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 Ace 🌕🌕🌕🌕🌗
写得非常浅显的科普,主要笔墨集中在分享和分析案例,讨论基本也是从案例衍生出来,但讲得确实很浅,属于是单反对这个问题有过比较系统性的思考,就会觉得她讨论的内容你心里已经有了答案……然而浅并不算是缺点,甚至反而是优点,这本算是比较早讨论asexual和ace community的作品了,对于读者而言,尤其是大多数也许并没接触、思考过asexual这个概念的allo群体而言,由浅入深的“科普”非常必要,浅并不影响其作为无性恋入门读物的价值,比较喜欢的是有关无性恋+残疾/孤独症患者群体的讨论,以及由无性恋的性关系引发到全社会对性同意定义的讨论
美国
读过 Why We Sleep 🌕🌕🌕🌕🌗
听完深深感激老天让我成年之后睡眠很好,我应该更珍惜而非挥霍它的。读了一半立刻买了中文版回家,感觉爸爸妈妈近年开始失眠变严重了。回忆一下,在我成长的过程中,睡觉睡得多这个特质,一直是不被看好的,人们宣扬并且尝试更少的睡眠来彰显自己“精力充沛”,同样,睡的多的人十有八九会被冠上“懒”的标记。其实现在回想,明明就应该鼓励大家,有的睡,多睡!
推荐给想对睡眠多了解一点的朋友。如果没时间读完就去实践一下作者的建议吧,一两个也是好的。
尽量每天入睡和醒来的时间一致,
睡前洗热水澡,
睡前两个小时不要剧烈运动,不要大吃大喝,
不要喝酒,
在做完其他的尝试之前尽量不要轻易尝试安眠药,
多接触日光,
减少咖啡因和尼古丁的摄入,
下午三点之后就别午睡了,
尽量别用闹钟,用了也避免snooze的功能,
电子设备远离睡觉的房间,
钟不要放在手边避免半夜醒来看到增加焦虑,
睡不着就起来做点事,好过在床上狂想,
睡前最好只做听音乐或是看书等轻缓活动。
还有一点,就是醒来之后,去看早晨的日光。
看过 Leave the World Behind 🌕🌕🌗🌑🌑
可以看作是《美国内战》的背景,河对面的西部军和政府军打得热窑似的,而避难所里的人却只想看完《老友记》的结局。
读过 寻找光的旅程 🌕🌕🌕🌕🌑
阿拉斯加的人和事。
感觉米利亚和珍妮两位女飞行员是灵魂人物,贯穿全篇。很有喜感的是,二战结束,其中一位女飞行员失业,当时准备要去干的工作是……女秘书。我想象了一下,她在知道自己可以被雇佣去阿拉斯加开飞机的时候,拿着手上的女秘书offer是何等有趣的心情对比。星野道夫和印第安人开玩笑问集合的时间是“日本时间还是印第安时间”,我还想当然以为是在讲时区,没想到是印第安时间是指约定的时间没有卵用,最后一个人到才出发哈哈。
读到后来也很伤感。他后来和这两位年近八十的女飞行员一起去了向往已久的欣杰克河流旅行,一路的对话,让他感觉自己是和她们分享的最后一个故事了。读的时候会自然而然觉得星野写下这样的感触,是因为她们两位年事已高,以后怕是没有机会了。然而下一页你就会读到,实际上却是他自己,很快便意外离世。我们拥有的时间永远比想象中少啊。
看过 新威龙杀阵 🌕🌕🌕🌑🌑
这部电影真是让本人异性恋大发作,大吉在里面未免太帅了点……这片应该成为大吉梦女圣经,每日焚香赏阅。 除此之外,剧本仿佛是AI写的,就,哈?
看过 疯狂的麦克斯:狂暴女神 🌕🌑🌑🌑🌑
这个导演我麻烦你,不会拍文戏可以不要拍……虽然我对无脑追车爽片没啥兴趣,但是让我带着无脑追车爽片的预设来看电影,扑面而来的却是大段大段空洞缓慢毫无技巧可言的文戏,我才会觉得是成了电影诈骗受害者……要不是音效那么响我真的看不到半小时就要睡着的程度,强行给Furiosa加了一段Jack的supposedly战友情其实表现得像浪漫关系的感情线让人摸不着头脑,锤哥这个角色看起来像个智障,活到最后全靠人肉盾牌,最后回去救女人们的剧情也是毫无铺垫……建议白直男导演不要老是产生幻觉以为自己可以拍出史诗感,这个水平的剧情只拍出了中二感……Also Anya演这个角色无论是冲击力还是疯批上都差太远了(虽然挺大程度上编剧和导演背锅吧毕竟角色根本没立住
看过 千惊万险 🌕🌕🌕🌕🌕
One of the best thriller film ever with the synth/电子混音 soundtrack, 看完翻拍都不太想看第一版的改编wages of fear了,这么大成本的跨国实拍加毫无星位的选角在当今好莱坞基本不可能再现了
看过 冰血暴 第五季 🌕🌕🌕🌗🌑
结尾有点泄气,我本来还期待坦普尔最后能像第三季里的温斯特德一样,奋起反抗,操翻家暴她的警长呢,有点可惜,但整体制作水准还是在线的。
不再读 红雨 🌗🌑🌑🌑🌑
看到第七章,看不下去了,讹误太多,作者和译者在文中打架这种事儿我也是头一次见。在一部史料研究的著作里通篇只引用堆砌《麻城县志》是他妈什么操作?你这样我直接去看县志好不好?而且你不是写暴力史吗?那把李贽和梅之焕的人物传记写那么详细干嘛?最可气是作者那句「接下来我们将会看到」口癖,我他妈用你提醒?我不会看吗?
看过 旺达 🌕🌕🌕🌕🌕
这种手持非常诚实地对待戏中人物的拍摄手法真的想到了卡索维茨,片子不仅讲述了女性困境,也讲述了一个虚无主义毫无目的的人对待这个操蛋的世界的困境,两者结合起来更是难得(可惜导演英年早逝,当年她在卡赞电影里面的女配也是十分出彩
读过 艾略特·厄威特 🌕🌕🌕🌕🌗
名流到路人无缝切换。有的日常照片居然看得我笑出声来,高明高明。
找到了非常高清的扫描本来看,于是问题来了。有的照片篇幅很大,需要翻开的左右两页拼在一起得到整张照片。大概看了二三十张照片之后,发现因为封面页错页的缘故,我把很多本该是一张连贯的照片的当成两张照片看了。恍然大悟之后再从头看,发现我之前对大部分照片所讲述的场景和故事的解读完全变了!寂寞张望变成了对视,略有神经之举变成心有灵犀。
惊讶之余不免感慨,50%的照片展现的可能并非是50%的现实,而会被解读成截然不同的事实。
看过 头脑特工队2 🌕🌕🌕🌗🌑
Had a good time watching. But compared to the first one, it's less interesting when the whole movie focuses on the emotions during the first three days of puberty of a basic good girl. It dances in the safe zone and avoids touching any dark side of humanity, which is so Pixar, so Americ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