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 玻璃动物园 🌕🌕🌕🌕🌑
2021-11-27。ITA live。好短,戛然而止,很不IvH惯常风格。想说别去法国导戏了不适合你,但现在阿姆也不适合了。还是很惋惜的,好不容易喜欢一个话剧导演结果发现人toxic。
书影音戏游
看过 Triptych 🌕🌕🌕🌕🌕
2022-11-19 @Teatre Nacional de Catalunya。
你们Peeping Tom一贯的诡异忧愁非线性叙事,绝妙音效创意编舞和精准到变态的肢体控制。绝对可以排进我线上线下看过所有戏top 3,也是PT团我目前看过完成度最高的作品。
看过 Antigone in the Amazon 🌕🌕🌕🌕🌑
2023-05-20。
NTGent戏,还是Milo Rau。在场外就已经看见带ã的横幅,和朋友说不会是葡语吧,结果一看真的是葡语。
这次讲的是安提戈涅在亚马逊,用的语言除了荷英外就是葡语和Tucano(上学期好像学过一点Tucano语法但我早忘了),很巴西。
开场前和朋友吃饭,我说没看过安提戈涅,讲讲,朋友讲了一遍是女的不顾阻挠不顾法律非要埋人的故事。结果开场之后发现戏也这么排的,先是十分钟速通《安提戈涅》,剩下俩小时都是实际应用发挥aka一些现代语境下的类比,你们米罗劳最擅长的手法。
影像+表演同步展示同一场景,声音和动作重合交叠,《轻松五章》那会儿就看过了这个把戏今天又看一遍,还是很好。只是这次是工人抗议,喊的口号+流离失所的人民又让人想起《新马太福音》,米罗劳戏本质都一样罢了。也说明问题从未被解决,所以只能反复讲。
社会学出身导演的问题就是只问问题不给答案,虽然我本人也相信问问题比给答案重要,但作为观众还是懒得动脑子想一个不可能不存在的出路给所有人。
刚坐进下戏快开始时朋友说估计很后殖。看到快结尾有一句“我们不怕apocalypse,因为我们五百年前就已经末日了,但白人怕,因为白人还不熟悉”笑死。大辱特辱,满剧院白人老头老太太不知道怎么想。
看过 五号屠场 🌕🌕🌕🌕🌑
ITA live。2022-09-04。怎么从来都英字的ita live突然无字幕了😅刚开学一周正处在社交期,在各个群喊了几个人来,结果国际生无人会荷语,笑死,大家大眼瞪小眼最后靠德国人口译30%内容其他靠猜。虽然完全没看懂但我不会抱怨,因为如果不是这次鼓起勇气喊人来我也不会认识S。
看过 朱莉 🌕🌕🌕🌑🌑
2024-08-26。没看过Rebecca Frecknall导的戏也没看过原剧。很简单的剧本,骄纵富家少女在21岁生日聚会上勾引爸爸的穷司机,对方结婚了但也觊觎她很久,第二天两个人私奔未果莫名殉情。舞美是停尸间一样的全不锈钢厨房,从操作台到地板到三面环绕冰箱都是冷冰冰银灰色,后半场水龙头没关,水流了一桌子一地,整个台的不锈钢都在反射波光。剧也就一般,有的桥段词写得太透把观众当傻子。最好笑部分是私奔前朱莉说你不带狗就是让它死,那不如现在就把它杀了,于是扬把狗淹死在厨房水槽,朱莉说现在你还指望我跟你一起私奔?还有一处是朱莉问扬私奔的话你有钱吗,扬干脆承认就是指望用朱莉的钱逃去克罗地亚,观众都气笑了。女主又是你们Eefje演但今天没唱歌,笑死,看来英国来的导演还不知道你们ITA演员怎么人尽其用。
看过 犹大 🌕🌕🌕🌑🌑
2022-10-06。第一次线下去ITA,之前在国内都是熬夜看直播。好难看的一场Robert Icke,甚至去之前就知道难看但真的太想去ITA了。事实证明人太熟悉JCS就会莫名其妙跟上人名,只是听过多遍的故事为什么要用更无聊的方式讲出来。每个版本的犹大都很有自己的道理,Robert Icke版逻辑是:我虽然暴露了你但我改主意了,是你坚持我要暴露你啊。一群茫然不知的信徒里夹着一个清醒地痛苦的、丧子失妻并搞外遇把生活搅得一团乱的失意犹大,亲手背叛耶稣到底是报复自己还是报复耶稣,我想不通。
耶稣演员Jesse Mensah蛮好玩的,很瘦很年轻一个人(时隔两年看这句评语发现原来我当时轻视他了)。他有句台词是弥赛亚难道就不能是个年轻人了吗,简直官方强行挽尊,台下爆笑。
看过 癌症之年 🌕🌕🌑🌑🌑
2023-01-13。花钱坐牢。怎么能有这么无聊堪比20年前韩剧的戏,看标题就该知道是无病呻吟癌症设定爱情故事的。只有舞美看得过去,是悬空的一排排充气肉色小人,面目模糊但专门做了penis状突起。
看过 女人的碎片 🌕🌕🌕🌕🌕
2022-10-13。唯一一次在ITA看波兰戏,非常喜欢。
开场是长达半小时的搭建好的室内舞美戏生孩子,观众看不见,只能靠跟拍摄像师实时转播,一时间想起《深渊》(不必碰瓷)也想起《战争之王》。生孩子戏非常精彩,一张一弛地焦虑痛苦。手忙脚乱家庭生产后孩子夭折,第一幕结束,投影幕布(也就是房间外墙)被一块块拆下,完美过渡到第二幕妈妈家老房子装修和家庭聚会。
这场戏的丈夫比生孩子戏里更傻逼更粗俗,妹夫也差不多。妈妈则非常专横,逼迫女主Martha起诉助产士(但她不想因为孩子的死怪罪任何人),但又因为年迈健忘显得软弱。妹妹则在这个家从小到大都不受重视,和姐姐玩彩带那段梦回童年的快乐戏后也告白说小时候妈妈就偏爱你,现在还要我为你牺牲吗。
中间还穿插一段暧昧,一段孩子去世创伤闪回,最后是(无人在意的)和解。
看过 法律 🌕🌕🌕🌕🌑
2024-08-30。久违地值得一看的ITA味儿。一个年轻哲学系女学生遇见了许多奇怪的人的故事,查了下原作全是男人,戏里把其中两个换成了女演员。一款很荷味的小说改编,有点莫名其妙,有点年轻人存在主义危机的徘徊迷茫,性别方面不知道是反讽还是确实落后,总之Eline Arbo这版戏里改完才能看。舞美太好了,我爱转盘🥲
看过 雷曼兄弟三部曲 🌕🌕🌕🌕🌑
2022-10-03。提前半年盲买了两场,我是傻逼,来荷兰了才发现根本不用提前订票直接当场买都有空位。如果没看过NT版雷曼或许评分还可以高一点,不过如果没看过NT版雷曼我根本不会感兴趣金融这个主题。总之ITA版这个客座导演把一切能改的东西都改得更难看了:演员从三个变成六个,手忙脚乱,导致第三人称念词也显得不那么诗意。舞台从极简黑白变成花花绿绿多媒体背景,怎么回事ITA本该比NT舞美更崇尚简洁优美的。还是那句话,客座导演不行。
看过 时时刻刻 🌕🌕🌕🌕🌕
2022-11-24。好喜欢,第一次看Eline Arbo的戏(被骗了呜呜,这也是她为数不多我喜欢的戏)(很伤感是,两年前还在感叹她开始做ITA副艺术总监了,谁知道第二年她就替了被调查的IvH成为新总监了)。
旋转舞台可能在别处已经用烂了,但在这部非常合适:流动的空间对应互为参照的人物关系,完美契合三线并进。全程黄色暖光和插花好漂亮,梦了一秒IvH导的《海达·高布乐》。
ITA演员各个挑出来都足够能打,今天三个女主角都是熟面孔,演最期待的伍尔夫的是目前最喜欢的女演员Chris Nietvelt。她气质完全贴伍尔夫,高大瘦削衣服架子,动作优雅干脆,嗓音中性,一眼看上去就适合演自我意识很强的女权戏主角,在雷曼里也演了多个男性角色。
这部又是一贯的EA导演风格,穿插很多演员现场演唱的歌:印象里还有一首Agnes Obel。
看过 血婚 🌕🌕🌕🌑🌑
2023-04-06。不爱看古代本子求我长长记性别看了。两百年前的旧本子碰上同样试图复古的改编,没什么新鲜东西。舞美倒很装神弄鬼,喜欢。(大石头好像Peeping Tom的Kind啊,怪我上个月刚看完立刻想起了。)
编舞师型导演唯一擅长的部分确实是编舞(这算夸还是骂),舞会投影不错。虽然看得出来有在按头不会跳舞的演员跳舞。
总之还是不喜欢谈恋爱,虽然这次是逃婚加奇怪的双死:小情侣没死成反而死了俩情敌。但女人们活下来蛮有意思,为数不多喜欢的台词段落就是Leonardo的妻子被劝告:今晚发生了什么都不重要,关上窗户,从今以后,你的孩子只属于你一个人。
逃婚新娘和未来婆婆(Janni)互相剖心有点节奏太慢,但结尾倒结得突兀地快,你们好着急下班啊。
看过 彭忒西勒亚 🌕🌕🌕🌑🌑
2023-06-23。不是很爱但很色情,不是很先锋但是很疯,两句都贬义。
最近好多亚马逊女战士故事,来之前担心不爱看古代戏,事实上无聊得很均匀,不只是题材问题。感觉时长可以砍一大半,略去俩人认识,直接拉进度条到阿喀琉斯和彭忒西勒亚被各自所属的社群逐出(这什么典型罗朱,虽然罗朱我也不爱)。
临近结尾舞台直接吊下来桶血浆,血泊和碎玫瑰搞得很脏,喜欢。(其实戏一开始就有血手出现,然后是彭腰上带血的伤口,做爱时浑身抹的胶状液体,还有最后的大桶血浆。谢幕之前俩人被各自族群用毛巾擦干净血糊糊的脸,这毫不相干的一瞬我好爱。)
另外歌很好听但唱得都很现代,揉进年代设定都不改的希腊神话略出戏。唱第一首时觉得还不错但随后唱了二三四五首,很难不怀疑是在水时长。Eefje唱歌真的很不错,看了眼姓果然和Ilke一家。
看过 我的挚爱 🌕🌕🌕🌕🌕
2023-11-30。给五星是因为IvH味儿很浓,充满常见花活儿和创伤预警。一款非常creepy,道德低下,色情肮脏,自毁自厌的恋童故事,甚至台上裸露自慰做爱强奸和血浆四溅手掌灭烟也在ITA别的戏早就看过。挺喜欢,但没有预期中精彩。
剧情一言以蔽之49岁兽医爱上13岁农夫女儿,还是我喜爱那款畸形欲望和拧巴人的洛丽塔故事。原著几个月前看了一小半,机翻荷译中实在看不下去。舞美有两头真牛和稻草。
男主还是你们亲爱的性虐大师Hans,今天也作恶多端出轨妻子撒谎成性,诱骗强奸未成年少女,唯一不明显的是今天没怎么动手打人。
贯穿始末的意象是鸟,女主总觉得自己会飞,觉得911是她造成的,她的生日也是希特勒的生日。她有很多台词关于阴茎,观感挺难受的,猜测和原著作者是跨男有联系,不然只能理解为阳具中心主义。
看过 初步举证 🌕🌕🌕🌕🌑
2024-06-02。不是足够好的剧本,但是足够好的演员和导演。Maria稳定发挥,ITA ensemble演员没有人会让我失望。Eline Arbo回到了她擅长的现代戏,太好了,看她导古希腊神话我真的有点痛苦(不完全因为我本来就讨厌看古代戏)。Prima Facie戏本身让我想起揭露韦恩斯坦那部电影She Said,都是略显单薄的剧本,但靠演员力挽狂澜,也凭借性侵议题的强烈社会意义撑了起来。喜欢结局的败诉,让我想起《巴别塔》,从一开始就知道是徒劳无功,但法律制度在性别考量上的不合理与人性的缺失迫使有良心的人不能选择遵从它。
看过 Dear Beautiful Beloved 🌕🌕🌕🌕🌑
idfa 2024。还是来了,五级风意外地体感并不大,加上气温高不下雨天还亮着,骑车过来甚至可以称得上轻松。电影本身似乎已经不太重要,重要的是让自己出门。
是没有超出预期的乌克兰片,老年人们从家中被志愿者们运往一个又一个临时中转照护所,一个房间挤满不能移动或移动很慢的老太太们(老头们则很早就死了),喝茶时想借隔壁床一颗糖,结果两人互相挪动一分钟才能彼此碰到手。身体的背叛让尊严显得不值一提,老年意味着在床上坐下没有摔倒成为值得庆祝的事情。
海报那张剪头发照片是临时照护所的集体理发场景,每个老太太的要求都不同,有人不知道前路如何希望越短越好,有人很在意美感希望别太长别太短。
想起另一边有专人负责精心清理修整战士尸体:要美观,要给烈士家属presentable亲人遗体,用于下葬前最后看一眼,握着手哭号。
看过 焚尸人 🌕🌕🌕🌕🌑
捷克新浪潮。卡着迟到19分钟的点取了票(上一部电影已经知道会迟到15分钟,还好cinecenter真的离uitkijk很近可以飞速跑来),再晚一分钟就不行了,据说错过了映前talk。
德裔捷克中年男火葬场管理员,神经质地爱摸别人脖子,随身携带小梳子给别人梳完头也给自己梳两下(稀疏的油头西装老白男真的是最能引起我厌恶的一类人)。
抛开笼统的纳粹分子身份不谈,也能感到他是完全的伪君子和死亡迷恋者。虽然到哪里都声称自己滴酒不沾,事实上在纳粹晚宴喝下一杯又一杯香槟;频繁拜访医生查血化验性病,借口是在火葬场工作怕被尸体意外感染,事实上经常去妓院才担心染病。最后因为二战扩张走火入魔分别杀了自己有犹太血统的妻子儿子,对女儿也打算故技重施用铁棒砸死在火葬场,但在他幻想自己成为转世达赖喇嘛的恍惚中,女儿侥幸逃脱。
看过 从今以后 🌕🌕🌕🌑🌑
中老年拉拉片,伴侣去世分遗产。全片都只讲一句话那就是:同婚不合法的地方要早立遗嘱,房本要写两个人名字。看死者家属敛财能被气死,亲哥按血缘关系成为遗产执行人,贪得无厌;嫂子人格稍显复杂,既谋财产又流露出一点真心(“你知道吗我很羡慕你,没有孩子只用顾你自己。他们兄妹俩都是同样的家庭背景但运气如此不同”——最后半句微妙地有点把T当男人看的意思);最令人失望当然是侄子,表面一套背面一套,嘴上讲着和她们两个比亲妈还亲,结果最后把她踢出房子的就是他本人,或者那个新婚妻子生下的孩子:象征着完美异性恋家庭的孩子。
看过 伊丽莎白 🌕🌕🌕🌕🌑
2022-09-07 Bruxellons布鲁塞尔夏季露天音乐剧节。虽然露天戏舞美必然很穷,但戏的质量意外地还不错。歌词翻译很好,喜欢夜船和阴霾渐袭。茜茜演员很年轻有点出戏;索菲太后和鲁契尼演员很稳;死神服装是半透明黑纱,还戴耳钉涂黑指甲油,笑死不愧是法语区。
当时刚落地欧洲不到两周,第一周参加学校的orientation week,第二周趁着离开学还有几天就跑去隔壁比利时玩。太喜欢根特和布鲁塞尔了我乐不思荷😭因为法一粒沙还认识了一个德国来的微博网友,虽然没一起看戏但第二天一起逛了博物馆和书店,无忧无虑不约而同,是我最喜欢那种陌生人偶遇。
看过 所谓的外界对我来说毫无意义 🌕🌕🌕🌕🌑
2023-11-20 @Maxim Gorki Theater。学签换syv之前极速旅了趟柏林,太爱柏林了,迅速成为我第二喜爱旅游城市(第一是罗马)和最爱长居城市。
来了就不可避免要去高尔基剧院,可惜当时很火的《海鸥》买不到票,于是来看这部轻松愉快年轻女生喜剧。21世纪德国年轻人对消费主义、暗恋、社交生活的微小思考和吐槽,显然这个标题是在嘴硬,外部世界还是对她挺重要的。
上周刚在ITA看完Eddy,说实话我看Eddy第一反应就是也太像柏林这部戏了,都是某种意义上不满现状的沮丧年轻人,一个是上世纪保守法国北部乡村的男同出走故事,另一个是柏林当代都市女同暗恋故事。而且两部戏都巧合地用了四个同性别演员来轮流演同一个角色。
这部爆笑是女主吐槽德语没有电影。我:怎么说话呢,诺斯费拉图和大都会不都是么。
看过 Exit Macbeth 🌕🌕🌕🌑🌑
2022-10-21 @Leidse Schouwburg。格罗宁根的一个团Noord Nederlands Toneel巡演,之前没听说过。
出彩的部分是偶戏和抽离阿尔法男(麦克白本人)的设定:巨大野性的动物木偶代替人类角色重演《麦克白》。全程偶戏,歌舞,念白,戏中戏,还有一点互动一点即兴表演。从天而降的深蓝萧瑟且邪典的纱幔舞美不错。
主创用意再明显不过,我也带着看生态女权主义戏的期待去了,但词写得流于表面,像刚学到一堆概念的哲学系本科生,甚至还有一段报菜名式独白,self vs other, subject vs object。
很尴尬是我当时第一次去莱顿那个剧院不熟悉,入场前问一个穿着制服的女人这里是Exit Maxbeth吗她兴高采烈说是,结果过了一会发现她上台了…原来是主演😅
读过《Owl Moon》 🌕🌕🌕🌕🌑
为了凑《普通读者》阅读挑战的生日作者选了Jane Yolen(其他我生日的作家怎么都美国白男啊),发现她有一本关于历史上的坏女人的绘本,但评价很不好;于是来看绘本小册子Owl Moon。(好巧上次看了八九本Arnold Lobel绘本也是从他的Owl at Home开始,好喜欢猫头鹰。)一场清冷寂静的深蓝冬夜看猫头鹰徒步:屏住呼吸不要说话,不要怕冷不要怕树林的黑影,会看见大鸟沉默无声地优雅展翼,仿佛奇迹降临身边。
#书影音戏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