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 出租车司机 🌕🌕🌕🌗🌑
“每一代都有自己发泄愤怒的方式。”杀一个总统还是拯救一个失足少女?男的总幻想拯救失足少女真是让我哈哈大笑,片尾还强调少女父母的感谢信让这个事更具备被批判的价值。女性要是生活不如意了受挫了恨透这个社会的败坏问题了,第一要务当然是先杀老公,但等等再顺便去拯救两个鸭弟弟吧。
从当时当刻白男的视角出发当然是好的。但你说它拍出了复杂的社会问题里一个孤独的人?这个社会最大的问题就是父权制的厌女。等男的学会共情,学会把女的当成和自己一样的人,学会把自己当成人类物种里普通的个体,就能处理好自己的那点屁事了,绝大多数社会问题都解决了。
还是去看搏击俱乐部吧,虽然也是男的,但揍人is a better way to deal with the problems。痛击自己,痛击社会。
飒沥的书影音
看过 好东西 🌕🌕🌕🌕🌗
太好了。现实里的乌托邦,乌托邦里的现实,理想但接地。是当下的,切中时弊的,我觉得电影就该这样。快节奏时代想拍传世经典,一定无聊,但针砭时弊的作品可能会成为里程碑。
确实很像导演的单口喜剧特辑,很多梗,很多拌嘴笑话。影厅里超多青中年情侣,很多男性被轻微的调侃刺痛之后仍能自我革命哈哈大笑,至少在路上了。有个大哥超级入戏以至于在赵又廷说“怪我”的时候他大喊一声“关你屁事”,笑死我了。
章宇一出现就给人一种“他必定要跟人妻发生点关系”的感觉,大象席地而坐印记太深。他的那种不羁和痞帅(帅吗?帅是一种氛围!)扑面而来。
影片最大的局限,可能还是对阶级的模糊。虽然没有爱情神话那么中产exclusive,但这部还是处在一个虚幻的中层泡泡里,很“上海”。中产、小资、知识分子、文艺青年,都是上海的样子,可也只是一部分上海的样子。上海是一个非常多面的城市,可是主流的、刻板印象的、“上台面”的确实是那样的一部分,我身边的那些女权男表演起来确实比“你读过几本上野千鹤子?”更搞笑。
我还是带爸妈一起看的。看到钟楚曦去公寓楼找fwb睡觉被前台拦住我直接就慌了,有种在父母面前赤身裸体的感觉。但是他们不知道我这样去找过多少男的(其实没几个),也不知道我为了这样的男的失魂落魄过多少个日夜(其实也没几个)。男人是挺好玩的,反正都是体验,人生来一趟还是得有点体验。
我爸和周围那些有点点平权思想的男的一样在各个笑点哈哈大笑,我妈从头到尾没怎么出过声。她共情了吗?在钟楚曦描述自己的原生家庭,说“不会有妈妈不爱自己的孩子吧”的时候,她在想什么?
"I didn't have the courage to fight the system."
“正是因为我们足够乐观和自信,我们才可以直面悲剧。”
看过 将恋爱进行到底 🌕🌕🌗🌑🌑
[不看了]一个月前看的,看了五集。要不是有佐藤健的脸我是一集也看不下去。剧情相当降智,套路就是用莫名其妙的转折来吊胃口。
表演就更离谱了。佐藤健到底为什么一直在凹造型?将叉腰进行到底?眼神迷离得像是眼睛出什么问题了。一个男的再帅也经不住耍帅,油得脚趾抓地…还我剑心里面的潇洒爽利杀伐果决的takeru!
还有选角,上白石萌音(朋友以前叫她上音萌白石我快笑撅过去了,好合理)像五岁…这张脸完全就是幼女!儿童!再加上那个发型,就是小学生,哪有言情的感觉啊!完全看不出任何粉红泡泡…
不过很多男配女配都好好看,日剧还是很能嗑颜值的。相比起一直摆pose仿佛有病一样的男主,还是正常人帅哥的吸引力比较大。
#飒沥的书影音
看过 燃烧女子的肖像 🌕🌕🌕🌕🌗
我对你所有的思念,所有的爱,所有的欲望……当我凝视着你时响起维瓦尔第的夏。那是骄阳似火,那是暴风雨来临。我望着你,你是否听见我的心潮澎湃?
虽然古典音乐有鄙视链,但是我最喜欢的古典乐一直是四季,听了无数遍。从小妈妈给我放莫扎特巴赫贝多芬,我还是觉得四季最像生命。影片的前半部分节奏对我来说甚至有些慢,但在最后一个镜头,小提琴声响起,我毫无征兆地嚎啕大哭。
在社交礼仪上,与人对话时要看着他的眼睛,但是不能盯着看,我们努力维持一种时断时续的、礼貌且不冒犯的眼神接触。而我清楚地知道,如果我与一个人对视超过五秒,ta只需是一个普通的、平均的个体,我就会吻上去。我不知道这是因为我情绪极为敏感丰富,还是别人也会这样。我害怕这件事,我不敢相信眼睛的魔力那么大——凝视。我看着你,我望着你,我爱你。
女画家太美了,有一些角度像Michelle Dockery,但更柔和、甜美、古灵精怪;但黑发散下来的时候居然攻气十足,像Kristen Stewart 。
两处燃烧的镜头惊艳绝伦。两处性暗示的戏也恰到好处,委婉朦胧若隐若现。壁炉的环境音、衣袖摩擦的声音、鞋跟敲在地板上的声音,太妙了。纯净干脆,却又深沉克制。
剧本确实和cmbyn很像,但气质完全不一样,一个端庄、优雅、肃穆、沉静;另一个轻盈、梦幻、飘渺、恣意。抛开后者两个男主演的烂品行,单从片子来讲的话确实不好拉踩。我可以引用一个观点:“女人是更高级的物种。”
- 我想这么做已经很多年了。
- 一死了之?
- 迎风奔跑。
#飒沥的书影音
读过 桥头楼上 🌕🌕🌕🌕🌕
看了聊叭的讲书:BV1o1tLevELX 从后半段开始一直在流泪。我没能如实地品读p大的文字,但这样的作品怎么样都值得满分。过程中脑内回响着谭维维的《小娟》。
我永远不可能去读这样一本书,或者房思琪,或者任何女性受到极大创伤的真实报道或虚构作品。看一点我就会崩溃到无法正常生活。共情力是我的柳与刀。
我也没怎么读过p大的作品,但是桥头楼上刚开连载的时候我不知怎么碰上了,当时好像看到简介说是一本女性群像。看完讲书才明白优秀的女性作者写“女性群像”会是多么多么震撼,重若千钧。为女性主义事业献出自己的一份力,不止可以做学术、参与社会讨论、不可避免地和男的展开骂战,在这样的对话中没有一刻不是痛苦地剖开自我。我所有的恐惧,我受过的所有的伤害,我知晓的所有的伤害,我面临的所有的伤害。我有千千万万件事可以做,千千万万个她们都是我。
十万字,如此多的人物角色,如此复杂的故事铺陈,如此身临其境的描绘。B站热评:「桥头楼上从连载开始我一直认为是一场属于priest的行为艺术,所有人都在她的眼里,她的笔下,她在极致冷静地看着观察着每一个人,如果经历了连载的读者应该更能体会到,无论是小说内的世界还是小说外的世界,甚至priest一些“我预判了你的预判”的行为,也会让人感慨一个作者能把网络平台属性的作品玩到这种程度,能从始至终通透如此,完全算是一种震破之后的返璞归真了。」
「记得拿到实体书的时候看到p在桥头楼上后记里写“我想我永远也忘不了上百个ID朝着故事里的人隔空喊话的样子,真实的读者敲碎了最厚重的次元壁,把故事里的作者推向河岸,推向那些等着捞她的手,让这个平平无奇的短篇有了我从未达到的完整度”“无论如何,非常感谢,我亲爱的、勇敢的破壁人们”,那一刻很难言语的说我感受到了那种真正的作者作品读者之间真切的联系与回应,桥楼是一本属于priest和所有读者共同书写的小说。」
女性群像,女性力量。
读过《呼吸》 🌕🌕🌕🌕🌑
非常喜欢呼吸和双面真相,前路迢迢也不错,其他几篇比较弱。姜很执着于对自由意志的探讨,但这个主题单独拎出来写,而不是放在大的时间跨度下描绘的话,就显得有点单薄。这种单薄是对比产生的,《你一生的故事》作为一个里程碑大大提高了我对时间与爱主题的科幻作品的期望。
我读书、看电影总是会碰到一些相见很晚的片段——我觉得如果能早点看到这些片段我就能成为更好的人。但没有这个如果,而我从这一刻开始变得更好。
#飒沥的书影音
看过 分手的决心 🌕🌕🌕🌗🌑
去海边山里看了两天音乐节,朋友们处处提起“这个场景好像分手的决心”,遂看。我真以为悬疑犯罪呢,结果整一浪漫爱情片。两人吃完寿司收拾桌子的那个俯拍镜头太妙了,初来乍到心照不宣的默契,萍水相逢一拍即合的同路人。为你崩塌即是爱,还有比这更轰轰烈烈的爱吗?而且是易燃易爆炸和血腥爱情故事,疯批的爱情。被偷窥所以觉得偷窥者很可靠?我超认可。成为他永远的悬案?文学性过强。
《刺青》里面萧刻说周罪的前男友很狡猾,因为他在他床上自杀了,永远地留在了他的记忆里,后来者永远无法超越;但萧老师还是有把握超越了。所以故事就是看你怎么写。文学性太强的爱情片培养出一帮子风花雪月的文艺批。
瓣热评:“中文观众有点吃亏,不仅丧失了陌生语言加持营造的神秘氛围体验,还要忍受汤姐并不太好的中文台词(以为是在朗诵)……”
“之前一直疑惑为什么大导演们青睐汤唯,而汤本身并没有什么演技,这部片解答了我的疑惑。事实是汤唯不需要演技,在这部片里,就像在《色戒》里一样,她全然本色出演,就足以把电影撑起来,因为她本人是那种一眼看上去邻家少女但细看却根本不知道她追求什么,每一个下一秒都可能有惊喜或者惊吓在等着观众。李安看得太准了,她就是王佳芝,可以为了一个信念放弃一切,也可以为一瞬间的爱放弃一切,她追求的毋宁说就是孤注一掷,且不问输赢。”
汤唯是不是风衣造型焊死在身上了,还有第二个中国人能把风衣穿成她这样吗?
离谱……十岁喜欢上coldplay,十几年了,我还是完完整整地喜欢从最早期英摇到中期体育场摇滚到现在电子乐的他们……属于是小时候就定型了,现在觉得名利双收功成名就的老人们开心玩啥都挺好的,祝福
看过《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 🌕🌕🌕🌕🌗
前两天看的忘记评了
完全没觉得恐怖,可能是家里有人,没氛围。但对我来说的确几乎完全是一场美学体验,布景绘画、配乐,纯粹用来欣赏的。很难想象电影最初是那种模样,但现在的电影却是那个样子。
#飒沥的书影音
看过《坏孩子的天空》 🌕🌕🌕🌕🌗
节奏太稳了,手法太成熟了,北野武牛逼。配乐也太赞,不愧是久石让。真想穿越回去给昨天看溺水小刀的我两巴掌(不是
赤楚卫二原来长得像安藤政信。
很有意思的是:不良少年不愿遵守学校的规矩,却遵守拳场的规矩;在拳场混不下去,就去黑帮听黑帮的规矩。你走到哪里都得按照那儿的规矩来,重要的是找到自己想去的地方。有些人做漫才成名了,有些人打拳击跌落神坛。你想做什么呢?你想怎么做呢?不做是不会知道会发生什么的。
瓣热评:”在北野武看来,教育的利弊显而易见。坏的一面是,规范夺走了人的天性和可能性;好的一面是,规训又令人免于走入歧途。在比学校大无数倍的修罗场里,所有行业都教你在规则之内犯规,不适应的人只能被淘汰出局。命运如题,课堂上的孩子们迷茫而无解。谁不向往自由的操场?谁不期待自己的故事有个不一样的结局?因此正如同年的《猜火车》一样,最终这是一部关于选择的电影。“写的真好。
最终你回到操场,学校里还有和你一样的孩子,迷茫着你当年的迷茫,走着你当年的路。《花束般的恋爱》里最后那段类似的情景也很戳我。一代人终将老去,但总有人在年轻。科技日新月异,可是人性的那些点点滴滴,吉光片羽,草灰蛇线,从人类诞生至今已经重复了无数个轮回。
- 我们是不是完蛋了?
- 八嘎,我们还没开始呢。
没关系,我们在命运写定的这条路上,还有无限可能。
#飒沥的书影音
看过《周一清晨》 🌕🌕🌕🌕🌗
看完了@大物是也 的全季reaction,太棒了,绝对比我一个人默默看要好上百倍。几个北大医学博士聊他们对医疗的思考,每一集都能带来新的启发。
一个词:复杂性。疾病的复杂,事件的复杂,沟通的复杂,人性的复杂。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做选择,无论如何必须做出选择,选择推动进展;但这个选择从来不会是完美的。Never perfect, barely ideal, always a compromise. 一个抉择背后有多少冲突、矛盾、争议,所有的感性和理性交织在一起,所有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感受相互影响。这造就了个人厚重的人生,还有复杂的社会。
首先是认识到复杂性,深入进复杂性,然后从复杂中跳脱出来,不要被它困住。要反思,也要旷达。做自己能做的,同时明白还有太多无能为力的。
尽人事,听天命。
#飒沥的书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