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楚辞”
楚辭補注 [图书] 豆瓣
10.0 (5 个评分) 作者: [宋] 洪興祖 译者: 白化文 等點校 中华书局 1983 - 3
《楚辞补注》是宋人洪兴祖为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作的补注,是现存《楚辞》注本中最古的也是最重要的一部。补注不仅对旧注多所驳正,而且广征博引,保存了汉及六朝隋唐和宋人的部分遗说。书中还辑有《楚辞释文》佚文77条。
诗经韵读·楚辞韵读 [图书] 豆瓣
作者: 王力 中华书局 2013 - 6
《王力全集12:诗经韵读·楚辞韵读》由我国著名语文学家、教育家、翻译家、散文家王力著:系统阐述了王力先生的古音学理论,并详尽分析了《诗经》押韵的规律,并在各篇章后标注了具体韵部。《楚辞韵读》是《诗经韵读》的姊妹篇,详述了《楚辞》韵部情况,并标注了各篇韵脚。
楚辞植物图鉴 [图书] 豆瓣
作者: 潘富俊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3 - 1
《楚辞植物图鉴》以自然科学与古典文学邂逅的创意,把彩色图解工具书的制作技术应用到中国古典文学领域,以清楚的解说和清晰的照片,介绍了《楚辞》中的诸多香草香木、恶草恶木。《楚辞》常以香草、恶草拟喻忠良奸佞,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除了开状物比兴的文学先河外,也使文士因袭咏诵,对植物形成一套刻板的价值观,兰蕙秀美而萧艾杂恶,黑白两分,势不两立,而《楚辞植物图鉴》作者从植物生态特征细加整清,打破美恶分野,别具一功。
楚辞与简帛文献 [图书] 豆瓣
作者: 黄灵庚 人民 2011 - 3
《楚辞与简帛文献》是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黄灵庚教授主持的2006年6月批准立项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楚辞与简帛文献研究”(06BZW024)的最终研究成果。课题最终成果名称是《楚辞与简帛文献》,专著,全书分十章,计三十二万字,外加战国秦汉出土实物的插图二十九幅。内容丰富、完整,新见纷呈迭出。2009年5月结题,等级为“优秀”。2010年10月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批准号为10KZW001。《楚辞与简帛文献》运用战国楚地出土的简帛文献、秦汉简帛文献以及战国时期楚帛画、楚文物等等新材料,对传世《楚辞》十七卷作品,从文字、文学、文化、宗教、历史等方面进行全面研讨,为新时期《楚辞》研究开拓新途径。
屈原与他的时代 [图书] 豆瓣
作者: 赵逵夫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2 - 10
本丛书不强调策划、不刻意编排,虽不成体系而又自成体系。丛书作者不分老中青,不问知名度;入选著作可百方言,短可数万字,举凡在中国文学发展史某一时期、某一方面或某一专题的研究上有所创获而能成一家之言、并经专家评定认为合格者,即可列入本丛书。作者将本学术精品奉献给广大读者,同时,也希望得到学术界的理解和支持。
宇宙之问 [图书] 豆瓣
作者: 何新 2008 - 8
《宇宙之问:〈天问〉新考》构思瑰丽奇诡,但原文错简窜乱殊多,致使通篇结构散乱,不可成读。《天问》结构可分为三部分:上篇所问关乎天地起源,宇宙结构及创世神话。中篇所问,则关乎洪水与治水及尧舜禹夏商周兴亡故事。下篇所问乃落笔于吴楚近事及自身遭际。 故作者试采取史事归类及以时为序的方法,整理出《天问》的内在逻辑秩序,而使之畅然易读。
楚辞论丛 [图书] 豆瓣
作者: 殷光熹 2008 - 3
《楚辞论丛》是《汉语诗学论丛》系列之一的《楚辞论丛》分册,书中具体包括了:屈原思想流派辨、楚辞的歌节变化及其特点、楚辞在艺术形式上的地方特色、《离骚》中的象征手法和象征系统、《惜往日》“疑点”辨析、《天问》结构的独特性等内容。
楚辞讲座 [图书] 豆瓣
作者: 汤炳正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 9
梁启超曾说:“吾以为凡为中国人者,须荼有欣赏《楚辞》之能力,乃为不虚生此国。”《楚辞》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之崇高,可以概见。汤炳正先生的《楚辞》课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蜚声学林,至今还有人津津乐道当年听讲盛况。本书即他的课堂讲录,与介绍屈原或《楚辞》的其他书不同,本书着重讲《楚辞》研究中比较重大的问题兼及学入门之道,信手拈来,如数家珍,通俗深刻。
离骚 [图书] 豆瓣
作者: ( 战国) 屈原著 ; 杨永青绘 ; 黄晓丹注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9 - 4
《离骚》是战国诗人屈原创作的文学作品。本书采用注绘结合的方式,浪漫的将离骚展现在大家们面前。
楚辞释 [图书] 豆瓣
作者: 王闿运 岳麓书社 2013 - 7
著名楚辞学家姜亮夫先生在其《楚辞书目五种》一书中说:“清人《楚辞》之作,以戴东原之平允,王闿运之奇邃,独步当时,突过前人,为不可多得云。”足见王闿运及其所撰《楚辞释》在清代乃至整个中国楚辞学史上的地位。
先秦诗鉴赏辞典 [图书] 豆瓣
作者: 庞坚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8 - 1
《先秦诗鉴赏辞典》(精装)是本社文学鉴赏辞典系列之一。收录先秦时期的诗歌作品,包括《诗经》、楚辞和其他上古歌谣。《诗经》、楚辞是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风格的两大源头,其他一些古歌如《石鼓文》等也具有重要意义,都对后世的文学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本着探本溯源、展示中国文学丰富宝藏的目的,我们特编选这部《先秦诗鉴赏辞典》,以与本社先期出版的其他鉴赏辞典合为全璧。因先秦时代流传至今的诗作不多,故将《诗经》和楚辞(汉代以前之作)全部收入,其中楚辞《卜居》、《渔父》虽非诗体,但有诗的韵味,且与其他楚辞篇章有联系,仍予收录。
日本楚辞研究论纲 [图书]
作者: 徐志啸 学苑出版社 2004 - 12
本书拟依循历史发展的轨迹,对日本汉学界研究楚辞的历史,作纵向与横向相结合的鸟瞰与描述:纵向—— 自 17世纪(及其前)至 20世纪末,对日本楚辞研究各阶段的概况作分析阐述,力求概括其研究特点;横向—— 评述代表性学者及其著作,指出其成就、特点及不足,并从中发掘日本学者研究楚辞的新方法、新思路、新创见,以利中国学者参考借鉴。在此基础上,努力作中日两国学
者楚辞研究的比较对照,以求各取所长,各补所短,交流融合,促进楚辞学的深入发展,推动两国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本书旨在对日本历代的楚辞研究作较为系统的梳理,并作出历史性的概括与总结,这在日本本土,迄今也尚无人涉及此课题。
笔者试图通过本书,让日本学者能借助中国学者的眼光与判断,审视日本自身的楚辞研究,同时,也期望由此为中国学者在楚辞研究方面提供日本学者富有价值的参考性借鉴,从而有助于两国学者互相切磋共同提高。至于日本学者在其研究中所提出的一些不甚符合中国历史与文化实标的见解,本书则作了实事求是的分析与评述,辨伪存真,以理服人。
毫无疑问,本书的撰写出版,对于中国文学与文化的向海外传播,对于中日两国间的学术文化交流,以及扩大中国与国际间的文化交往,应该都会有所助益。

已从结果中略去了来自同一作品或有相同标识号的1个条目,点击这里可重新显示

楚辞 [图书] 豆瓣
9.5 (8 个评分) 作者: 屈原 / 校注 林家骊 译者: 林家骊 注释 中华书局 2010 - 6
《楚辞》内容简介:当我们穿越时空来到战国时代的时候,我们无法不为这个时代绚丽辉煌的文化所惊叹、所倾倒。那正是被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称为“轴心时代”的人类文明的黄金时段,那绝对是一个大动荡、大沉沦、大崛起的时代,多少动人心魄的历史妙闻,多少让后人恨不起死从之游的先贤,中国各种经典的传统文化、思想与学术均在此期间喷射而出。这期间,出现了一位凝聚中国文人精神的世界文化伟人——屈原以及让千百年来仁人志士、文人墨客为之沉醉的一种文体——“楚辞”。
登录用户可看到来自其它网站的搜索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