它们都从问世起就在世界各地不断重演,并获得多项戏剧大奖。这四个剧本在本书中构成一种整体的张力:关于虚构作品和社会行为、审查制度、国家名义下的暴行。
第歐根尼變奏曲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8.0 (35 个评分) 作者: 陳浩基 皇冠 2019 - 1
當惡魔的爪牙攫取了我的靈魂,
當窺伺的快意盤據了我的內心,
第歐根尼的狂想再次變奏,
化為一篇篇幽暗暴烈的死亡旋律……

〈窺伺藍色的藍〉
藍宥唯的內心蠢蠢欲動著,現實中的他沒有力爭上游的動力,但在網路的一隅,他正享受著在黑暗中窺伺目標的快感,準備向「深藍小屋」裡那名毫無防備的女子伸出魔掌……

〈時間就是金錢〉
在「時間交易中心」裡,時間可以換取金錢。為了贏得美人芳心,馬立文二話不說,就將42天的時間換成了2萬元!然而當他的美夢即將實現,人生卻從此再也無法回頭……

〈作家出道殺人事件〉
「想出道,先殺一個人看看!」中年編輯對想要成為作家的青年這麼說。青年對這個大叔的話半信半疑,但在得知名滿天下的推理作家們也都曾經殺過人之後,青年決定接受編輯的建議。只是……該殺誰好呢?

〈咖啡與香菸〉
醒來的我覺得好累……這是哪裡?現在是幾點?我好想喝杯咖啡,但周圍的人卻對我的渴望感到恐懼與不解。現在的我身在一個怪異的世界:小孩子可以抽菸,但咖啡卻被嚴格禁止……

〈隱身的X〉
教授發起了一場推理遊戲:只要找出隱藏身分的助教X,就能取得優異成績。代號鴨舌帽、曼聯、倖田來未、和尚、熊貓眼、胖虎、落湯雞和冰咖啡等參加者紛紛使出渾身解數,沒想到遊戲卻逐漸陷入失控的深淵……
送行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靜止在:最初與最終
8.2 (35 个评分) 作者: 袁哲生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9 - 8
袁哲生纪念文集,收录早期绝版作品、未发表小说与私人手札。
在《送行》中,我们得以见证一个经典作者的诞生。
◎ 编辑推荐
✨ 2005年,宝瓶文化为袁哲生出版纪念文集《静止在:最初与最终》;如今简体版《送行》面世,不只是一场纪念,更是一种传承,让这位小说家重新被认识,让他的 作品不断被重读。本书除了收录袁哲生已经绝版的首部作品《静止在树上的羊》和未发表小说《温泉浴池》,更邀请台湾小说家童伟格为新版作序,将“一笔一画的希望”寄托给未来的读者。
✨我们会在《送行》中看到袁哲生用一种“轻短俏皮、厚积薄发的小说阅读术”去诠释沈从文、汪曾祺、海明威等经典作者;也会看到他书写出风格不同于小说的散文,谈论爱情滋味、服役经历与日常生活。袁哲生在小说之外的创作面向与内心世界,都珍贵地保存于本书。
✨ “写作就是用一种深情的方式跟这个世界说再见。”书写风格独特的袁哲生,最终也在《送行》里阐述个人的创作理念,以“收音机、温度计、灵媒、乩童”等关键字说明何为小说家,用“招魂、通灵”解释写作这项技艺。这些答复,为人打开新的视野,让以后的读者与创作者去往更远的地方。
◎ 内容简介
1995年,袁哲生出版首部作品《静止在树上的羊》,隐约展现日后的小说风格,本书“辑一”即来自于此作。在“辑二”文学评论里,我们则见证小说家与其他创作者的隐秘关联。到了“辑三”“辑四”,袁哲生书写出《温泉浴池》《偏远的哭声》等成熟之作。
从最初到最终,从袁哲生的小说到他的私人手札,我们得以见证一个经典作者的诞生。
◎ 名人推荐
✨ 小说家静停十年文学创作期,将最初与最终,叠合为本书。而倘若真如上述所言,只有作品,可能代替创作者长久地生还,那其实不无残酷地意味着:作品才是创作者的真切生命,因唯有它,有望背离死亡的单调复核,而将小说家自言的“萍藻”,寄托给未来的林泽——一字一句的未知,因此,也就是一笔一画的希望。
——台湾小说家 童伟格
✨ “轻”与“抒情”的创作手法,袁哲生有意将自己与同时代的主流小说家进行区隔。他的写作手法刻意採取“轻”的技巧,美学则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特别是场景的经营、意象的捕捉、节制与留白的叙事手法、抒情的视野,还有现代文学传统裡审视关注的人类的普遍经验、共通处境,这些都在袁哲生笔下获得再次发挥与诠释的机会。
——成功大学台湾文学系副教授 刘乃慈
✨哲生的文,似乎比我们更早一步试着使用一种减法。他总努力要写得少,而不是写得多;写得轻,而不是写得重。许多小说,情节、高潮、转折、主题种种,都不是必然物,读者随着他的眼睛观看,随着他的耳朵倾听,悟得一个又有情又无情的世界,不堪处,与其大写反叛与轻蔑,不如代之以宽容与幽默。
——台湾作家 赖香吟
◎ 获奖记录
☆ 本书收录1994年台湾“时报文学奖”短篇小说首奖作品《送行》,以及1995年“中央日报文学奖”小小说奖第二名作品《雪茄盒子》。
☆ 作者拿下诸多台湾重要文学大奖,如“吴浊流文学奖”“联合报文学奖”“五四文艺奖章”,也荣获新京报·腾讯2017年度十大好书、首届“做书奖”年度原创小说等大陆奖项。
夜神科尔内尔 [图书] 豆瓣
Esti Kornél
8.7 (29 个评分) 作者: [匈牙利] 科斯托拉尼·德若 译者: 汪玮 作家出版社 2018 - 1
谁是夜神科尔内尔?这是一部长篇,一部短篇集子,一部自传?都是,也都不是。
四十岁过后,科斯托拉尼并未意识到他的生命很快将走到尽头,或者意识到了他的生命将要走到尽头?都是,也都不是。《夜神科尔内尔》是一次生命,又是很多次生命。
科尔内尔∙艾希蒂是一个来自外省的文学青年,在首都,他经历又怀疑过一切,他像个玩世不恭的孩童寻找着世间种种光怪陆离的幻象……其寻找之旅折射出深刻的包容与同情。
夜神科尔内尔是游弋在布达佩斯大都市夜色里的堂吉诃德,这个人物本身,或者说科斯托拉尼本身,就是现代匈牙利语言的象征。简洁又深刻,怪异又明晰,平易却哲理,悲伤也亲切。
夜神科尔内尔在德语、西班牙语版本的书名被译作《科尔内尔∙艾希蒂——自己时代的英雄》,然而,科斯托拉尼不仅给了夜神科尔内尔一个时代,更给出了一个时空,而且是多维的时空。
出轨 [图书] 豆瓣
A Bit on the Side
8.2 (29 个评分) 作者: [爱尔兰] 威廉·特雷弗 译者: 杨凌峰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5 - 2
《出轨》是威廉•特雷弗2004年出版的一部短篇小说集,他以收放自如、犀利敏锐的笔触,讲述了十二个直抵人心的动人故事,呈现了一个失落的世界。故事里大多是时代的落伍者、小人物、失意者与边缘人,游离于现代社会进程的主流之外,他们既有悲戚、痛苦、无助、孤独的一面,也有着荒诞、贪欲、狡黠、罪恶的一面。而对于这些人性或非人性的举止,特雷弗都抱以理解和宽容,充满了轸恤与悲悯。
国外媒体评价:
如同他的榜样契诃夫,威廉•特雷弗简洁、耐心而真诚地允许生活袒露内己,不加任何道义宣说;他是高妙的大师,将纷扰人类的想象力、我们的激情和那些良知的微妙波动尽展无遗。
——V.S.普里特切
《出轨》是一本精彩的书,威廉•特雷弗不愧为在世最好的短篇小说家……如果要选一个词来表述这本书,那就是绝望。
——《华盛顿邮报》
对于一个伟大的作家在简短的篇幅里能揭示多少内容,这本书的每一个故事都是典范。
——《新闻周刊》
威廉•特雷弗被广泛认为是目前的小说家中,对人的境况观察最敏锐的人。
——《观察家报》
炽焰燃烧 [图书] 豆瓣
Burning Bright
8.9 (29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罗恩·拉什 译者: 姚人杰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1 - 10
《炽焰燃烧》精准地捕捉到了美国南方阿巴拉契亚山区的复杂特征。这是一片荒僻而野蛮的土地,却有着令人窒息的美丽,带给人无限的许诺与苦难,它是美国著名作家罗恩•拉什的缪斯女神。拉什的短篇小说背景从美国内战时期一直延伸至今时今日,十二个短篇合力编织出一幅摄人心魄、直击心灵的文学丽景,小说中的人物未经雕琢,令人难以忘却。
在《炽焰燃烧》中,拉什揭示了近在眼前,可从未被人探索过的领域——先是风景,继而是黑暗但狂热的心,忧伤却迷人的灵魂。
——————————————————
2010年度弗兰克•奥康纳国际短篇小说奖桂冠作品
当代美国南方文学代表作家
罗恩•拉什 最杰出的短篇小说集
——————————————————
罗恩•拉什是一位透着黑暗美感、悲伤而又真实的作家。
——普利策奖小说奖得主 理查德•拉索
《炽焰燃烧》对美国南方阿巴拉契亚山区荒野的残酷生活方式作了简洁而又险恶的描画,在雷蒙德•卡佛的极简主义和威廉•福克纳的哥特手法之间寻觅到了一个最佳施力点……拉什深入至南部山区居民的罕见心理和情绪特质之中,反映出他们的骄傲、迷信和突然暴力相向的习性。
——《华盛顿邮报》
罗恩•拉什构建故事的技艺在《炽焰燃烧》中更为显而易见……这些短篇小说让读者清楚地看到了拉什先生娴熟的写作技巧……优雅而老练的作品……拉什先生定然了解如何锁定读者的注意力。
——《纽约时报》
罗恩•拉什是一位文静而又有着惊人美感的作家……《炽焰燃烧》中的小说很有美感。每个故事都熠熠生辉,构架完美,文句既诗意十足又稳扎稳打。
——《赫芬顿邮报》
危机与重构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9.1 (28 个评分) 作者: 李碧妍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 - 8
聂隐娘身处的时代与周遭具体如何?
诸侯割据怎样促成了大唐帝国的重建并走向了自身的终结?
作者于盘根错节之中抽丝剥笋,给人以读推理小说的奇妙感
“安史之乱”无疑是中国中古史上的大事关键,但相对于其重要性,既往的研究却还远远不够。本书从政治地理学切入,通过对唐代后半期 最为重要的政治群体之一——藩镇的实证性考 察,对唐帝国得以成功度过“安史之乱”这一中古史上之剧变,并在由此创发的新兴的藩镇体制下,重建其政治权威与统治力的问题,给出了一个合理的历史解释,为我们重新认识中古史提供了一条重要的线索。
如何在派对上搭讪女孩 [图书] 豆瓣
How to Talk to Girls at Parties
8.4 (28 个评分) 作者: [英] 尼尔·盖曼 编 / [巴西] 法比奥·穆恩 加布里埃尔·巴 绘 译者: 姜珊 后浪丨文化发展出版社 2018 - 4
2007年雨果奖提名短篇小说、
2007年轨迹奖获奖短篇小说改编作品
2017年戛纳电影节首映电影同名图像小说
………………
※编辑推荐※
《如何在派对搭讪女孩》是尼尔·盖曼最浪漫、最瑰丽,同时也最令人费解的作品之一。 它像一首有关青春记忆的诗篇,无比美丽,又充满哀伤。
“奇幻文学大师”尼尔· 盖曼与巴西“魔幻现实主义”图像小说作者的跨界碰撞。
擅长运用色彩的《一日谈》作者法比奥·穆恩和加布里埃尔·巴,此次将盖曼的浪漫幻想短篇小说改编成了图像小说,二人行云流水般的画风和大胆用色,将主人公的奇幻遭遇推至一个个高潮,科幻感十足。
………………
※内容简介※
图像小说《如何在派对上搭讪女孩》改编自尼尔·盖曼短篇集《易碎品》中的同名故事。讲述一位名为“恩”的15岁男孩,在朋友维克的怂恿下,闯入了一个由陌生人举办的派对,那里的女孩都是如此可爱且迷人,满足了二人对异性的全部幻想。一向不善与女孩打交道的恩在那里偶遇了三个不同的女孩——天真无邪的北斗星、向往自由的宇宙一隅,和优雅热情的八行诗。然而在搭讪过程中,恩和维克逐渐意识到她们并非普通的女孩,这两位少年越加听不懂女孩们的语言,而她们也似乎想要通过言行一点点侵入二人的精神世界……这些女孩,她们究竟是什么人?但对于青春期的男孩们来讲,女孩本就是个不可思议的存在。
同名电影(由约翰·卡梅隆·米切尔执导)已于2017年上映。
………………
※名人推荐※
和缓且不同寻常的剧情,外加一条恰到好处的建议(“你要去和她们搭讪才行。”),这让《如何在派对上搭讪女孩》读起来是如此乖张和睿智。法比奥·穆恩和加布里埃尔·巴的图画艺术完美诠释了尼尔·盖曼笔下的故事。这样的组合本身就是一种不同寻常且让人津津乐道之事。
——奥德丽·尼芬格(《时间旅行者的妻子》作者)
盖曼、穆恩和巴创造了一部八行两韵诗,它的言语画面顿挫有力,让人难以忘怀。
——胡诺特·迪亚斯(《沉溺》作者)
如何才能让事物兼具怪异和美丽,与此同时又可以如此哀伤?它就像是一首诗、一种形式,人们可以沉溺在这片海洋之中。《如何在派对上搭讪女孩》就可以做到。
——凯丽·苏·德康尼克(《绝对致命》编剧)
这是什么?这是我最钟爱的尼尔·盖曼作品之一,就是里面有两个拥有与人物十分贴切的名字的那本?收·下·我的·钱。收好。
——帕特里克·罗斯福斯(《风之名》作者)
………………
※媒体推荐※
盖曼的思维是深不见底的汪洋,每当我沉溺于此时,原本身处的世界都会随之褪色,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更加可怕且美丽的地方,一个我甘愿下沉的地方。
——《纽约时报》
你会如何决定去阅读《如何在派对上搭讪女孩》这本书?你去读就是了!我期待黑马漫画公司出版更多由尼尔·盖曼短篇改编的图像小说,希望下一个会是我另一个挚爱,《巨魔桥》。等不及了!
——“漫画光谱”网站
这部作品汇集了三位创作者的创作精华,展现了人际交往中的所有弱点。这本书留下了毋庸置疑的哀伤,有关逃离女孩后的哀伤,有关维克将会在他余生不停回忆起这段往事的哀伤。还有恩,那个并非出于本意而聆听过诗句的男孩,过往依旧萦绕于此。
——“漫画十字军”网站
沉潜的瀑布 [图书] 豆瓣
沈める滝
8.0 (24 个评分) 作者: [日] 三岛由纪夫 译者: 竺家荣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5 - 2
《沉潜的瀑布》是三岛由纪夫于1955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小说主人公城所升是名水库设计师,他年轻英俊且事业有成,但却是个无感情的人。有一天遇到有夫之妇显子,她从不对男人动情。升兴奋地发现这是一个和自己相同的女人,他试图与显子构建起完全脱离情感的"人工的爱"。可是显子却真的对升动了情,城所升发现后大失所望,明白过来后的显子彻底绝望,投身瀑布自尽了。
奇想博物志 [图书] 豆瓣
私のプリニウス
6.9 (22 个评分) 作者: [日] 涩泽龙彦 译者: 黄怡轶 浦睿文化·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9 - 1
埃塞俄比亚有一种怪兽,生着人面、人耳和蓝眼睛。身躯如狮,红似血。尾似蝎,可刺向敌人。其叫声如同苇笛和小号的合奏。
印度的海里有一种有毒的动物,叫海兔。孕妇看到雌海兔,只是看一眼,就会立刻恶心,最终导致流产。
印度最东边的恒河源头一带,住着叫阿斯托米的种族,没有嘴,以鼻孔吸入空气和香气为生……
在《奇想博物志》中,日本暗黑美学大师涩泽龙彦以被誉为“经典中的经典”的普林尼所著《博物志》为入口,选取迷宫与日晷、埃塞俄比亚的怪兽、性与横隔膜、海兔与海里的动物、世间奇迹等二十二个主题,以其独有的旁征博引、风趣吐槽,不仅将普林尼其人及其人生哲学形象地呈现出来,更是将我们带入了一个真假难辨、诡谲奇想的异世界。
变调二人羽织 [图书] 豆瓣
変調二人羽織
8.7 (21 个评分) 作者: [日] 连城三纪彦 译者: 吕灵芝 新星出版社 2015 - 11
曾经红极一时却臭名昭著的落语家破鹤,因为得了喉疾不得不告别舞台,无法发声的他决定将经典落语改编为“二人羽织”,与徒弟同台表演,以此作为告别演出。性格别扭的他还专门请来五位“仇家”观看。
表演结束,破鹤血洒舞台,空留徒弟的双手胡乱地摇摆。一间小厅,仅仅五人,无人近身,死者却被一枚玻璃发簪刺死。更离奇的是,这枚发簪不翼而飞了……
三岛由纪夫追记 [图书] 豆瓣
9.0 (21 个评分) 作者: [日] 涩泽龙彦 译者: 邹双双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 - 9
1957年1月的某天,涩泽龙彦带着自己的译作《萨德选集》第三卷来到三岛由纪夫家,昭和时代日本文坛上两颗耀眼彗星的轨迹由此汇合。
相交十余年,既是知己,又是知音。
涩泽龙彦曾在发表的文章中坦承:
“我二十、三十多岁期间能够一直孜孜不倦地翻译谷克多、萨德、于斯曼、热内及比亚兹莱,为的就是让三岛氏读到。可惜我没能在三岛氏有生之年将巴塔耶的《情色论》翻译出来,懊悔不已。”
三岛由纪夫也曾在涩泽走入人生低谷时表现出极大的支持:
“这次的事件后,如果您被判刑,那么小生就将成为被判刑之人的朋友,这是无比光荣之事。”
世间并不缺少文人相轻和文人相惜的故事,但文人间这种至深至浅、至亲至疏的友谊,真是可遇而不可求。
1970年,三岛由纪夫辞世。其后某天,涩泽龙彦的朋友矶田光一这样对他说:
“自从三岛去世后,涩泽先生您的文章是不是有些变化呀?”
变化,当然是有的。在这本三百余页的小书中,两人间的轶事,涩泽对三岛文学的精彩评论,点滴文字顺着时间轴流淌而出。字里行间中,我们可以看到三岛时代的波澜与平静,以及在这个时代里最为珍贵的一段文人情谊。
冠军早餐 [图书] 豆瓣
Breakfast of Champions
7.9 (18 个评分) 作者: [美] 库尔特·冯内古特 译者: 董乐山 译林出版社 2018 - 6
《冠军早餐》记录了两个孤苦伶仃、瘦骨嶙峋的“疯子”的见面……冯内古特将荒诞怪谲与科学幻想熔为一炉,把这个悲惨的世界变成了一座乐园,以笑声讽喻现世。但《冠军早餐》是有分量、有尊严的一纸荒唐,是严肃得不能再严肃的幽默之作,冯内古特虽极尽戏谑怒骂,其实苦衣包糖药。比沥青还黑的黑色幽默遮盖的是颗柔软的心,嘲讽里深藏怜悯。他怜悯这个支离破碎、精神荒原的星球上的每一个人。【内收录:冯内古特亲绘老司机插图。】
《冠军早餐》是一部荒诞的反传统小说。经常在冯内古特作品中露面的科幻小说家基尔戈•屈鲁特与庞蒂亚克汽车代理商德威恩•胡佛是两部有生命的机器,他们生活在一个叫地球上一个简称美国的国家里。他们在不时在书中露面的作者的安排下会面了……
拿破仑狂 [图书] 豆瓣
ナポレオン狂
7.9 (18 个评分) 作者: (日)阿刀田高 译者: 吴鸿春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3 - 5
本书是有“日本异色小说王”之誉的日本前笔会会长阿刀田高的直木奖获奖作品,包括《拿破仑狂》《来访者》《透明鱼》等十三则短篇,可谓优中选优之做。故事短小精悍,结局颇具新意,读来十分有趣。
守夜 [图书] 豆瓣
The Night Watch
7.7 (17 个评分) 作者: [英] 萨拉·沃特斯 译者: 阿朗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9 - 2
★“维多利亚三部曲”《轻舔丝绒》《灵契》《指匠》作者萨拉·沃特斯入围“布克奖”“柑橘奖”决选名单的长篇力作。
★ 战时野蛮、反常、失序,却因世俗的搁置与阶级的碎裂,生出了异样的自由。
★ 抛弃奇情诡计,萨拉·沃特斯将四组平凡人的故事也写得荡气回肠、牵动人心,足证她仍是“当今英语文坛最会讲故事的作家”。
★ 《指匠》译者阿朗译本,质量过硬,值得收藏!
-------------
孤行于战后伦敦萧索的街头,凯一身男装,漫无目的。昔日驾着救护车冲锋救世的英雄气概,已随硝烟一同消逝。
供残疾人工作的蜡烛工厂里,邓肯年轻且健康无虞,却理想尽失,生活如一潭死水,直至意外访客把他带回狱中度过的战时岁月。
婚姻介绍所二楼的防火平台上,相对抽烟的海伦与薇芙,每每想敞开心扉,却总是欲言又止。
我们何以落得今天的模样?
这是四个命运交错的伦敦人的故事,由战后的1947年,回溯至1944年,抵达一切开始的1941年。
--------------
小说对过去时代的细节描绘细致入微,但又不会喧宾夺主,依然保留了这个简朴但又饱含深情的人性故事本身的魅力。小说有力地将各种暗示、线索和故事线串联在了一起。
——《星期日独立报》
《守夜》是这位杰出的小说家最让人惊叹的一次创作。
——《星期日泰晤士报》
沃特斯对战时与战后日常生活的描绘笔触清晰、质朴,角度新颖,就算是等油漆干这样琐碎的小事,她可能也能写得别有风味。
——《卫报》
沃特斯文笔细腻,角色栩栩如生,堪称“当代狄更斯”。
——《芝加哥论坛报》
《守夜》的倒叙让人想到哈罗德·品特的《背叛》、马丁·阿米斯的《时间箭》……在最后的40页,沃特斯把我们带到1941年,试图去回答那个关键的问题,并非是“这个故事如何结束?”,而是“这一切是怎么开始的?”
——《纽约时报》
登录用户可看到来自其它网站的搜索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