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都德”
磨坊文札 [图书] 豆瓣
7.7 (7 个评分) 作者: [法国] 阿尔封斯·都德 译者: 柳鸣九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 - 6
都德满怀着亲切眷恋的柔情,用简约的笔触与清丽的色调描绘出一幅幅优美动人的普罗旺斯画面:南方烈日下幽静的山林、铺满了葡萄与橄榄的原野、吕贝龙山上迷人的星空、遍布小山冈的风磨、节日里麦场上的烟火、妇女身上的金十字架与花边衣裙、路上清脆的骡铃声,还有都德他自己那著名的像一只大蝴蝶停在绿油油小山上的磨坊……所有这些极富南方色彩的画面,在法国文学的地方风光画廊里,以其淡雅的风格与深长的韵味而永具艺术生命力
可以说是都德除《最后一课》以外,在国内知名度最高的作品了,译本也不胜枚举。柳鸣九先生的这个译本真正称得上“名著名译”,柳先生切中肯紊又情真意切“序”和“跋”亦被网友赞誉为“最漂亮的序与跋”。
小东西 [图书] 豆瓣
8.4 (5 个评分) 作者: 阿尔丰斯・都德 译者: 桂裕芳 译林出版社 2002 - 2
长篇小说《小东西》是半自传性的作品,以主人公第一人称的自述为主,也插入叙述者的第三人称。故事很简单,不涉及重大的社会内容,也没有哲学思考,讲的只是小东西的遭遇。前半部是都德本人的经历,其中痛苦多于欢乐,眼泪多于微笑;后半部除了哥哥雅克以外,全部是虚构的。不纯的情爱与纯洁的爱情构成了冲突的主线(和《萨芙》一样),前者使主人公丧失了尊严,成为可笑的玩物,后者使他恢复自尊与自信,为重整家业而努力。作者所表达的家庭伦理观十分鲜明:只有纯洁的爱情才能建立健康的家庭,而家庭亲情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这是初涉世事时幼稚可笑,甚至想入非非的主人公从亲身经历中得出的感悟。
都德凭着得天独厚的敏感气质,用清新明快的文字描写一个个场景和氛围,一切都显得那么温情,字里行间跳动的是一颗敏感的心,难怪都德曾自称为“奇妙的感觉机器”。
最后一课 [图书] 豆瓣
9.6 (5 个评分) 作者: [法国] 阿尔封斯·都德 译者: 郝运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7 - 8
都德在法国文学史上,除长篇小说外,在短篇小说创作方面也是取得较高成就的作家之一。如果说莫泊桑是叙述性短篇小说的大师,那都德则是散文化短篇小说的开拓者,他赋予短篇小说更多的诗情和韵味。主要的短篇小说有《磨房书简》和《星期一的故事》。本书精选了《最后一课》等14篇小说佳作和半自传体长篇小说《小东西》,让读者能在他那淡雅的风格和深远的韵味中得到美的享受。
星期一的故事 [图书] 豆瓣
Contes du Lundi
作者: (法)亚尔丰斯·都德 译者: 陆达成 / 陆谷孙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12 - 5
名家 佳作 精译 美序
陆达成、陆谷孙父子合译都德经典短篇
跨越半个世纪“十指联弹”
薪火相传共谱译坛佳话
亚尔丰斯•都德是法国十九世纪的著名文学家。1873年出版的以普法战争为背景的短篇小说集《星期一的故事》,反映了十九世纪法国社会风貌人情,是描摹人物世情的经典之作。其中《最后一课》和《柏林之围》由于具有深刻的爱国主义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而享有极高声誉。
译者陆达成对都德作品情有独钟,及至对儿子陆谷孙教授的人生产生了深远影响。本书实为陆氏父子两代在外国文学作品传播上薪火相传、成就斐然的生动写照。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在中科院哲学研究所从事翻译工作的陆达成先生曾拟为中国当时的青少年读者译出都德短篇小说集《星期一的故事》。先后译成十篇爱国故事,虽多数仍为当下中国读者所鲜知,但出于主客观诸多原因,均未刊布。九十年代末期,陆达成先生之子、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陆谷孙先生着手续译,并由翻译家周克希先生对照法文原著审订译稿,遂成本书。全书分“遐思与历史篇”和“情性与忆旧篇”等四十余篇,多为中国读者所未见的都德经典短篇小说。

已从结果中略去了来自同一作品或有相同标识号的1个条目,点击这里可重新显示

最后一课 [图书] 豆瓣
作者: [法国] 阿尔封斯·都德 北京燕山出版社 1999 - 3
最后一课(全译本),ISBN:9787540213596,作者:(法)都德著;李玉民等译
登录用户可看到来自其它网站的搜索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