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可以文化”
糜骨之壤 [图书] 豆瓣 谷歌图书
Prowadź swój plug przez kości umarlych
8.2 (44 个评分) 作者: [波兰] 奥尔加·托卡尔丘克 译者: 何娟 / 孙伟峰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21 - 1
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卡尔丘克最新被译为中文的长篇小说;从波兰语直接翻译;同名电影《糜骨之壤》曾获2017年柏林国际电影节亚佛雷德鲍尔奖(银熊奖)。
-----
本书入选2019年布克国际奖短名单 | 2019年美国国家图书奖长名单 | 2020年国际都柏林文学奖短名单。
-----
《时代》《经济学人》《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纽约客》《卫报》《芝加哥论坛报》盛赞
---
“宇宙中有一个地方,还没有毁灭,那里的世界还没有颠倒,伊甸园仍然存在。”
----
主人公雅尼娜是一位精通占星术、喜欢威廉•布莱克的诗歌,并热衷动物保护的老妇人,她幽居在波兰边境被大雪覆盖的山林里。雅尼娜给自己认识的每一个人都会取个奇怪的外号,他们是“大脚”“鬼怪”“好消息”,她养的狗则被称为“小姑娘们”。突然有一天,邻居“大脚”被一块小鹿骨头卡住喉咙,死在家里,此后凶案接二连三发生……小说贯穿着令人毛骨悚然的幽默感,以及关于人、自然、动物的尖锐思考。
----
一个曲折的、充满想象力的、超越类型化的故事。(《糜骨之壤》)既是犯罪悬疑小说,又是童话,更是一场关于一些物种为什么要凌驾于另一些物种之上的哲学探讨。
——《时代》杂志
托卡尔丘克是过去25年间在欧洲脱颖而出的为数不多的小说家之一。
——《经济学人》杂志
一曲给大自然的颂歌;一首给威廉•布莱克的赞美诗;托卡尔丘克是否超越了布莱克?
——美国国家公共电台
这不是一部通常意义上的犯罪小说——因为托卡尔丘克不是一位平常意义上的作家。借由她非凡的才华、智识和她的这些“思想小说”,她提出并思考着关于生态环境的政治的种种问题。托卡尔丘克反复地提出这些问题,并呼吁我们采取行动。
——《赫芬顿邮报》
南十字星共和国 [图书] 豆瓣
8.6 (20 个评分) 作者: 费·索洛古勃 / 瓦·勃留索夫 译者: 刘开华 / 周启超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7 - 2
俄国象征派中短篇小说的精华结集,收入费·索洛古勃、瓦·勃留索夫和安德列·别雷三位著名诗人、小说家的作品十九篇。
费·索洛古勃在其小说创作中将梦幻、魔幻的层面与现实、自然的层面糅合得水乳交融,将文学的假定性痕迹、虚构性品质深深地掩藏起来,使小说的叙述在一种潜移默化的状态 中不动声色地过渡。
瓦·勃留索夫“写情境的短篇小说”,其关注点集中在事件的“奇特性”上面,作者不关心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是不是独立自主,人物形象随情节而动。
安德列·别雷在西方被看作20世纪俄国小说家中最杰出的天才,他的小说甚至被视为“划时代”的现象。
索洛古勃“用平稳而带有教训味道的语调讲述最恐怖和最荒诞的事物”。——霍尔索森
勃留索夫是“俄罗斯最有文化修养的作家”。——高尔基
别雷是“具有世界意义的小说家”。——雅·尚达
莫里哀先生传 [图书] 豆瓣
8.1 (8 个评分) 作者: [苏联] 米哈伊尔·布尔加科夫 译者: 孔延庚 / 臧传真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7 - 2
伟大的喜剧往往包孕着悲剧的精神内核,而这内核就是一个喜剧作家最
正直的良心。一如古罗马诗人贺拉斯所说:“有什么能妨碍我含笑谈真
理呢?”
十七世纪法国伟大的喜剧作家莫里哀是布尔加科夫最喜欢的喜剧作家之
一,布尔加科夫不仅改编过莫里哀的多部戏剧作品,还为他创作了传记
体小说,用生动而富幽默的笔触记录他如戏一样“含笑谈真理”的一
生。两位深谙喜剧之最高精神的大师之间,虽然生活的年代相隔三百余
年,相互之间却存在着一种情感的共鸣和精神的契合。他们操着讽刺、
幽默、荒诞的喜剧语言,撕下了各自时代社会和体制最丑陋的外衣。
燃烧的天使 [图书] 豆瓣
Огненный ангел
作者: [俄]瓦·勃留索夫 译者: 周启超、刘开华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7 - 1
小说以十六世纪的德国为背景,讲述了一个三角的爱情故事。
一个魔鬼三番五次乔扮成上帝的使者下凡,捉弄多情的少女莱娜塔,引诱她犯下了形形色色的罪孽。骑士鲁卜列希特在旅行途中遭遇了被魔鬼缠身的莱娜塔,陷入了对她无法自拔的痛苦的爱恋,他和莱娜塔共同探索魔法、关亡术、招魂术,期望寻找到魔鬼的踪迹。
最终,骑士和魔鬼化身的亨利希伯爵相遇并展开了决斗……
莱娜塔隐身于修道院自新,但将面临宗教界的审判……
逃亡 [图书] 豆瓣
作者: [苏联] 米哈伊尔·布尔加科夫 译者: 周湘鲁 / 陈世雄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7 - 2
这是七部荒诞而合理、梦幻又现实、滑稽中夹杂讽刺的戏剧杰作。在布尔加科夫的笔下,历来被骂作嗜血禽兽的“反动派”,和被歌颂为“伟大正确”的正面人物,都被还原为历史上有血有肉的人。他的作品,既写出了白卫军军官、怀旧贵族、温和知识分子,面对革命的巨大风潮,感到的迷茫和痛苦、眷恋和彷徨;也披露了表面冠冕堂皇的“模范裁缝作坊”,私底下却是赌徒和官员狂欢作乐、灯红酒绿,甚至谋财害命之所;既讽刺为了贴合“思想正确”,不惜张冠李戴、胡编乱改的荒唐剧本,最后竟获得官员的批准和表扬;也惋惜有着伟大心灵和才能的艺术家,其成就和灭亡却始终攥在权力的指掌。而剧作《巴统》更是引起了巨大争议…
丛林之书 [图书] 豆瓣
The Jungle Books
作者: [英] 鲁德亚德·吉卜林 译者: 张新颖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8 - 2
英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畅销世界的代表作
在世界清晨讲给成人听的童话
————————————————————
复旦大学张新颖教授倾情翻译,忠实展现原著风格
完整收录吉卜林丛林故事全部16个篇目,迄今最全的中文译本
诺贝尔文学奖最年轻的获奖作家,迪士尼电影《奇幻森林》原著小说
————————————————————
《丛林之书》是著名英国作家吉卜林的代表作品。小说主要讲述了在印度的丛林里,一个人类婴儿在老虎谢尔可汗的攻击中与父母失散。他被狼群收养,成为狼孩毛格利,棕熊巴鲁教他丛林法律,黑豹巴赫拉与狼群的兄弟们伴他成长。长大的毛格利学会了各种动物的语言以及生存的本领,面对虎视眈眈的谢尔可汗,毛格利展开了他的复仇计划。除了毛格利的故事之外,还有勇敢的白海豹寻找传说中的岛屿的故事,英勇的獴打败眼镜蛇守护家园的故事……篇篇故事都拥有生动的情节与丰富的想象力。
《丛林之书》包含1894年出版的《丛林之书》、1895年的《丛林之书二集》与写于1893年的毛格利故事的结局《在丛林里》,收录了丛林故事全部16个篇目,为迄今最完整的译本。
————————————————————
• 英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吉卜林畅销世界的代表作
吉卜林是史上最年轻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同时也是英国首位获此殊荣的作家。其代表作品《丛林之书》畅销百年,以其奇特丰富的想象和对勇敢、真诚和爱的生动刻画打动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丛林中残酷的生存法则与人类的社会文明之间的冲突,一直以来是人们热衷探讨的主题。
• 首次完整收录丛林故事共16篇,名家译本忠实展现原著风格
本书收录《丛林之书》7篇、《丛林之书二集》8篇,特别收录毛格利故事的结局《在丛林里》,共16篇,是迄今最为完整的丛林故事。复旦大学张新颖教授执笔翻译,译笔优美,忠实展现原著风格。《丛林之书》也是张新颖教授推荐给童年、青年、成年、老年读者的童话。
• 迪士尼电影《奇幻森林》原著小说,多次被改编为动画、电影
丛林故事自诞生以来便以其细腻的热带风物描写、生动的情节吸引了各国读者,并不断被搬上荧幕。2016年上映的狼孩毛格利的故事《奇幻森林》便是由《丛林之书》改编而来。
最后的故事 [图书] 豆瓣
Ostatnie Storie
作者: [波兰]奥尔加·托卡尔丘克 译者: 李怡楠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23 - 4
◑诺奖得主托卡尔丘克长篇小说代表作
◑三代女性来自不同时空的心灵私语
◑一部关于死亡的隐喻纪事
◑诺奖、尼刻奖、布克国际奖得主托卡尔丘克动人之作——更克制、更冷静;更亲密,更温柔
◑从波兰语直接翻译,呈现原作的语言风格和文字魅力
◑新锐设计师汐和倾心设计,随书附赠精美书签!
——————————————
⇰【内容简介】
◑《最后的故事》是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波兰作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的长篇小说。
◑小说由三代女性发生在不同时空的三个故事组成:伊达因车祸来到一间乡野小屋,她与一条垂死的狗滞留在了这个她度过童年的地方;帕拉斯凯维亚常年居住在山上远离尘烟的房子里,她的丈夫在星期日的晚上去世了;玛雅离婚后带着儿子前往位于中国南部的小岛旅游,遇到一位患病的魔术师。
◑母亲、外祖母、女儿,她们的道路早已分开,生命却又紧密相连。现在,她们将独自面对避无可避的“死亡”。这是她们“最后的故事”……
——————————————
⇰【名人推荐】
◑她的叙事富于百科全书式的激情和想象力,呈现了一种跨越边界的生命形式。
——诺贝尔文学奖授奖理由
◑托卡尔丘克通过讲述三位终身战士单枪匹马创造自己命运的故事,使被遗忘的、被遗弃的地方变得生动了起来。
——《法兰克福评论报》
◑作家让一些光明进入了一个充满黑暗的世界。她巧妙地构建了多层次的故事,在这些故事中,她使看似无望的、永远失去的东西恢复了意义。
——《卫报》
◑令人不安的、引人注目的、凄美的故事。
——FOCUS杂志
◑她把文学当作一种对话。她能够做到最困难的事情:揭示隐藏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在她的散文中,日常生活重新获得了它的姿态——内在的复杂性、一丝意义和不确定性的戏剧性。
——波兰《选举报》
——————————————
⇰【编辑推荐】
◑三代女性来自不同时空的心灵私语
⇰茫茫雪地里的乡野小屋、山上远离尘烟的阳光房、中国南部的热带小岛,
母亲、外祖母、女儿,她们的道路早已分开,生命却又紧密相连。
◑一部关于死亡的隐喻纪事
⇰垂死的狗、逝去的丈夫、患病的魔术师——三个故事、三种面对死亡的方式。
三代女性将独自面对避无可避的“死亡”。这是她们“最后的故事”……
◑融合民间故事、神话传说、东欧历史,横跨过往与当下
⇰存在与孤独,历史与生存,个体与世界, “死亡”会将她们引向何处?
白银时代诗歌金库·女诗人卷 [图书] 豆瓣
作者: [俄] 安娜·阿赫玛托娃 / [俄]玛丽娜·茨维塔耶娃 译者: 郑体武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20 - 1
▲译自俄语原版的诗歌精品
▲普希金、果戈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继承人
▲代表一个时代灵魂的诗人群体
▲俄国白银时代代表女诗人诗歌合集
▲俄语文学专家、普希金纪念奖章得主郑体武先生编选、翻译
——————————
《白银时代诗歌金库·女诗人卷》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诗坛 上一代优秀女诗人的诗歌合集,由俄语文学专家、普希金纪念奖章得主郑体武先生编选、翻译,收录了9位女诗人的200余篇诗歌代表作,全书译自俄语原版诗歌作品,极富韵味。
当世纪末情绪仍然弥漫在动荡不安、危机四伏的俄国社会中时,一群个性鲜明、极富才华的作家正迸发出自己耀眼的光芒,共同缔造了“白银时代”的独特成就。这其中,一批颇有建树和影响的女诗人迅速崛起,她们以不羁的反传统形式,宣泄自己的精神苦闷和生存窘迫感。在大时代的悲伤基调之下,她们或寻觅神秘的彼岸,或追思遥远过去的文化余韵,或缠绵在不可得的朦胧爱情中,创作出了极具个人风格的诗歌,这些作品从独特的角度反映了这个时期整个俄国的社会现实和精神状态,也成为了她们各自绚烂一生的最好注脚。
——————————
编辑推荐
★集结家喻户晓的诗人巨匠,呈现白银时代诗歌的全貌。
世纪末的一切骚动扑向诗人们,他们周围奔涌着奇异的潮流,时代的喧嚣通过诗人的笔触,变成了种种风格各异的诗歌流派:象牙塔中的象征主义,大街、广场上的未来主义,阿克梅主义……“女诗人卷”收录了白银时代最负盛名的九位女诗人的210余篇诗歌代表作。这些诗人,既有中国读者熟知、文学史地位显赫的阿赫玛托娃、茨维塔耶娃,也有中国读者不太了解、甚至完全陌生的,但国际影响至今有增无减的罗赫维茨卡娅、叶莲娜•古罗、切鲁宾娜•加布里亚克等人。
★译自俄语原版的诗歌精品,首部极具权威的金库版本。
《白银时代诗歌金库》是由俄语文学专家、普希金纪念奖章得主郑体武教授花费数年心血精心编选、翻译,全部诗歌从俄语原诗直接翻译,保留原诗的韵味,是极具权威性的金库版白银时代诗歌译本。本书除了相对集中展示白银时代俄国女诗人们的创作风采,也能在整个俄罗斯诗歌的译介方面,起到一定的拾遗补缺的作用。
★被认为是二十世纪俄罗斯最伟大的诗人——茨维塔耶娃。
茨维塔耶娃,俄罗斯白银时代杰出的女诗人。茨维塔耶娃常常以诗歌的形式表达内心独特的感受,以生命、死亡、爱情和艺术、时代和祖国等大事为主题,被誉为不朽的、纪念碑式的诗篇,在20世纪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认为是二十世纪俄罗斯最伟大的诗人。她一生的传奇经历,她的早慧、她与帕斯捷尔纳克、里尔克等文学大师之间的感情纠葛、被时代困厄的人生处境、自杀的结局都给这位伟大的女诗人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
名人推荐
★从今天的观点来看,俄罗斯文学的‘白银时代’似乎是俄罗斯文学的“黄金时代”。——《俄罗斯文学史》编者之一 乔治·尼瓦
★阿赫玛托娃把十九世纪长篇小说的所有巨大的复杂性和财富引入俄罗斯抒情诗。如果不是有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屠格涅夫的《贵族之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全部作品以至列斯科夫的某些作品,就不会有阿赫玛托娃。阿赫玛托娃的起源全部在俄罗斯散文王国,而不是诗歌。她在发展强烈而独特的诗歌形式的同时,回望心理散文。她的诗学形式全部源自民歌非对称的对句法,而这支细细的黄蜂刺有能力把心理花粉从一朵花搬到另一朵花。——曼德尔施塔姆《关于俄罗斯诗歌的通信》
★“茨维塔耶娃作为一个诗人而生,并且作为一个人而死”。——爱伦堡
★在我们这个世纪,再没有比茨维塔耶娃更伟大的诗人了。——约瑟夫•布罗茨基
★“库兹明、马雅可夫斯基、赫列勃尼科夫、伊万诺夫、索洛古勃、阿赫玛托娃、古米廖夫——这些诗人既不属于昨天,也不属于今天,而属于永远。”
——曼德尔施塔姆
登录用户可看到来自其它网站的搜索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