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 黑箱日记 🌕🌕🌕🌕🌗
idfa 2024。看到熟悉名字入围今年idfa片单还是有点惊讶的,因为即便是《黑箱》的简中译本也早在2019年就出版(强奸案发生则是2015),结果八年之后伊藤诗织自己导演的这部纪录片才得以成形。
全片最难过的两处之一是她说:当时我25岁,现在我33了。她本来可以把这八年时间用来做更好的事情,自己的事情,但强奸案逼迫人成为战士。但她也是幸运的,在尚且有法律可言的国家可以指望正义能被争取,我们的弦子和jingyao则即便奋力挣扎也消失于大海。(另一个难过之处是在女记者会上泣不成声说自己之前开发布会像裸体被审讯,但那次有女记者们发言分享自身经验、被鼓励像被毯子裹住。)
另外听她讲英语明显是美式口音(意思是全球口音)但又混杂一点英,查了下原来近年在伦敦工作。好,女人们都要离开让自己痛苦的土壤。
书影音戏游
看过 奈伊 🌕🌕🌕🌕🌑
NT live油管限免,2024.11.07-11。怎么Nye比Hamilton还坐牢,真的有点受够了英语剧主旋律。加一星给小时候第一次知道图书馆的求知若渴扩大词汇量,让自己的结巴不影响口头表达,还有很好看的张牙舞爪政治辩论,至于NHS的部分还没It’s going to hurt打动我。上次看医疗类戏是六月份holland festival那个无国界医疗组织戏Dans la mesure de l’impossible,就连那个瑞士煽情戏都有一种轻盈感,但你们英国戏真的还是太演了。
在读 地海故事集
“傻傻认定格得与恬娜的故事已达“从此幸福快乐”的大结局,所以我为该书取了一个副标题——‘地海终章’ 。”所以就连你们地海也不可避免王子和公主幸福快乐生活在一起是吗…亏我看第二部的时候还在想这个小姑娘只是被陌生男性吸引(某种莴苣姑娘了,从小到大没有接触过任何男的),但作者无意写浪漫故事,只写迷茫的小女孩如何搏出自由。结果在第五部前言等着我呢。
读过 悠悠岁月 🌕🌕🌕🌑🌑
如果我是上世纪欧洲白女可能会喜欢,但我显然既不是白女也没生活在上世纪。前一半完全看不懂,甚至怀疑是不是zlib上盗版错印太厉害了,看了眼豆瓣阅读也是一模一样的内容才知道原文就这样。但咱说话能加个标点符号吗,段和段之间能有点逻辑联系吗,想写诗请写诗但不要来折磨我一个小说读者。到中途终于看懂了(主要是年代离现在更近了),但更强烈地感到被排除,很好笑所有人都在夸埃尔诺开创性的无人称自传auto fiction,但用on代替je的这个on里显然是不包括我的。对时代的全部描述还不及临近结尾那段段几句描写乳腺癌患者化疗脱发时得知儿子的妻子怀了一个女儿带给我的共情多。总之周四要去ITA看戏了,两年前就想看这部,但一直荷语无英字。期待Eline Arbo如何解读,感觉她还是有当代读者意识和化繁为简的能力的。
在读 悠悠岁月 🌕🌕🌕🌑🌑
ITA周四要上了我拖到现在才来读,本以为200页可以迅速翻完结果看了20页就看不下去。唯一有意思设定是无人称自传也就是on代替je。但咱说话能加个标点符号吗,段和段之间能有点逻辑联系吗。看不懂,需要eline arbo给我翻译一下。
读过 简单的激情 🌕🌕🌕🌕🌑
好上世纪的感情,一时间想起《鹿》也想起《我的天才女友》。但埃尔诺没有萨博·玛格达疯也没有她冷酷,也没有费伦特那种巧妙温柔的妈感。
喜欢女主自我怀疑“他法语说得很好,我却不会说他的语言”,一种最本质的公正,想起我最喜欢《坠楼死亡的剖析》的一点也在于Sandra强烈要求这个法德双语的家里必须用英语交流。
读过 和语言漫步的日记 🌕🌕🌕🌕🌑
这本不懂德语还可以靠零星的荷语猜,但不懂日语错过80%内容。但已经是很不日本的日语写作,不然我也不会看下去。
作者比起语言学人更像语文学人,零散的观察缺乏分析,看了作者背景果然语言系(俄罗斯语),只是是文学生。
读这本的初衷只是韩江得奖后看到有人不满,说多和田叶子都比她写得好。于是好奇来看,但这本里多和田叶子的语言并不比《素食者》更吸引我(当然比《白》还是强多了)。
看过《花样年华》 🌕🌕🌕🌕🌑
原来sesame syrup是…芝麻糊…前半段粤语听不懂还不如看英字顺利,后半段差不多找到语感不怎么看字幕了发现错过好多内容,果然不该高估自己。其实没看过几部王家卫,但这部是目前最不喜欢的,大概觉得仿佛南美风格的黄绿色调和西语歌该配任性活泼的爱情,而不是只千娇百媚地调情。
#书影音戏游
看过 赝品 🌕🌕🌕🌕🌑
喜欢,是那种戏弄所有人的小聪明纪录片。又迟到了没赶上开头,去了就直接开看上世纪仿制大师Elmyr de Hory分分钟画出一副副知名艺术家风格的作品,并得知画马蒂斯要手抖,因为马蒂斯很犹豫,但他本人画画时非常肯定。
片子不是纯讲他,甚至恶意剪辑(…)到我不确定有哪些是真的(Is a fake faker a true faker? ),但我的关注点完全在这位赝品画家,本人讲每次画的仿品无论带去给art dealer还是博物馆都从未被拒绝过,转手就是几万。于是全世界流窜作案,直到晚年来到Ibiza。
另外巧的是今晚看的两个片子都是匈牙利艺术家,而且都游走于纪录片和虚构之间。这部里提到布达佩斯还说是Budapesht不是Budapest,笑死,本语言洁癖狠狠同意了:地名或人名当然要按当地语言发音读。
听过 in 🌕🌕🌕🌕🌕
妈妈——🥹
该怎么讲呢,又怪又灵又稳又有品,难以相信我现在才听,毕竟从2013《我是歌手》起就很爱尚雯婕(随后意识到是因为别的女歌手音都太甜了,只有她真声的女中落进我唱歌舒适区。以及她讲英语的口音也偏向我小时候更喜欢讲的那类,虽然她法语讲得非常舞台感不是我会说的类型(我:小舌音能擦就擦),总之各方位intp小机器人模仿对象)。
之前循环听无数遍的是Ode to the Doom那张,直到最近重新狂听她才开始听In,意识到阿修罗/La muse de la nuit/Imagination居然都出自这里。2010s前几年的尚雯婕真的才华横溢得让人无可抗拒。
我又要说了我这个人太容易只看见鸡蛋但不关心母鸡,要改。不然不知道会错过多少(背后自有逻辑相连的)好东西。
#书影音戏游
看过 The Zone of Interest 🌕🌕🌕🌕🌑
又是你们Sandra Hüller,说德语感觉味好正,虽然从作品本身讲肯定是anatomy of a fall精彩。纳粹高管家庭岁静生活,越甜美越恐怖。
其实没看多少,今天成功贡献了近三个月我在影院睡得最香的一次……和片子没啥关系,主要是昨天又只睡了5.5小时,但今天从早八就出门零点才回家太累了。而且今天不知道为啥人巨多,闷热昏暗,刚坐下就想逃。每次醒来都是因为bgm太怪腔怪调太闹了。
#书影音戏游
听过 音乐剧《嫌疑人X的献身》同名OST 🌕🌕🌕🌕🌑
三年半后我又复嗑瑁了🥲
这个戏从歌词到曲风都浓重《小说》味儿,前者是褒后者带贬。华丽对抗感曲风适合中剧场,我本来就很吃这种略复杂的流行编曲;但歌词矫情得我一愣一愣的,看了下作词果然又是吕学平(“夜晚中思绪掀起风暴”后半句接“我的心湿漉却又燃烧”请问怎么想的,我眼前一亮然后马上眼前一黑,矫情到梦回《小说》“灵魂落下的泪滴”了😅)。
没看过剧没资格评论但,单从听感上讲录音室版比返场和现场偷录差一大截。大概你们王冒还是吃现挂,尤其冒,越入戏情绪浓度越高(…俗称人来疯),录音室平平无奇温柔情歌男高,但现场就张力十足同时兼备透澈激越。王则需要对手喂戏,冒恰好知道怎么喂。
#书影音戏游
看过 野兽 🌕🌕🌕🌑🌑
AI故事但讲的完全是人性,有点怪,似乎摘掉科幻这个壳也可以。好看的全剪进预告片了,片子本身坐牢到陆续走了五六个人。开头绿幕那五分钟蕾老师无实物表演贡献本片最好的一场绝望尖叫戏,后面两个半小时感觉都是为醋包饺子解释这个悬念。后面叠了三层故事,分别是上世纪初、当代和近未来三个时期男女主的相遇和悲剧。无论哪个时期,装神弄鬼鸽子信使意象都反复出现,各种伏笔也埋得过于浅薄。唯一好看的是上世纪火灾现场殉情戏,虽然设定抓马但至少镜头漂亮。楼上烈火烧着的是赛璐珞娃娃作坊,私奔两人前后去往被积水完全淹没的楼梯下,女主在氧气不足又被困水下的临死前几秒却突然踩到死去情人的头,喜欢这种惶恐的剧痛瞬间,which在与之相对的其他故事里这个时刻都编排得有些莫名其妙(尤其是incel故事)。
另外,大家讲非母语都卡得挺明显的🚬
#书影音戏游
看过 粗野派 🌕🌕🌕🌕🌑
非常坐牢想不出有拍近四小时的必要,看简介本以为是《源泉》,毕竟同为离经叛道沉默寡言建筑师主角,但二者显然除了背景设定都在美国外毫无相似之处。
山间的白色大理石采石场美不胜收,梦回马泰拉,美感甚至超出铺垫了一整部电影的那座正午日光可以投下十字架形光源的的宏伟神圣建筑。但配乐给人不妙预感,后来果然人祸降临。可以理解美国就是令人作呕,但,为什么匈牙利移民一家三人都要各自经历一些创伤,身体残疾,性侵,驱逐和自我放逐,从身体到心理到社会,没有一处有归属。
好笑的是作恶多端的客户父子有一个荷兰姓氏van Buren,离钱太近和粗俗程度符合一些荷兰人刻板印象。
看过 Untitled Michael Powell and Emeric Pressburger Documentary 🌕🌕🌕🌕🌑
和诗晨。好久不来eye,真的离我好远,查了下日历上次来还是四月。但eye有不让人失望的俯瞰轮渡和Ij运河的美丽阳台。这部片子完全是马丁斯科塞斯对Powell和Pressburger这对18年电影搭档全部导演作品的literature review。160分钟加上马丁斯科塞斯讲话语气太monotonous了我困死,睡着三次,醒来发现还在滔滔不绝地边播电影片段边pre他的review。不过好玩的是发现《红菱艳》《黑水仙》都是他俩拍的,《偷窥狂》则是Powell单飞后自己拍的。最感兴趣的是《曲终梦回》,直译应该是《霍夫曼的故事》因为本来就是同名歌剧改编,就像《红菱艳》是请的专业芭蕾演员跳《红舞鞋》。这俩还挺爱搞舞台戏剧文本一体化电影的。
看过 medea‘s children 🌕🌕🌕🌕🌕
莫名其妙也看过五部Milo Rau了,这可能是最好懂的一部,不那么政治性(所以好懂)但极度社会性(Milo Rau初心),掺杂浓烈的感情和人性。
这次又用了很小的孩子演员,和屏幕上的视频演双簧,梦回《轻松五章》。这个戏交叉讲美狄亚的故事和比利时一个为惩罚(男同性恋)丈夫出轨、杀死五个孩子的女人的案件(2023年她安乐死自杀了)。
怎么讲,今年美狄亚浓度有点高了…本来文本就熟,一月刚看了Simon Stone版(超喜欢),又看了这个,不断重演的与当代社会紧密交织的悲剧,好爱。
另外因为是NTGent戏所以讲弗拉芒语,最近正在赶dl密集刷荷语网课的我觉得比利时发音好怪,像是什么发音没到位的荷兰荷语。
本场演员最佳现挂:今天是周日也是母亲节,看Medea’s Children的完美时机。我笑死,母慈子孝是吧。
#书影音戏游
在读 呼吸秋千
https://neodb.social/book/51x4OGgalu9uD5U6iFghYo
距离《国王鞠躬国王杀人》将近两年,有太多书明知道自己会非常喜欢但就是拖着不看。
#书影音戏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