飒沥的书影音
看过 疯狂的麦克斯:狂暴女神 🌕🌕🌕🌕🌑
上班上得我每时每刻都萌生存在主义危机和对资本主义的拷问 所以下班直接去看了这种片子 真的很爽 把脑子里的💩用狂暴置空的感觉真的很好
看过 千年女优 🌕🌕🌕🌕🌕
个人十佳Top1。
全程落泪,片尾出字幕时泣不成声。
女主追寻的是那个男人吗?这是一个男导演臆想的纯洁女性为所爱之人终生守贞的故事吗?如此肤浅地理解今敏也未尝不可,今敏也不见得就不是如此肤浅,但这样的诠释至少令自己扫兴。
瓣上热评:“女人爱上的永远是爱,而不是人,我们从爱的感觉中获得满足,获得存在的快感,至于对象是什么已经不再重要(宝冢长盛不衰就是这个道理)”。
你看到黑泽明、小津安二郎、库布里克……驾轻就熟的虚实转换和蒙太奇不仅仅巧妙地将女优戏中的日本历史一页页翻阅,也盛满了今敏对电影工业的一生挚爱。
“我真正爱的,是一直追寻他的我自己。”莲花的纯真,是纯粹真挚的热爱,是对所爱永不停息的追寻,是雪中的奔跑,是追火车,是飞向太空。平沢进的音乐也淋漓尽致地描绘了那种蹑景追风的翱翔之感。
因为在追寻,所以永远年轻。
#飒沥的书影音
看过 美洲大宝荐:你好美国 🌕🌕🌕🌕🌑
社交网络、绝命毒师、大空头、低俗小说、出租车司机、边境杀手……这些bgm选得真不叫偷懒,而是如数家珍。
不知道这期摄影还是不是闫汁儿,但汁儿的剪辑+后期真的太牛了!制片也好牛,选角素人,但每个人的故事编织在一起……好的storyteller,镜头一打就是电影。聚焦即赋魅,符号即隐喻。
仍旧,电影是独裁的艺术。一个央视出来的中年男人拍纪录片不可避免会带有他的主观性,但能在西方话语遮天盖地的当下挤出一点中国(文化意义上的,不是国家政体意义上的)的视角,我觉得真的非常非常非常有意义。
看过 中东大宝荐2:迦南孤儿 🌕🌕🌕🌕🌑
我觉得特别沮丧的一点就是现在很难进行认真的讨论。因为信息茧房太严重,所以常常是你说我被我关注的媒体洗脑了,看到的东西太片面;我说你被你关注的媒体洗脑了,观点太以偏概全。没有人能证明自己是广见恰闻兼听则明的,甚至很多人不在乎什么兼听则明,就盲目执意自以为是。于是讨论的意愿大大降低,交流被阻断。
和我爸(一个历史也非常不好的人)进行了我用维基百科+他用kimi辅助的中外历史政治+民族战争+人类存亡讨论。我真的非常喜欢和人认真地探讨问题,和我亲近的人、熟悉的人、身边的人,进行心贴心的交流,这能让我特别特别特别快乐。或许因为真理越辩越明,或许因为每次思想碰撞都能给我带来开导和启发,但最基本的就是我能从真诚的交流中获取能量。
讨论的结果就是历史虚无主义+人类是蝼蚁众生皆苦+来都来了就这么过吧。对我来说也不是什么新的结论,但至少达成了共识,我不再是全家唯一一个又虚无又愤青的人了,挺好的。
看过 破·地狱 🌕🌕🌕🌗🌑
没想到内地上了,经济情况可见一斑。不知道删减了哪些部分。
生人也需要破地狱,生人也有很多地狱。文称高语境文化俗称没长嘴的东亚人多看看这种片子可以当代餐,自己调理,自我治愈……有点太代入了。
妈妈说香港能申遗破地狱是因为他们流传下来了,而我们都在文革革掉了。她的外公以前就是做这个的,移家的时候所有的装备都拿出来烧掉,“不烧就是犯错误啊”,要破四旧。
女性主义的部分,元素是添加了,但还在父权的框里。至少黄子华能对着屏幕说一些支持女性的话了,哪怕在框子里显得挺冠冕堂皇,但希望会越来越多的。
看过 将来的事 🌕🌕🌕🌕🌑
法国中产阶级知识分子。I wish I could live like that.
于佩尔大概换了几十套穿搭,太典型的法国女人风情,优雅、知性、率真、自由。片子本身也是这样的白开水,清新、平淡,再没有别的了。生活也就是这样子。
lion老师的短评:“精神世界的充裕,哪怕是不能打败所有的寂寞悲哀,即便是仍然要在暗夜哭泣,但是生活还是急步向前了。”
看过 台湾吃饭故事:何以当归 🌕🌕🌕🌗🌑
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政治操纵的是钱和权,至于人民的利益?
媒介的力量太强大了。第四权啊,任何一个统治者都忌惮。
看过 东瀛大宝荐 🌕🌕🌕🌗🌑
最先看的迷失东京那集,过多聚焦于采访者的一家之言,不知道符不符合纪录片的属性,但拍的还是挺好的。
第二集看的是核辐射。“科学也会看人脸色”,政府永远粉饰太平。为什么每个国家每个社会都那么烂?人要没点存在主义支撑,早他爹活不下去了。bgm用了很多久石让,我意识到这不是偷懒,最好的东西就是要拿来用!(只要付了版权费)
第三集看的军国主义。宣传,作恶。一步一步地从小被洗脑,人怎样才能保证自己兼听则明呢?在那里被那个政党蒙蔽双眼,在这里又被这个政党蒙蔽双眼,大家都避重就轻讲假话。愤怒多,但懦弱的暴民也多。bgm还是坂本龙一等,还是讨巧吧。
看过 斯托克 🌕🌕🌕🌗🌑
十年前就想看,当时可能怕太阴郁太变态了,现在看,对于阴郁变态的我来说刚刚好☺️
还是有点恐怖的呜呜,菜就少看。
朴赞郁玩那个什么我也不知道什么就闪现式蒙太奇搞符号隐喻,最开始几个跟神经病似的,后面几个还算妙,属于装逼装过了就讨人厌。
“有时候需要做点坏事,以防自己做更坏的事”。欲望就是欲望,爱欲、性欲、食欲、杀欲,都是相通的。要在文明的限度内越轨。说到底人类文明在宇宙之内也没有什么意思,但来都来了,图个自尊吧。
看过 机器人之梦 🌕🌕🌕🌗🌑
这是纽约城市宣传片吗?最近在出海纽约的业务团队实习,每一个点都典到有点ptsd了。为啥主创西班牙人和法国人要拍这样的故事?
前半部分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它那么好,为什么会这样,杀了你们所有人”。“ta那么好”——一种当代典型的造神倾向,“杀了你们所有人”——一种当代典型的抹杀倾向。我是二极管本人。
非常简单的故事,没有觉得有多么大音希声,可能是因为这个主旨对我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每个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
瓣热评:“上一段做错的在新的人身上不会再重复。”是啊,原来与人交往也是在一次次试错。可哪有什么错,人生就是在不断地尝试。
想看 神圣无花果之种
端写了一篇报道
【限额免费读】面对审查,伊朗电影人在国际影展做出了转变 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240718-culture-iran-film-censorship/invite_token/LoJoOCREhD
看过 后翼弃兵 🌕🌕🌕🌕🌗
看沙丘2的时候看到了Anya,太美了,就想着把后翼弃兵补了。
"It's an entire world of just 64 squares. I feel safe in it. I can control it; I can dominate it. And it's predictable. So, if I get hurt, I only have myself to blame."
非常完满的大女主剧!所有的美丽、天赋、成功、脆弱、困惑、崩溃、放纵,都是好的刻画,不是男人臆想的。
女主与收养她的母亲之间的感情,我最喜欢这个部分。其他角色的着墨也都相当漂亮。剧情甚至延展到美苏之间的胶着争斗。最后一集好几个典型泪点,我一个都没忍住……我觉得这片子最成功之处就在于你知道它挺套路的但还是看得欲罢不能,这样的爽剧像是品尝饕餮盛宴,“那种”爽剧像是暴食高油盐糖垃圾食品。
Borgov(Marcin Dorocinski)好有魅力,他像更加冷峻的John Reese(Jim Caviezel还塌房了来着)。Thomas Brodie-Sangster留胡子实在太离谱了,明明打小就是个帅哥,这里面的造型像小屁孩贴了胡贴,傻得要死。
#飒沥的书影音
看过 中东大宝荐:不愈之殇 🌕🌕🌕🌕🌗
从来没有如此近距离地了解发生在我活着的时候的战争。
我从小受的教育是地球村,是求同存异,海纳百川,包罗万象。我忘了所有的历史,眼前只有世界大同的美好愿景。我从来没想过这是多么天真。那样一小块土地上的意识形态斗争都激进到导致成千上万的人死去。
是这样的世界啊。
看过 南洋大宝荐×话饼:菲律宾篇 🌕🌕🌕🌗🌑
这部里的菲律宾普通人民惨到整部片子的猎奇属性直线上升,令人无法分辨哗众取宠的成分有多高。但至少是一部分的真实。
看过 南洋大宝荐:马来西亚篇 🌕🌕🌕🌕🌑
震惊于这种民族主义和种族隔离被写在宪法里。看饼叔的片子对我最大的冲击就是发现原来世界真的是四分五裂的。原来近年来发达国家极右翼保守势力上升不是它们脑子坏掉了,原来小国家也一直这样,原来世界本来就是这样的,操了。
人的本性到底是趋利避害,还是唯利是图?人类文明发展还是太落后了。
看过 南洋大宝荐:泰国篇 🌕🌕🌕🌕🌑
泰国这期神鬼的对比也是很掀风鼓浪的,阎汁儿太会拍太会剪了。我还是特别特别仰慕有才华的人。
充电十块钱在一周内饼叔目前所有充电视频和相关的长短片都看完了。回过头来我还是觉得商业性和人文性都做得很好。从商业的角度,有些地方当然是炫异争奇、煽风点火,女性主义方面也差了万点意思;但并不完全观点先行,甚至很难说多么有失偏颇。各方的声音都被镜头捕捉到了,有与专家、头头的高屋建瓴的交流,更不缺和很多普通人朴实接地的对话。瑕疵不少,但哪怕仅仅只有多方观点的琐碎呈现,对我来说也是非常非常珍贵的,更不要说有脉络、也有精神。
目前还没看到国内有第二个团队拍这样的兼容并蓄的纪实影像。
看过 迷失东京 🌕🌕🌕🌗🌑
以前看影视飓风知道了这个央视出来的小团队,一直很怀疑这样的付费内容会有多广的受众,于是几个月后终于自己付钱体验了。一个导演,一个主摄影兼剪辑,加一个翻译,能拍出这样的纪录片,很牛很牛。
看了之后有种果不其然的感觉,前后两个噱头:《我在日本黑帮当老大》的汪楠,和泷泽萝拉,最后还拍的是孤独死。虽然之中穿插了一些真正普通小人物的故事,但大部分观众应该还是噱头给吸引来。其实也挺好的,毕竟一般人想用这种噱头都挨不着边呢。
(瓣热评:“表面靠着日本黑道和泷泽萝拉作为噱头卖卖票,掩盖不了的是底色的悲凉。砍人是生活,拍黄片是生活,陪酒也是生活,生活的尽头是孤独到死。”)
日本社会的压抑:每个人都把不打破气氛放在第一位,所以习惯克制自己的表达,再在其他时候释放内心。所以工作谋生是商品化的,情感交流也是商品化的。工作有多单调,娱乐就有多丰富。六七十岁无法退休的老男人去为孙辈年龄的女团idol打call,AV女优下班把工资全部花在牛郎身上。
那位带三个孩子的单亲妈妈,白天做文员,晚上去陪酒,一天只睡2-6小时。艳俗的旗袍、满是皱纹的脸上辛酸的笑,勉强着调地唱着AKB的歌,此时镜头穿插AKB的原曲MV,活泼朝气的舞蹈、年轻明媚的脸、元气的笑容。这段真的一秒飙泪。偶像营造出的美好,是为了抚平普通人的艰辛;而偶像本身又去寻找其他的抚慰。人们需要在嘈杂的生活中寻找一个避风港;但现实中的爱不止是避风港,现实中的爱就是嘈杂的生活。
我终于真正体悟到为什么赛博朋克的主基调永远是日本。
bgm用了很多eva的插曲、攻壳的插曲、教授的曲子。傀儡谣响起的那一段很多人赞为“艺术”,但场景极为单一,仅仅只起到致敬的作用,表现力不及攻壳原片段万分之一。那魑魅魍魉、百鬼夜行之景,嬉笑怒骂、聚散离合,俯仰一世、无始有终。浮生若梦都在一首曲子的画面内呈现得淋漓尽致,没有什么作品能企及。
看了Q&A才知道用这些曲子大多是阎汁儿的私心,他用了一部一个多小时的片子来向自己的青春告别。害,那还是真的挺好的,要给年轻人机会。
这部对日本的呈现比索菲亚科波拉那部迷失东京好,感觉是我们在令人眼花缭乱的现代性里迷惘;而那部感觉是美国人在日本走丢了,稀里糊涂的😅
看过 真相捕捉 第一季 🌕🌕🌕🌕🌑
操……打开看了一集,看了几十分钟还云里雾里的,然后一直快进快进快看完了,到高潮-收束部分觉得不太对,怎么这些揭露真相部分的前情提要我好像都没看到呢,然后退回到网页发现,我tm看的是最后一集😇😇😇一部悬疑剧我一上来把结局看掉了😇😇😇ruined all,根本不可能再从头去看悬疑了,四星都给卡哥帅气的脸吧